這三個是由我去整合它。
是後來長出來的,本來是各自獨立。
是因為一起做,他是後來的。
這個是啦!的確是。因為這三個計畫原本是各自獨立的。
就可以只展售,反正現在店商很方便,你可以掃一個QR code,這個是我們在討論的,所以一次手上會有多個品牌,也做過「綠色生活21天」,總體來講,剛剛提到第一個點是這個調性,第二個是經濟,所以總的來講,我不曉得什麼時候做得到完全,但是整個方向,連同2017年到現在,是鼓勵大家做生意,祝大家大賺錢,把好的生意做出來。
是的。就算他不在我們的場內交易,仍然可以回到以前的機制來交易。
像2017年我們做那個地方是一個商店,所以他本身就是營業用地,所以沒有問題。我以前做過的活動裡面,也有場地是迴避。
這個是我們現在的情形,剛才前面提到的東西,像我們在內容上,希望可以有這個content,也許有什麼可以加到這個裡面。
這幾個計畫都是在確認中,總之有一些龍頭已經在做一些動作,臺灣是大量的製造商,在供應鏈當中扮演其中一環,像IKEA,如果立了一個政策在公司內部,像2025年要達成什麼目標。
還有一些是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像package,這個是國際上很主流的題目,簡單來講是廢棄物的那一些東西,還有一個是big concept,也就是life cycle,還有一個是搞砸的部分,臺灣有一個文化,成功了也不太願意講、失敗了也不願意講。
第二,我們也希望跟潛在的顧客說,我們談一下循環經濟。
所以我們大概這一、兩年只有人力、服務,所以這四堂課有兩個作用,第一個是讓來找我們,但是我們無力一一回應的企業在這裡一次一起講。
這一個部分,像有1、2、3、4的這四堂課,這個是我們公司內部在做的事。一開始我們有嘗試服務中小企業,但是後來發現中小企業無論是在規模或者是報酬上,都沒有辦法做。
其實在這一個計畫當中,像我們在網站上,會有一個section,是有關於邀請國外的先行者單位來介紹,在這幾年當中,發現到對臺灣來講一直都存在的難題,也就是受限於跟脈動的速度有關、也受限於語言,循環經濟有一些公開的資源,網路上是已經有的,然而沒有key word或者是沒有人帶,的確很困難可以找到,因此我們在網路上有一區可以跟國際單位連結,也就是介紹到中文區,然後跟他們要求一些資料。
對。是台啤贊助的,但是會使用的是這個。實質上是一個比較嚴肅的東西,簡單來說,這個是大家一起玩、很輕鬆的,體驗那個片刻,salon把硬的、艱澀的放到那裡,幾個預計邀請的單位,我們的伴舞團也是in contact,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在聯繫中,A-Rod也是ok的,是什麼的合作夥伴,主要有一些先行者的分享。
是的。
這個是大party,大家去的時候是音樂會,然後有食物吃、有酒可以喝,但是不會造成一次性的。
第三塊是來到專業者中間的部分。
當然我們可能會辦一個迷你音樂會,尤其是這個合作團隊,原本是音樂性質的團隊。
但是在剛剛的場地裡面。當然跟音樂季的合作,因為這個對我們來講是新的,這個音樂季的合作,我們評估之後今年做不到,然而中長期目標。
是的。當然還有一些二手市集。
在現在的狀況底下,雖然丟掉一下,但是像打折、折價賣掉,現在是在推廣的層面上,是否有談這個事情,因此起碼這一條線會成立的。
這個通路商就會比較複雜,如果我們合作的條件也成功的話,就會用到這個通路商,也就是超市的食物,然後提供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去買。
食物是活的(笑)。
conscious food。
共享廚房也ok了,事實上這兩個點都在萬華,因此簡單來講,把這個整理一下,然後到共享廚房開一個活動,然後會像一個1.5小時的,也就是快速但是quality的晚餐。
目前的情形是,現在聯絡到一個果菜市場其中一個攤販,在網路上賣掉夫家的蔬果,我覺得很有趣,就想要聯絡他。
是的。所以我們只能集中火力在一個月裡面。
目前的考量是至少要上千人。
我是說讓更多的人可以……
一個是我們在考量如何讓它可以讓更多人engage到這個活動裡面,大量的活動像salon,但是如果要談到亮點的話是比較有困難的,因此我們現在計畫中連結幾個角色,這個有實務可以再用的,還有我們自己的team,合作通路商、一個共小廚房。
重點是在實務的線索上陸續蒐集到,所以這個都是確認會發生的,實務工作坊,一起把它辭掉,還有一個是我們家正在規劃中的。
是的。仍然這一次講的循環經濟進到生活裡面的拆解,像是superdesign這個單字好了,也是一個專有名詞,跟設計思考一樣,人們知道設計、知道思考,但是設計思考有其運作邏輯,superdesign一樣,有一套方法論,我不會說它足夠成熟、能夠解決所有的事,但是能夠解決一些事也是很好,這個是荷蘭的方法。
是打錯了。有一些活動會在裡面發生,我們還有合作單位,像華山站貨場的單位,他們今年也會有一個音樂季的計畫。
除了我們自己規劃以外,當然現在也在想時間表比較相近的,或者是可以馬上進到裡頭的團隊做展示或者是銷售。
當然,我們也會介紹這個方法,然後設計師會出來講,我們也有一些工作坊,給承認、給小朋友的,他們很多是爸媽,我說我們的工作人員是爸、媽,還有循環經濟建築的導覽。這個是有關於硬體的地方,軟體也可以在裡面發生的。
下面思考裡面,選擇是可以移來移去,配合這個場地的靈活使用,可能會有工作坊、talk、電影時間,這個是螢幕當中會啟動,像我們會把下角料做成燈。
目標是可以賣東西,這個是為了經濟必須要成立的。
我直接來到一個重點,像下角料的部分,還有會使用很多植物,裡面是會被租賃的,我們也在思考一個空間分享的機制,其實是一個短時間的東西,因此意義會大於其他的。
我們想要分享它,這一些物件是用維修、翻修,現場把物件賣掉,不然就是可回收。這個是華山站貨場。
這一個方法論是荷蘭的,我會使用它是因為它的架構比較大,簡單來講,這個是可以理解,有關於材料上的導入,儘量使用租賃、產品,雖然不見得有相對應的供應鏈,但是我想補不上那一個部分。
所以在Living Lab總體來講,是進回收體系,不然最好可以被帶走。
這個是總的時間表,簡單來講這個計畫會在7月的時候展開,陸續期間的幾個週末都有一些活動的發生,目前落在8月或者是9月會有比較大的event,會跟食物有關,我稍候會提到,我們10月以後,這個場地會另做其他的用途,目前還在觀察,原因是我們花了很多心力在這個場地上,然後想說怎麼樣讓它空間利用最大化。
是的,也有可能。
沒有錯。這個是我們一開始沒有料到。第三個是給一般的大眾,這個是給專業者中間的分享,我們這幾年的經驗下來,如果要馬上促動整合的話,是要在專業社群裡面,這樣會比較快。
第二,這邊有硬體,當然那只是軟體,只是在這當中可以做的事,原本想得很漂亮是生活的各個面向,像我們在2017年做的,在台北找了36個概念相關的產品及服務,對我們來說,其實內容也不太足以形成食、衣、生活、住、行。
總的來講,這個空間是運用這個原則底下,我們至少可以動用的部分。故事要講的是另外一半沒有補上來的,因此在這一個空間裡面講的是這個建築的事情。
另外一個東西叫做「Good Life 2.0」,當然還有一些別的參考案例,主要比如荷蘭是一個重點,芬蘭也是相當有名,尤其是我們去年去了SWEF,所以整個概念是把循環經濟不那麼specific,就是很平常在生活裡面的一個態度,因此一個計畫當中有三個子計畫,第一個是有具體的空間,也就是華山站貨場,總的來說,我們是用循環經濟的原則來改造,離經典定義的循環營建會有很大的差別,原因是比如裡面有一些像租賃,而沒有供應鏈也無從租賃起,可能只有台糖做得到,但是對一般人或者是我們是沒有辦法。
因此整個計畫主要是SDG。
臺灣的情形比如台北好了,有三、四層的老房子,要等都更要等十幾、二十年,像我們自己居住的城市怎麼辦?如果等了二十年,等有空地了,整個重蓋了,所以我現在回到一個原點,所有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名單,是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