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後想要用大家的雙手,來謝謝大使今天給我們的分享。
那充分來幫我們自己對於整個自己身邊的事物,跟怎麼未來發展的部分——從教育、從生活、從產業,還有更重要從臺灣的整體性的發展——都可以找到我們個人在中間可以參與的機會。
不過我還是有些問題要再繼續想詢問,但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到這邊。但是我想各位有些問題可能還沒有被回答。沒有關係,把問題帶著。透過未來可能有機會,也許大使或其他單位辦理相關的一些公民式的參與的時候,可以再提出來。
我想是大概呼應大使所提到的韌性這部分,也充分顯示出我們臺灣在四百多年以來,所累積下來的社會的一個氛圍裡面,是可以從很多的變動當中,達到重新再出發的一個方向。
所以最後所提到的「地神」的概念,我想這是很合乎老子所講的,這是小國寡民。就能夠更小的幅度裡面去做一些互動跟協作,而降低很多大幅度所造成的時間延遲,也增加了所謂的多中心的韌性。
所以我們只要能夠回應,就是我們是整個科技發展的主人。那怎麼樣透過我們好好去跟 AI 合作,透過這樣的 AI 的輔助當中,來真正彰顯出我們本身想要表達的意見。來透過一些比較好的、屬於我們可以去透明化理解的這些 Algorithm(演算法)。讓我們成為這當中的一個參與者當中,能夠快速達到更多的共識,來解決我們周遭的問題。
所以今天從唐大使所描述當中,各位發現是在唐大使的歷練當中,這方面的能力我們都覺得我們遙遙不可及。但他今天告訴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都不是……不見得很多都是數位原住民,包括我自己在內。但他給我們很大的一個鼓舞。
OK 好。因為時間關係,所以我想最後做簡單的總結。
所以大家就要好好的睡覺。
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不同的評量方式有沒有一定的可信度。所以在清華這邊大家也都了解,實際上蠻重視多元的選才。所以實際上也在多方嘗試一些可能的實驗的方式,能夠找到一些更有效的方式,然後不會有遺珠之憾。
OK,謝謝。可以看出來其實大使是非常相信公民共同的力量,而不是靠另外的監管機制來做。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點。不知道還有沒有現場還有其他?請。
在互動當中我發現其實有很多來賓都想要打斷這邊的代為發問,想要有些新的問題。所以我想是不是有些……院長先請。
太棒了。但是這樣的邏輯我還是要再追問下去。因為可以這樣的共好,然後可以自發。但你回到很多的階段的學習的下一個階段的這樣的一種——我們現在也不能講窄門——但是我就是有一個遴選。那樣的共創、那樣的一種共好,在目前的評量裡面,怎麼可以被 identify(鑑別)出來?就回到 AI 可幫忙這一塊,可以讓我們這些參與遴選的,不管是入學考之類的,或是大學教授可以更容易,不會有遺珠之憾?
這部分當然就回到你剛剛提到的,這樣的一種方式的互動,其實根源於我們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所以有人就很好奇問說,大使您在成長當中,目前這樣的一種想法跟做法,從生命歷程來看,與成長背景有某種的關聯。而把這種關聯如果連結到現在教育的體系,不管是哪個層級的教育,您不曉得從這個面向給我們一些相關的提示?
剛剛大使提到有關於我們叫我們的 Agent 去做健身房的比喻非常好。往往有時候我們覺得讓機器做完之後就完成答案,可是我們自己本身是完全沒有感覺的。所以透過這當中,是人們參與當中慢慢去思考的問題。但是 AI 是幫我們在這方面加速,或是能夠減輕一些我們所謂的 mental effort(心智努力)。這時候可以讓人覺得更愉悅、更快樂地完成這段過程。
這邊就提到往下走,用這樣的一個用 AI 來代理我們,促進人們的意見不同方式的一種橋接,跟慢慢形成某些共識。這邊就有人問到說,那是不是未來可以用這種橋接式演算法來取代公投?讓爭議的議題可以得到不同群組的共識,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太棒了。所以可以看出來,基本上我們在談人跟 AI 當中,其實是怎麼樣我們可以運用 AI 這個能力,但用在比較能夠達到我們要的那種正面的效益。
當然這邊有幾個問題,我想也幫大家問一些問題。我們看到 Slido 上提到,剛剛對於您提到橋接式演算法,其實聽完之後是相當的,對我來說我看的是非常驚艷。It’s a good idea。不過當然這邊就有人提到說,如果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對立,但是從您的認知裡面,這個演算法是不是還有一些不適用的地方?
回到個人本身更大的自主權,加上一些大家覺醒完之後,有機會說服大公司,也透過可攜性,來創造更加的、更多的選擇。我想這是滿好的、今天很大的收穫。
謝謝大使,給我們非常好的一個解惑。因為我自己是學資訊管理的,以前剛開始做電子商務的時候,都在談一個詞語叫做「Lock-in User」,都嘗試用平台 Lock-in User。但是發現我們用這套方式做到現在發現,我們是被 Lock-in 到一個大平台去,自己的一個無法脫身的窘境。
你剛剛提到說應該是做立法。但如果以全世界這麼互通的環境裡面,臺灣是小小的國家。我們怎麼樣從一個小小國家、這樣一群的使用者去推動?
那這部分從這麼大資本的所形成這麼大的一個網路的公司之下,有什麼方式可以透過什麼方向,有更多這種個別小的社群,有些很好的 technical support,讓這部分可以成為一個可行的方案?這從科技面來看。
謝謝。我想大使的分享,跟我們可以回應剛剛他所談的這些部分的核心的議題。但是這邊如果說這些佃農要一起起來革命,其實以科技來說,不是每個一般的人都有能力可以建構自己的社群的平台。
這邊就回應到剛剛您提到過,目前公民的力量覺醒之後,可是再怎麼覺醒,我們還是籠罩這樣的大的一個雲端平台的使用者的狀態之下。所以往前看,如果回到我們剛剛所提到的,以自己的出發點去回應更多自己所關心的事物的時候,那我們要從這部分去做一點不同的想法跟做法?我想用這種方式來作為今天大家在回應問題的時候,一個問題先詢問一下唐大使。
最後他透過這部分,這些中間的封建地主就必須要繳租金,給了最上面的封建的一個帝國。
這個平台當中事實上,我們都是它最下面叫做科技佃農、雲端佃農。為什麼?我們就上面寫很多我們自己的資料。包含 Facebook 來說的話,它把我們這資料拿過去,加上演算法運作。運作完之後,中間就有很多叫做封建的地主——就作為他們很重要的去跟,比如說跟 Facebook 買點數,幫他公司做推廣。然後他們就可以這麼精準去抓到這些使用者,因為我們這麼多人餵給他很多的資料。而我們實際上是一個所謂的雲端佃農。
我很簡單地說明一下。基本上它跟大使所講的東西有很重要的連結性,我想把它做個串接。因為這本書提到,目前這些的社交媒體本身,包含 Meta 或者是 Amazon、Microsoft 各方面這些公司,是掌握整個雲端重要的一些資訊。
這本書出來之後,我覺得對我們在看目前這些大的社交媒體公司在這當中……因為這本書有看過的請舉手?不多。
在統計大家的想法當中,其實剛剛有幾個地方的一些大使的看法裡面,我拋出一個還蠻 quick 的議題。因為最近有一本書,剛好您來,我想要好好跟您請教一下。有一本叫做《雲端封建時代》(Technofeudalism: What Killed Capitalism)。
今天大使實際上只大概花了四十分鐘,把一些重要的想法跟大家分享。接下來他很期待有更多的互動。所以各位朋友如果有些想法,這個 Slido 還是開著的,大家可以這邊提出來。或是你沒有提出問題,你可以看一下 Slido,看上面有沒有哪些問題跟你所關心的很雷同,你也可以按一下 +1,這樣可以作為來選擇詢問這樣的一個依據。這也是一種公民(參與),對不對?也是讓大家可以成為今天整個一起來聆聽的一個主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那接到院長給我這任務的時候,我是非常的高興。因為過去幾年只有透過那個螢幕才看到大使。那今天真的很榮幸可以坐到他旁邊,所以我是很高興。
謝謝。唐大使,還有今天與會的各位好朋友,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