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像這樣。但是我必須要把那個拉大,所以我現在才會講物聯網,原因是物聯網跟國家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是有關聯的。
不行。因為比特幣這一件事對企業來講那個很棒,7,000元很恐怖,(覺得)跟他沒有關係,我必須從產業上一層層讓它變成利害關係人進來。
對,我就一直在selling這一個觀念,但企業就比較能夠理解,不過這個很有意思,會理解這一個部分的人通常已經是願意接受區塊鏈的企業,只是發現區塊鏈有這一個問題,而不知道要怎麼辦,但是我們現在要selling的是外面還有一層,是本來就應該要進來,但不知道自己怎麼進來。
IOTA的優點是把它脫鉤,因此可以不用token,只用網絡。
所謂下一代這個問題又很麻煩,因為跟幣連動,所以會被貨幣本身的philosophy給稍微綁住。
所以當這樣的時候,企業對以太坊跟比特幣其實根本沒有辦法用。
不只。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在企業內部要跟你簽核的時候,那個是義務,並不是一個incentive,所以驅動的不一樣。
不是省算力。
我的做法是偏B2B的,對企業來講並不是追求……但是對企業來講確實有一個問題是很難用區塊鏈,因為傳統區塊鏈的incentive是用運算力,但是企業沒有那個incentive。
這是一個,不過老實講我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更強而有力的一些論述,我現在是比較肉搏戰,我是用一場場的分享慢慢影響跟討論。
所以我的看法是,我才會用一些PR或者是自己的洗腦市場,像這七、八個月被我洗腦的市場,很多人覺得開始想問這個是什麼。
但是投入這邊的時候,已經是所有的人都對他有不確定性,也就是不認識他,這個一個很大的risk。
現在很多這一些技術都還在問號,只有部分變成明日之星,你投入明日之星,也就是快老二的概念,也就是回到以前的書名而已。
不能講說群眾是盲目的,這樣講怪怪的,而是你很難看到一個虛無縹渺的chain,我自己習慣用BCG Matrix來解釋,我們為什麼叫代工,因為我們只想找到明日之星,但是我們卻沒有投資問號,事實上明日之星是從問號過來的。
不是,因為只要幾千塊美金。
另外一手我會做PR,我覺得我也會考量到政府端的一些執行困難點,因為怕沒有人聽得懂,沒有人聽過,可能會被挑戰說為什麼不選比特幣、以太坊,還不見得有人聽過,比特幣至少大家都知道,因此會挑戰這一件事,而我們又很難解釋。
所以我們現在用這一個方法的時候,我說服幾個公司,反正被我洗腦過的都願意慢慢加入。
不好意思,因為我很務實,不管有沒這一些,就是找一個往前走的方法。
是。跟我沒有關聯,所以我就不知道。
你說開源?
問題是我們現在沒有這一個基金會。
那做這些lobbyist的其實說白了,要錢或者是要資源的,這個都是必然的。老實講我還是自己commitment在別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個很重要,我就會說用這一個做法,或許比較慢,我現在並沒有認為,這個最好是基金會沒有錯,因為國外都是用基金會,像Linux都是。
對。
設出來是一件事,不是設立的問題。
其實initial的operation的loading一樣會有一個靜摩擦力要克服掉。
不知道。
但是那一招的做法,我覺得在臺灣,我不知道怎麼做出來。
是。
我覺得收稅的模式很厲害,要繳稅又要出人。
但是我也希望其他公司要進來變成stakeholder,你要變成產出或者是收益者,但是問題是在前端裡面研究的人,我認為要有一些motivation去做這一件事,雖然有興趣就會做,但要有積極性、目標性的去做的時候。
沒有,我們是用co-lab,我們分兩件事,我自己的公司只做engineering,我們是這一個研究者的收益者,這個是實話。
以法人的角度來講,來做這一個事情的時候,礙於現在的體制,他們其實簡單來講就是聘不起好手,我的做法是,我不用聘,我其實只是跟你談好我們想要做的工作項目。
第二個,這樣的社群要出來的時候,最前面那一批領先群的人沒有compensate,那個compensate不是為了聘什麼,而是確實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努力或者是時間來做一點事情,那東西才會散狀出去。
我指的政府的幫助是指因為前端是研究,我認為研究是公共利益,我本來就open source,所以我本來用我們納稅人的錢,我覺得是ok的。
我不知道那怎麼幫助,其實我希望涉入越少越好。
這樣的技術社群,我們要用有一點半人工的方式做起來,也就是確實覺得這個真的是政府能做的。
出人、出錢、出力,想要用這一個方式做起來。
對。就那個概念,因為不要他出錢,要企業出錢,我覺得挺麻煩的。
接下來的方法是,原則上是希望企業參與,然後是至少一個工程師,或者是擅長的resource commit進來,看看怎麼用。
現在講的是遊戲化機制的設計,所以其實我最近在跟企業談區塊鏈的時候,我不談技術,而是談incentive跟motivation是什麼,因為技術端沒有絕對的優勝劣敗,因為比較是前沿的技術,你就有基礎機會去做出新的產品,我是用這一個角度。
咦,你怎麼會有聽過?
就證明臺灣的113很強而已。
我二十年前講的就是講這一件事(笑)。我最近在解釋的是,當年NASA做了幾個incentive,我相信你有參與到,第一個是我們這一種阿宅一定會下載,再來是幫大家統計每一個domain的運算能量,這一些阿宅就會幫得到。
我只是告訴他們說你們切的角度,你們是最遠的收益者而已,但是你們因為這樣子知道區塊鏈是有未來的。
好問題。
沒錯。那個是資訊落差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如果是純技術,這個沒有那麼複雜,因為扯到了幣,就會有投資跟投機的問題跑出來。
但是問題來了,已經站在那邊的人,一定會堅守這一件事是對的,因為我已經invest了。
都是。
我們在做的時候,在這個運作,剛剛講了,我心理的想像是想學Linaro,所以我這一次除了他們兩位剛加入,感謝有這七、八個月以來一直洗腦市場,加上我是產業來的人,產業就找我去分享這一個東西到底怎麼用,他們又被我洗臉說挖礦機是short-erm,所以他們就理解、思考挖礦機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