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做系統的備援,如果他們使用量比較大的時候,或者資料保存的部分,他們會希望用國網的資源,因為整個應用端還是會希望跟業務單位討論,他們也會建一套,他們是這樣規劃的,謝謝。
不好意思,我們之前有跟水利署資訊室有稍微討論過,他們因為業務使用的需求,所以希望在單位的內部有緊密配合的部分,會由資訊室來作協助。
沒有。調查表有送出去。
現在投影片沒有,好像是德國的部分。
其實現在已經有在測一個。
我們會在期程那邊報告。
看在這一個計畫裡面也會有跟產業介接的服務,看要如何合作。
目前是這一個計畫的部會,我們在數位建設也有其他的運算資源提供,到底那邊的營運模式怎麼樣,要到那邊才瞭解。
水利署的資料本來就會提供在平台上讓其他單位介接。
主要是由水利署提供,看他們的業務單位討論,看有什麼需求來建立模式,我們會提供日後模式執行的環境。
民間的資料還要不要存,我們還需要再看。
目前可以說呼叫一些服務。
所以兩邊的資料模式開始統一之後,我們就會做儲存,然後會提供服務,應該明年上半年就會讓一般的民眾或者是業界從我們這邊看到一些成果。
目前我們已經在做環保署資料的介接、測試,所以我們現在是用Open Data的資料來做,在今年會開放一些IoT平台上的資料來讓我們作介接,因為那兩個資料會不同。
第二個部分我們會協助各部會作資料蒐集,對於民眾跟學、產業界的部分,我們會提供感測資料跟測試環境,一般的廠商進行加值開發的時候,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用API的方式介接資料來測試,我們會宣告我們的資料跟標準是什麼樣的格式。學界目前是透過科技部的計畫來提供運算支援。
我補充一下,我們現在的工作項目是跟各部會討論他們提出來的資料格式,裡面的data model是什麼樣的格式,我們會協助轉換符合目前各部會的資料來作統一的標準規範。
我們先提出來的標準主要是data model的部分,傳輸資料的內容跟格式希望是一致的,我們會配合內政部資訊中心也在做國土資訊的標準推動,我們會協助各部會作資料格式的轉換,未來的格式也是開放的,會變成內政部整個國土資訊的標準。
在傳輸規範上,我們還是在研究是要用DDS或者是用哪一個來作測試。
106年、107年主要以感測資料、示警資料為主。圖資部分是進行加值、產製結果及分析之後,才會有圖資產生,我們希望用相同的座標系統來交換,這邊是我的報告,謝謝。
報告目前的結論是,在各部會提出來的交換格式,我們希望以OGC的國際標準為主,以方便後續的檔案的整合應用。
水利署希望我們能夠協助他們作資料保存及業務系統的備援,之後他們如果有做大數據或雲端預算的服務,也希望我們可以提供運算支援。
此外,國震中心也規劃後期會與學研單位合作進行研究,也會需要我們提供一些運算資源。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針對各分項計畫,對國網中心的資源需求作調查。目前的調查結果是,空品物聯網部分,會協助科技部對所徵求的計畫,提供3公里乘3公里解析度的運算資源,後續會提升到1公里乘1公里,預估會提供三千多個計算核心,來支援科技部的研究計畫。
因為各單位的感測裝置還在持續建置當中,所以今年度大概是以現有的空品資料及示警資料為主,明年度會逐步增加感測裝置和資料的介接。
目前對各分項進行資料的盤點,包括106年、107年度,由各分項會提供我們介接的資料,一部分是感測資料,一部分是災害示警的資料。
綜整前面的部分,我們分三類的資料,分別是感測資料、示警資料及圖資的資料。希望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格式,會提供給外界的檔案格式包括JSON、XML,WMS或GeoJSON等。
另外,有關於圖資的部分,因為各單位有自己發布的需求跟服務平台的規劃,所以我們目前建議各單位可以自行選擇使用免費或者是需要付費的圖台,而底圖希望能採用內政部資訊中心,或是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所發佈的,希望圖資的座標系統能一致,之後整合才不會有問題。
除了感測資料,我們也會收集災害示警資料,這個部分會跟災防中心合作,目前的資料計有二十一類,明年會繼續增加新的資料項目,包括空品的示警資料也會進來。
對於感測資料傳輸標準,因為現在各部會的感測裝置可能是不同的來源,也有不同的資料模式,我們希望能採用國際標準,目前選擇的是由OGC所訂的SensorThings API,來解決資料異質性的問題。這個標準現在可以進行感測資料和裝置的讀取及刪除,也可以透過API做一些複雜的查詢功能。
首先跟各位回顧一下,這個是我們在工作會議中提出,由國網中心建構的Data Hub產業平台架構,我們會搜整各部會提出的感測資料、調查分析資料、以及政府資料開發平台上的資料,然後進行資料的介接、收集、儲存、備援及永久保存的動作。我們會提供高速運算跟GPU的主機,提供給各部會及學研界作一些模式分析和大數據運算的支援。Data Hub主要是提供產業界進行加值開發,所以我們會提供一些網路服務,包含資料查詢、下載和地圖服務,最主要是希望提供API,未來讓產業界能作後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