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這邊提到成功案例,也就是太空中心小論文競賽,有成果都是好的,但是據我所知這個競賽已經行之有年,不是有了資料平臺之後才有的事。因此這樣講是平臺的公私協力案例,到底是誰先誰後,請釐清。
有一點小困惑,資料集很多是別的單位,不是國科會自己主管,但是經常出現「一份資料,到處上架」的情況。成效衡量是否可以有較為標準化的方法,不然到以前國發會的政府開放資料平臺那邊說有,到資料業管單位這邊也說有,而其他機關彙整各相關單位的資料平台也說有,這就會有問題,建議釐清一致的做法。
再來,過程中未來要走新的振興路線是要透過公私協力參與才會成功,所以這一點至少在歐洲國家裡面,尤其這次在愛沙尼亞辦理的話,這可能是很熱門的議題。不管從以前的災後重建或者是大型主題性資源分配的時候,像反貪腐或者是一些具體的修法可能可以作為參考。
去年年終 OGP 關注烏克蘭重建,目前列出來這幾項跟我們有關的,不管國內或者是國際來的資源要如何分配跟使用,他們從去年就開始成立了一個聯盟,從國內發動、國際都參與跟協助他們來做這件事,他們有幾個前車之鑒,基於其他國家重建的做法,第一個是過程中要透明,就跟剛剛提到的反貪腐有關,還有實質受益人的揭露,這也會有關。
淨零這個議題的特色之一是必須跨部會協調,而我們目前似乎是由各部會提報自己要做或已經做的事,宜考慮加強橫向協調功能。
具體來講,如果要對國際社會有貢獻的話,除了講臺灣在特定領域的經驗分享,更重要的是,那個領域的主題要有國際共鳴,像淨零這件事我們的公私協力沒有做得很好,但是才剛開始,還有機會,如果這一塊在未來半年內可以有特別的部分,這是國內的重要政策可以跟國際合作。
廉政平臺資料架構提到要跟國際的資料標準介接,但是這邊的答覆內容是自己訂了一個統一的資料格式,這兩點並沒有完全對接,是不是可以麻煩說明。
我是劉嘉凱,是這一屆新的委員,比較常處理的是資料治理、AI 相關議題,以及資料隱私,希望能夠有所貢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