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課發委員、領綱召集人及本院研究員早安,我剛剛算了一下有17位課發委員,按照規定有20位,是不是依往例,我們知道林文虎委員一定會到,只是他會遲到,還有謝金城委員會晚到,鄭漢文委員10點半左右會到,還有林校長也是會來,所以這四位委員都會到,只是會晚到。

  • 我們徵求在座的委員同意不同意今天先開始報告的事項?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把今天前面的報告先說明,後面要討論的話我們再等四個委員到之後再進行。

  • (委員均表示同意。)

  • 那我們就開始進行今天第十一次課發會。

  • 確認前次會議紀錄及辦理情形。

  • 一、104年10月5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第二屆)(以下簡稱課發會)第9次會議紀錄及辦理情形。

  • 從會議紀錄裡從第1頁至第20頁是第九次的會議紀錄。

  • 丁委員到了...

  • 因為會議執行情形事實上都已經在各小組分別執行,如果委員可以同意的話,您的意見我們都寫得很清楚,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不像過去逐一唸那一些意見的執行情形,自第1頁至第21頁。

  • 最重要的是第21頁課發會希望能夠協作平台的進度,並列為報告,所以等一下會列為協作平台的報告,所以關於上一次會議紀錄及進行,是否就用比較簡單不逐一唸的方式進行?

  • (委員均表示同意。)

  • 今天的議程確定完之後,就有很多的業務報告,有很多的案由,今天最重要的是很多領綱經過公聽、審查及課發會委員的建議慢慢修改,修改完之後不同群組就跟著領綱小組去開會,如果課發委員覺得可以的話,逐一的領綱看過以後就看是不是要往課審會送,所以後面的案由就會從藝術領域開始,一案一案來看,歷程都走過了,所以請課發委員做最後的確認,這是今天重要的討論案由。

  • 不曉得我們這樣的安排,也就是上次的會議紀錄都確認以後,我們會請做業務報告,再討論案由,可以嗎?

  • (委員均表示同意。)

  • 謝謝。我們正式從業務報告開始。

  • 一、本次會議唐鳳委員於104年11月1日提出本次(11月7日)課發會之委員自行記錄及邀請協助記錄人員申請單(邀請協助記錄人員為中華民國仲裁協會薛雅婷),茲依議事程序之規範,於徵求主席同意後,由委員自行現場製作逐字紀錄,以發言記名、公開為原則(委員不記名或不公開者於發言前事先聲明),協助記錄者為列席人員。

  • 今天在座的委員有沒有不同意公開紀錄?或者要到你發言的時候再說公開與否?這個遊戲規則我們都清楚吧?

  • 二、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領域課程綱要研修進度,分述如下:

  • (一)英語文(含第二外國語文)、自然科學、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新住民語文、全民國防教育、科技、藝術、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國民中小學、普高、技高、綜高之草案共19份,已依第一波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綱要草案研議進程規劃(如議程附件2,第36-38頁),完成分區公聽會、網路論壇、書面審查,由各領綱研修小組開會討論後提出第四版草案,預計經本次課發會大會討論後,由各領綱研修小組再次研修草案後,於11月15日提交第五版草案。下次課發會大會預定於11月21、22日召開。

  • (二)社會:依據教育部8月28日課審會決議辦理,由教育部組成「高級中等學校歷史課綱專家諮詢小組」,釐清歷史微調課綱新舊課綱爭議點,並就後續歷史課綱研修方式與撰寫原則提出建議。

  • (三)數學、生活課程、國語文及技術型高中十五群科之草案,依第二波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綱要草案研議進程規劃(如議程附件3,第39-41頁),預計於104年11月9日公布草案,進行網路論壇,並籌備辦理分區公聽會,其時程如下:

  • 1.中區:104年11月27日(五)下午,國立中興大學。

  • 2.北區:104年11月28日(六)上、下午,國教院臺北院區。

  • 3.東區:104年12月4日(五)下午,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 4.南區:104年12月5日(六)下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我們到這邊告一段落,業務報告二特別提到十九份領綱草案,這邊寫的是今天如果各位委員沒有比較建議讓他們修改的話,我剛剛有提過就直接往課審會送。

  • 如果需要再看的話,需要預計的時間是11月21日及22日開課發會,但我們知道11月21日是全國教育聯合大會,所以基本上我們在座有非常多教育的相關人士都會去參加,所以21日就不能考慮了,所以22日跟另外一天的選擇。

  • 剛剛已經講了是11月21日及20日這兩天,我們會請助理再用mail跟各位委員聯繫。

  • 第三,接著是去公聽了,是包括十五群科的草案,時間及地點都記載在上面,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建議?有關於業務報告一至二?

  • (委員均無意見表示。)

  • 大家早安,在業務報告三協作中心運作及目前所規劃的議題之前,我先來說明一下,今天我們上午第一場,下午還有另外一場,為了能夠讓各位委員更清楚在整體議程上的安排,能夠提升我們在討論過程當中大家能夠充分互動,所以我簡要說明今天檢附的資料及等一下進行的流程。

  • 檢附的資料總共有十八個附件,從附件二及附件三,再者在附件七(一)可以看到在桌子上有很厚的附件7-1及附件7-2,7-1是上午場,7-2是下午場,各份草案是回應公聽會的審查表,上午拿7-1就可以瞭解各領域的回應狀況。

  • 附件8是另外抽出來的附件,這個是技術型、綜合型及高中所談的網路論壇及公聽會的回應。

  • 附件9是針對8月3、4日召開課發會研議第一破的草案,大家就可以看得到到底第二版有哪一些意見,一直往8月3、4日又做什麼決議,最右邊那欄是研修小組如何回應,這一份資料請各位委員等一下討論的時候,也可以一併參考,附件9是課發會的彙整及回應。

  • 至於附件10至附件11是第三群組的書面說明,比較特別的是從附件12至附件14,有一個特色就是除了成立十五小組之外,還成立跨領域小組,跨領域小組有三個工作圈,分別是統整工作圈、素養工作、及議題工作圈,分別會針對這一次的草案提出整體的檢視及建議,等一下會進行報告。

  • 附件15及附件16是綜整意見。

  • 附件17、附件18是新住民加開公聽會的說明,容下午場再討論。

  • 由於業務報告大家都非常關心,但課綱準備的狀況是如何,所以容我花多一點的時間,大概10至15分鐘的時間來說明。

  • 接下來在每一個案由及每一份草案在課發會的運作及設計上都有群組會議幫忙大會事先檢視,因此群組的會議就會進來報告。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能夠更對焦研修草案,案由一的時候,大家都會拿到案由一藝術領域的草案送上來,所以大家應該已經拿到案由一的「藝術」。案由二的時候,助理就會趕快再拿案由二,因為書面資料真的很多。我想這部分來協助各位委員逐案進行研討。

  • 接下來我就開始進行業務報告,請大家看到第42頁附件4。大家都有聽到「協作中心」,到底處理的東西為何?可以把課綱一一搜集,更重要的是讓這一些配套能夠實施、落實,因此首先可以看到協作中心在第42頁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第2項「建立跨系統協作平台」。

  • 大家要知道有哪一些系統,現在目前是四大系統,在第43頁(三),課研、課推、師培、評量。其實現在的系統代表就是課發會的委員,課研系統是國教院,由院長召集;師培系統,國教署副署長也是委員;評量系統有大考中心的副司長也是我們課發會的委員。換言之,課發會裡就有四大系統的代表了。

  • 進入到一級協作的時候,很重要的回到第42頁,本中心的任務必須要能夠規劃、協調及管考,種種議題必須要有全面的規劃,因此一級的協作是把規劃作協調,後續再逐一管考。

  • 接著回到第43頁,秘書組是要落實追蹤及規劃管考,規劃組其實也成立了規劃小組,在這個小組也涵納各系統的代表,透過大家的研討把議題逐一分析,大家就可以看得到有哪一些議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從總綱一直到領綱。

  • 請看到第43頁最下方(四),這個工作圈例如高教司來解決考試的關係。國育院也有自己來處理工作小組的會議。

  • 第47頁在組織架構圖,目前總召集人一級協作是由林政次擔任協作中心的總召集人,副總召集人是有四個系統像署長、院長及司長來作為副總召集人,下面有工作圈的分工。

  • 第48頁大家可以很關心到底這一些議題要如何做決定?協作議題彙整進來後就會交給第二級的協作中心,也就是各系統開始進行草案研商來形成決策。有些是可以自己解決,但有的是必須要跨系統解決,像課研要如何跟考招聯動來協作,就必須要送到這邊來作跨系統的協調。當然各自密集對話,但是要回到系統當中形成決策,並且要逐一讓大家知道決策的進度、慢慢往下走,並且確認每一個議題都是要追蹤及管考,確認是否已執行完畢,因此跟各位說明的是,在一級與各系統二級整個的運作方式是這樣子。

  • 第49頁我們都把議題填報送到規劃組彙整。

  • 第50頁目前彙整的議題有哪一些?從第52頁開始,這個分工表有四大系統,總共有十八項協作的議題:

  • 課研:1-1課程綱要前導學校建立、1-2新舊課綱銜接、1-3素養導向領域教學與評量的規劃、1-4高級中等學校適性選修課程。

  • 課推:2-1法規修訂、2-2課綱宣導及教師研習、2-3學校課程計畫與課程評鑑、2-4設備需求、2-5各級課程領導與輔導團隊建立、2-6開設選修課程的相關配套、2-7教學與評量資源建立。

  • 師培:3-1領域/科目劃分與師資培育課程的搭配、3-2教師增能進修及專長認證、3-3師培系統與課程研發、課程推動的連結。

  • 評量:4-1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的轉銜、4-2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課綱與考招連動的規劃、4-3國中教育會考與大專院校入學考試的素養導向題型開發、4-4學生適性升學輔導。

  • 十八項協作議題分別在課研系統,也就是課程與教學的研發有四項議題,大家可以看得到最左邊,教學評量規劃及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等,中間有提到由規劃組作議題的研析及說明。灰底是規劃組在第七次會議當中提出來建議修正,後續我們會再提交到一級協作這邊來落實確定。再往右邊走是管考期程。再往右邊是主政單位及協政單位。

  • 第51頁大部分是由國教署來主政,第52頁是學校課程計畫及評鑑,設備、輔導團隊、選修配套及教學評量的建議,這一些同樣經過規劃組把我們從總綱的文字,再過來透過規劃組邀請的各系統及實務代表,我們把這一些重要議題內涵作一個盤整及說明。

  • 接著看到第54頁,師資培育課程的搭配、專門技術認證、課程推動連結、升學輔導等,包含各類型的轉銜、國中會考等等,這是目前在一級中心管考的協作議題,我們都會定期透過一級協作的會議來確認寫作這一些十八項議題執行的狀況及需要跨系統溝通協調的項目有哪一些。

  • 接著看到第56頁,附件六。大家都在看領綱,總綱已經列入到協作中心種種的議題,到了領綱各個小組研修出來,對於整個彙整表,這邊先盤點出來是第一波的領綱。每一個領域都希望有不同系統來協作的配套,例如英語文有羅列十一項,包括空間、軟體、硬體等,請各位委員來看,並請各位委員能夠參見目前所彙整出來的。

  • 第58頁是閩南語及客語是聘任經費問題及設備問題。在原住民族關心的滿多,包括原住民族委員會,大概可以分為教材的審定及審查機制,還有師資培育、認證及待遇等等,學校空間、設備、圖書及數位資源等等,在原住民總共有羅列二十五項建議內容。

  • 第62頁新住民目前提出了三項,最主要是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源等等。

  • 第63頁是自然科學,總共有九項,當然很重要,因為自然科學的特色是在探究、實作,還有包含國中有1/3要做實驗,是否每一班25名就增設一名,這就有很多具體的建議。

  • 第64頁是科技,科技這一次是新的領域,所以如何讓每一所學校能夠找到合適的師資,這裡有提出配套的建議,師資包含了鑑定及師培,最重要的是設備,藝術領域當中最關心的是整體要通盤檢討基本授課的終點,當然包含了整體教學的資源設備。

  • 在健體的部分也提出相當多的,包括了合格師資的需求,對於政策推動的具體建議,例如:要有標竿學校,像看到對於標竿學校的建議。還有協同教學。

  • 第69頁的綜合活動也特別提出兩項,這也特別寫到這一次實施要點,老師要有關鍵能力,比如國小要有基礎研習三十六個小時提出來放在實施要點。

  • 第70頁是全民國防提出的七項同樣在教科書及課推包含國防資源的應用、師資等準備這是目前我們彙整出來的,大家關心怎麼只有這一些,當然還有第二波,陸陸續續都會送進來,包含國語文。

  • 請各位看到第74頁的數學,如何把補救教學列入正式課程,包含全國性評量要如何規劃建議,在第七至八項都有非常具體的建議,提供給考招的單位來參考,包含使用計算機如何考試的建議。

  • 第76頁是社會。生活也提出三項,也就是推動、落實、輔導及師資安排。技術型的十五群科還沒有提出協作的需求。

  • 請再回到業務報告第22頁,種種協作的議題,其實在各個系統都已經開始啟動,我們在10月16日召開協作中心第七次會議有具體的決議,我唸一下:第一,確認領綱的研修是在課程研發的系統及課發會、課審會的全館項目,我們回到課程研發的機制來做。

  • 一級協作中心提供行政溝通協調平台,不會決定領綱內容規範的項目。但配套還是這麼多,第二,為了積極回應各小組提出來的建議,請研發系統彙整相關的建議,會各主政的單位參考、審酌納入計有規劃管考,倘有必要,由課程研發系統彙整跟業務單位對於這一些相關建議的回應意見,並且安排業務單位與領綱委員對話機制,來完備溝通程序。第三,如果各領綱小組提供的相關行政建議,確實有待協作事項,我們就是循程序送進到協作中心,並邀請業務單位研商,讓協作中心的會議討論確認之後,我們再用查核點來完成情形。換言之,我們剛剛提到各領綱的配套,都會送到各主政單位,讓各系統瞭解在領綱過程落實的重要配套,當然在過程當中,其實各系統已經開始工作了,其實還是邀請課發系統及各高中代表都已經有做了,而且也安排國英數社自的召集人也都過去對話了,因此由這樣的各系統工作圈主動邀集領綱團隊,課發系統及相關人員進入研討,這樣的機制我想已經在工作中了,未來也會積極促成對話的機會。

  • 以上是我對於協作中心的簡要報告,謝謝。

  • 不曉得各位委員對於協作中心平台,或者是已經規劃要進行的議題,有沒有什麼意見或看法?

  • 謝謝非常清楚的解釋。

  • 一、協作平台是在上位思考的架構底下來運作,我想我們其實有幾個很大的題目是沒有討論的,舉例來講我們已經二十一世紀了,我們的孩子都是數位時代的原住民,我們什麼時候要從哪一個年級讓學生都有電腦設備,這是很重要的決定,其實不是只有數學或者是自然科學領域會用到電腦,包括像國文、英文、藝術,其實現在都已經融入在裡面了,但現在上位思考這個結果,各領綱其實討論的時候都討論不夠深入,也沒有遠見,因此上位思考一定要先存在,因此沒有清楚決定的話,其實每一個領綱在談的時候,都會很猶豫不曉得要做什麼樣的角色。

  • 第二、我們按照目前規劃來推的話,其實我們缺上千位的老師,一時間是產生不出來的,因此我們如何應用大學可能會多出來的老師機制,或者是用到研究所的學生來彌補這部分,其實我覺得那個議題滿大。

  • 另外,其實國外有非常多資訊科技平台,我們如何把它納入進來,而不需要自己再重新建置一次?那也不是領綱的部分可以談的。

  • 以上二點建議,謝謝。

  • 這個流程圖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現在的氛圍是課綱的修訂不要是黑箱,如何讓社會知道你做的不是黑箱,這一次我們每一次課綱修訂的流程圖是不是也可以畫出來?可能幾個領域會有稍微的差異,但大體上應該會一致,我們應該有這個流程圖,到時候就可以公告了,如果有的話非常好。

  • 第二個問題我聽下來也不太知道,因為數學領域是剛剛要出去開公聽會,制定課綱委員及現場在教學都是偏數學教育界,看來是會有落差的,這個落差可能會在公聽會裡面提出來,我不知道我們這邊的流程怎麼走,所以讓最後課綱出來,其實是大家都已經compromise,那個程序在哪裡?

  • 換句話說,好比是把三角比移到國三,公聽會聽出來怎麼樣的議題,如何在協調論辯的委員會讓雙方可以充分互動,最後決定?

  • 最後不管怎麼樣,大家都參與了最後的決定,而不是只有課綱委員,如果只是回到課綱委員小組來討論,那就等於是黑箱作業。

  • 所以既然有重大議題出現,是不是有一個程序可以讓正反雙方有一個論辯的機會讓最後可以共同決定,提這個小建議供參考。

  • 剛剛看到整個協作平台的架構跟規劃的人相當好,但整個協作平台的工作架構是採用科層式的思維,我們這一次的修改是以國中小及高職要縱向連起來,普高、技高也橫向連起來,要以這個架構來達成我們的主要任務,也就是結合國內目前的部門來講,是相當適合的。

  • 但可能還缺少另外一個風格,科層式風格可以解決某一類的問題,但無法解決另外一類的問題,也就是現場教學進度的問題,這一類的問題用科層式的方法是不容易解決,比較適合用躍遷式的去從事可能性開發、實驗性的風格,比較可能取得現場教學改變或躍遷的需要,這應該是次要任務,不像前面那麼需要,這是目前一定要做到的事情,否則十年、二十年整個課程是沒有一個統整的機制,這是很麻煩的事。

  • 但我們其實也可以把教學現場當作一個次要的目標,這也是次要目標,我剛剛講的那一個架構不是那麼容易達到,比較適合開放式的參與平台,在我們現在的規劃裡面,比較是一個開放式的方式,或者是志工性的工作小組,又或者把這兩個結合在一起。

  • 十年前在推動九年一貫是有一個工作小組,這是有開放性的平台,又或者是義工性小組的工作平台,上一次是要在過去的現場教學找到的可能性,這一次我們的目標不一樣,但是不是例如剛剛講的協作平台中第一類1-1、1-2及1-4這三個可以用這一種開放式的參與平台及志工性的工作小組加進去?

  • 這幾個部門把不同的組織模式跟工作模式加進去,我們可以架一個橋,這個橋連結過去,國內蓬勃的實驗或體制內翻轉教學變成課綱,落實到教育現場等種種參考資料,所以我的建議是我們是不是在第一期協作平台按照高度課程的方式來做,很需要沒有問題,也符合我們的主要目標,但以1-1、1-2及1-4是不是可以加入協作架構及志工之工作模式?

  • 我們現在有三位委員給的意見我覺得很重要,我先作一些建議,看看合不合適。

  • 第一,除了規劃小組後面提出來的議題是各個領綱提出來的,這一些是不是也回到規劃小組當中,我會請求這一些領綱研修小組在提出來林林總總的建議當中稍微排序一下,哪一些工作是107年開始推動?也就是這個東西若沒有完成,這一個課程就沒有辦法推動?可能會有助於規劃小組在判斷每一件事情的緊急與迫切性,我們就會請各單位趕快做這一件事,再不趕快做會來不及。

  • 包括剛才方特別提到我們對於電腦的訓練、應用,在學校當中到底要從哪一個年級開始,方委員提到是上位概念,規劃小組要趕快放進來,像師資的培訓有多迫切需要,也是我剛剛建議的,各個領綱排序一下,若107年不行的話,是不是可以在108年或109年?不管是領綱提出來的或者是委員提出來的,請務必放到小組會議當中,所以下次開課發會的時候,請回應放到哪一個平台或者是中心,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

  • 第二,林委員有提到出去公聽之後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回來,我們尊重研發小組討論,如果研發小組有非常好的意見,我們當然也會聽,但發現雙方爭執不下時,在課發會當中有一個爭議小組機制,我們馬上成立爭議小組,過去有成立過全民國防或者是國語文,可以請其他的學者及老師再來討論。我們課發會有怎麼樣的運作及討論,如何再回到課發會,麻煩工作人員找給課發會。

  • 是誰決定哪些是爭議?不應該是由領綱的研發小組決定。

  • 我們委員都會分配在不同的群組裡頭,到領綱小組去開會,因此一定有些東西沒有辦法有一個比較好的共識,委員都會在課發會這邊。

  • 包括是不是要成立一個爭議小組,課發會委員就會決定是不是需要成立,然後馬上會請群組的委員開始啟動,目前是這樣的運作方式。

  • 重點是有重要的落差看法時,雙方可以論辯,達到 compromise,這很重要。

  • 我們會建議領綱小組要再多辦幾次諮詢會,但爭議還是會存在,所以還是要由課發會來決定啟動爭議小組,因此會針對委員提出來不同的爭議,由全體委員來判斷,由爭議小組來處理,這是回應林委員的問題。

  • 丁委員的提議非常好,丁委員提到實驗性質的學校,如何把寶貴的經驗送進來,民間教育的力量真的是不可忽視,有非常多的菜肴都已經在各地燒,希望我的比喻是好的,也就是一級一級規劃,都是為了十二年國教。

  • 我們再開放委員發言。

  • 我想談一下第52頁2-6「協作」議題,我們看一下說明的部分,我會覺得用這樣子的開修選課課程其實是弱化,這牽扯到學校總體架構,如果我們回到新課程總綱精神的話,如果真的要落實總綱中期望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課程,其實是一生一課表的概念,但總綱當中卻沒有這樣寫,我試著排過所有的課程,我用變動最小及變動最大來看總綱。

  • 我用普通高中為例,其實落差會非常大,如果用現行課程體制架構及班級制、導師制套總綱其實是沒有辦法達成目標的!其實這一個大項次絕對不是開設選修課程的配套,這把總綱當中的議題縮小了,我們看到這個主題會以為是在處理選修課程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是在談學校總體課程如何做的問題,這其實是非常複雜的。

  • 為何2-6會用這樣的題目?過去的選修都是玩假的,他們都沒有在上選修,而是在上必修的課本內容,現在的總綱裡頭,國文有加深、加廣,學生一定要選才可以畢業,過去沒有國文科加深、加廣教材,如果我是出版社我要不要發展加深、加廣的課程?我不知道學校會不會用。因為由這個學校來決定要不要上。

  • 當我們研發課綱的團體沒有宣示說這一件事是要玩真的,學校不會認為是真的,他們會用以前的思維來處理這一件事,因此2-6是更大的主題來做這一件事,也就是學校整體課程的圖像。

  • 我們要加2-6的議題,或者是要加學校課程的圖像?

  • 未來會變成一個光譜,有最小或者最大,每一個學校要切說4/10或1/10讓學生選,每一個學校的條件不一樣會採不同的進度慢慢調整,我們要讓學校知道是可以在這當中作一個選擇的。

  • 我們就這樣修改或者是要送回去?我們會寫下來然後再做規劃及確認。

  • 適性學習其實有兩種不同的路線,一種是我們按照現在以學科中心的科教學,這樣的目的走下去的最終、最高境界是「一生一課表」。

  • 但還有另外一個路線就是主題課程,沒有一生一課表,這兩種都會包含落差很大的同學,如果同質性很高的一群同學,他們可能使用相似的課表,但如果落差很大的一群同學,一生一課表走下去,那比較適合現在學科中心的路線。

  • 另外一種也有很多學校在處理的「主題課程」,在一個主題任務底下,程度不同的學生在一個任務底下擔任任務有不同的角色,並沒有一生一課表,而是這一群學生一課表,這兩種對適性學習都可以,所以我們今天在2-6只是說這是我們選修課程的升級,我覺得這樣是適切的,但如果把2-6弄成未來的走向,我們就完全採取學科中心增加選修,其次就是一生一課表。

  • 我比較主張2-6維持現在的標題跟現在的內容,就諭示說我們要就選修課程的內容更深化、升級,但並沒有放棄其他適性學習的路線及方針。

  • 如果沒有聽錯的話,是選修課程一定要做,而是如何保證一定有做,因為這是國教署主政,也就是有一定要繼續研發,最後維持的是選修是玩真的,如何在配套上玩真的可以玩出來,這個是重要的。

  • 「開設選修課程的相關配套」建議改成「落實選修課程的相關配套」。

  • 研究員要稍微帶到要排一下,不解決就沒有辦法開課,會方便規劃小組來思考這一件事。

  • 方委員跟我講領綱一路開路,到快要看到光線了,但我說還有另外一個隧道要走...

  • 其實我可以跟各位委員報告,國教署那邊也動起來了,國教署要針對這一些配套要如何做,自己都有整理一個工作小組,開始認真做,政次這邊也有考慮希望協助外部委員,也就是來監督落實是怎麼樣的落實方法,這是副座給我的表達,我真的很認真感受到有很認真在做,但有一些議題我們沒有考量到,像是方委員剛才提到的電腦化教學模式。

  • 我也跟自己的同仁講過很多次,在這一次的領綱當中,有沒有把科技這一件事放到領綱的思維裡很重要,所以要回去看一下科技跟這一個領綱之間的關係有沒有想到科技如何幫忙你推領綱,或者是推這一門學科的學習上如何做一個很重要的助手、學生怎麼用及老師如何教?

  • 像剛剛提到的部分,其實偏鄉學校沒有老師可以提供這個課程,如果我們持續建置 MOOCs,也許放進來的話,問題就不會這麼困難。

  • 這個就是更上位的概念,像這個都要一併考量了。

  • 請教育部來規劃,看高中的 AP 課程能不能用 MOOCs。

  • 業務報告可不可以告一個段落?

  • 時間很晚了,還有三案要討論...

  • 案由一: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含國民中小學、普通型及技術型高中)課程綱要(草案),提請討論。

  • 一、旨揭領綱草案共二份,包含國教院主政之1-12年級課程綱要(含:10-12年級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課程綱要草案)及技職司主政之10-12年級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草案。已完成9/5-10/3之分區公聽會及網路論壇,蒐集各界意見,由領綱研修小組參酌前述意見後,提出第四版草案,並完成下列資料,供委員參酌討論:

  • (一)國民中小學及普通型高中:分區公聽會、網路論壇及書面審查回應意見(如附件7,另附紙本)。

  • (二)技術型高中分區公聽會回應意見(如附件8,另附紙本);其他無針對技術型高中之網路論壇意見。

  • (三)領綱研修團隊針對8月4日課發會第6次會議所提意見之回應說明(如附件9,另附紙本)。

  • (四)前述草案及資料經10月21日課發會第三群組第4次會議討論後,提出綜整意見,詳如附件10(第頁)。及第三群組第四版領綱(藝術、健體、綜合)草案修訂之簡要書面說明(如附件11(第頁)。

  • (五)跨領域研修小組-統整工作圈、核心素養工作圈、議題工作圈檢核第四版草案資料之相關意見:

  • 1.領域統整工作圈檢視表(附件12,第頁)。

  • 2.核心素養工作圈提交課發會建議(附件13,第頁)。

  • 3.議題工作圈之四項重大議題實質內涵表及附錄二「議題融入課程綱要示例說明」(附件14,第頁)。

  • (六)並檢附旨揭草案第四版資料(另附紙本)及公聽會版領綱草案。

  • 由我來就藝術領域整體性說明,請各位翻到會議紀錄文本第83頁。就三個部分跟委員報告:

  • 第一,有關於公聽網路審查的意見,第二個是對意見的處理,第三個是目前整體修正的情形。

  • 第一個部分主要可以包括五個面向:第一,授課時數不足,無論國中小、技術型高中都認為不足,尤其技術型高中,來參與論壇的一些師長認為只有幾個學校而已。…第五個部分是在專業措詞用語的精準度。

  • 這五大面向的處理是1-1有關於授課時數。

  • 第二個是大部分接受有關於意見的1-2、1-3及1-5,分別是由整體委員規劃小組、專業小組分別針對各項意見逐條審視,大家集體討論後的調整、調修。

  • 第三個,參與者對草案已經有所誤解,因此我們整個小組在思索意見的合意性及相關的處置。

  • 第四個,整體修訂的情形大概分成三點來說明。

  • (一)整體來講我們有大概95%完全接受,要很明列傳統各項細節,傳統藝術及在地藝術部分我們有針對於學習內容的項目做一些說明,所以這一部分可以讓老師參考或者是作教材研發用,因此大部分來講,沒有很大的爭議或者是衝突部分,因此我們這樣子處理。

  • (二)整體來講,我們的學習表現在普通型國中一百條有八條調修,但在學習內容我們調修了二十五條。

  • (三)在技術型高中的委員跟普通型高中有重疊,我們透過一個機制讓兩邊有更多最近修訂的對話,所以技術型高中調修的情形比較多,內容大概調修了33%,學習內容23%。

  • 我先徵求各位委員的意見,跨領域的小組總共有提出三個附件,分別是「12、統整工作圈」、「13、素養工作圈」、「14、議題工作圈」,我們會在上午場第一個案由報告一次,下午場再整體報告一次,接著是通案處理。不知道這樣子的方式可以嗎?也就是藝術報告完之後,接下來二至五不再報告,除非若有必要再提出來。

  • 請看到第93頁,統整工作圈在各領域撰寫的格式上及符合總綱,促進領域內的統整及連貫。附件十二針對時間分配我們提出解釋的規劃說明,剛剛所談到的藝術,這邊會提出建議修改,這樣的建議是提供各個領綱、研修小組參考,這是有關於時間的建議。其他的部分請委員參閱。

  • 有關於實施要點也有檢視,不論是文字上的修改、建議,或者有包含到主管機關單位涉及是否在實施要點要納進來的一些建議,提請各位委員等一下在討論時逐一確認。包含藝術部分、綜合活動等等部分,其實都有相關的實施要點之相關權責配套建議。

  • 接著是第102頁,針對領域之內的統整連貫,也就是跨學習階段如何作縱向連貫我們也提出檢視。這邊檢視的是客家委員,包到領域之間,新住民委員也提出了跨領域的檢視,這部分的檢視資料請各委員參考,也請研修小組來參考並加以研修。

  • 接下來要把麥克風交給「素養工作圈」,我們請了林世華老師來說明。

  • 兩年從我從臺師大退休,一年前我從課發會退休,其實我第一屆已經退休了,但當時連同素養工作圈一起退,所以還留有一個尾巴。

  • 素養工作圈其實我參與的程度不高,至少是倒數第二個進去,所以我名義上來代表,但我盡我所能把跨領域的素養工作圈對於第四版關於素養的審查,向各位報告。

  • 我們這一圈的是要叫「頭目」或者是「圈長」(笑)蔡清田,他領軍的至少有十位,我推敲主幹是林永豐教授,這幾位教授我一半有見過,一半沒有見過,還包括三位國教院的同仁,一位主要的負責同仁,一個是楊俊鴻,一位是曾祥榕,還有一位核心人物鄭任君,是他打電話給我,叫我來。

  • 後來為了不要讓事情難辦,所以我還是來了。

  • 請各位委員翻到第106頁,也就是主任剛剛所說的附件十三,這個是跨領域素養工作圈對於第四版的建議。

  • 我先說明一下我的工作方式,我們是分工制,每一個科目或者是領域,比較能幹的分到五個,比較不能幹的分到一個,分開各自閱讀跟瞭解撰寫的情況,並且提出建議再彙整,彙整的結果其實我的記憶已經不是那麼清楚,也就是現在各位看到的第106頁至第109頁或110頁,提出了四個主要的建議。

  • 一、有關各領域/科目學習表現動詞暨實施要點與核心素養呼應之建議。

    二、建請各領域於「肆、核心素養」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表前加註下述文字,或確認目前已加註文字是否正確。加註文字: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結合領域/科目之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後,在領域/科目內的具體展現。

    三、有關各領域/科目「肆、核心素養」、「伍、學習重點編碼」注意事項。

    四、部分領域如:藝術、綜合。因學習表現、學習內容非以二維向度呈現,而是採一對一或一對多之對應,此設計將會造成無法進行跨領域、領域內及科目內雙向度的彈性組合。下述為學習重點敘寫之注意事項,提請參酌與修正學習重點之敘寫方式。

    (一)各領綱所發展出的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而兩者所架構出來的雙向細目表,將可以構成一個矩陣,而矩陣當中各單元教材的設計是有彈性的,各教科書出版商、或學校本位設計的課程、或是教師自編的教材,都可以彈性地選擇與組合要如何將學習內容或學習表現納入在不同的單元當中。在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中,應說明雙項細目表上述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組合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某一項「學習表現」的教學,可能培養或促進一或多項「學習內容」的學習;反之亦然。但就整份教材而言,所有的「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都應該被納入(核心素養發展手冊,頁17)。

    (二)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應以二維向度呈現,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各領域/科目教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係,得視不同教育階段或領域/科目的特性,呈現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領綱研修工作手冊,頁32)

  • 第一個是第106頁的上端,是有關於核心素養當中很重要的學習表現的撰寫,那個「撰寫」與writing很有藝術性。

  • 第二個建議是第107頁,約莫上面數下來第4行,那是撰寫上的建議。

  • 第三個是有關於編碼,也就是核心素養當中重點的編碼,那個編碼其實複雜度已經高過我所能理解的範疇,所以二、三部分等一下楊俊宏會幫忙說明。

  • 接著可以看到第108頁有一個部分領域統籌性的寫法,我後面主要希望跟各位報告其中的第一項,因為這是團體決議,雖然我很愛說話,但我盡量避免個人的意見,我原來想要照著唸一遍,但我可能連唸都唸不好。

  • 承襲洪主任所說的,今天上午第一場針對一般性,並沒針對校長所說的藝術領域來說明。我們就作一個通盤性的說明,有關於各個領域動詞、實施要點與核心素養的建議,這裡有提出七項。

  • (一)學習表現內容盡量單純化,一條表現以一個重要的概念為佳,並刪除贅字。

    (二)建議減少學習表現的條目總數

    (三)學習表現不宜涵蓋面太廣,缺少明確性,易導致現場教學者無法設計教學重點與進行評核。

    (四)請各領域參酌核心素養發展手冊中的動詞一覽表,儘量使各教育階段的表現動詞層次能加深加廣循序漸進發展,尤其是高中教育階段,能更為凸顯高層次的學習表現。

    (五)請各科在研擬學習表現時,必須在每一個學習階段皆能緊扣到該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

    (六)實施要點的相關內涵必須明確緊扣到核心素養的落實層面。

    (七)提供相關修訂範例:(依據領綱公聽會版本之示例)

    綜合:「2a-III-1覺察不同性別的互動方式,並運用同理心增進人際關係。」就建議改成「2a-III-1覺察並同理不同性別的互動方式。」是以動詞、名詞為主。

    藝術:「視1-II-2能探索媒材特性與技法,進行創作。」又不止一個動詞,所以可以把動詞往前帶、名詞往後帶,像是「視1-II-2能探索媒材特性與技法創作。」

    自然:「2c-Ⅳ-2能運用科學原理、思考智能、數學等方法,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發現新知、獲知因果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同學的結果或其它相關的資訊比較對照,相互檢核,確認結果。」此項目已涵蓋所有的科學素養,學習表現不宜涵蓋面太廣,缺少明確性,易導致現場教學者無法設計教學重點與進行評核。

    「2b-Ⅲ-1能了解自變項、應變項並預測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當次數測試的意義。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題的特性、資源(設備等)的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的探究活動。」可能參酌的表達方式:2b-Ⅲ-1能了解自變項、應變項並預測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當次數測試的意義。原因:請斟酌「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題的特性、資源(設備等)的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的探究活動。」為「能了解自變項、應變項並預測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當次數測試的意義。」的實施說明。

    「1-V-8能評價我國全民國防安全需求及武器配置狀況。」可能參酌的表達方式:1-V-8能「了解」我國全民國防安全需求及武器配置狀況。原因:能「評價」我國全民國防安全需求及武器配置狀況。對高中生而言太困難。

  • (一)至(六)是一般性的說明,一般性的說明是建議性的東西,其實我的印象當中比較像是九年一貫的時代,學習表現內容盡量單純化,一條表現比一個重要的概念為佳,不必要的字就必要出現,避免顯得很多字,條數也有可能會增加。

  • 第二個是建議學習表現的條目總數。意思就是現在的總數數量有點大,大到有一點無法控制,我們還滿專心在看。

  • 第三個是學習表現涵蓋面太廣,缺少明顯性,導致教學者無法評核。

  • 第四個是發展學習當中的動詞一覽表,使教育階段的動詞層次能夠加深、加廣循序漸進發展,能夠更突顯高層次的學習表現。這一次國教院的同仁非常用功及努力,對於學習內容及表現兩個是以二維度的觀點很清楚界定出撰寫,這其實基本上是一個分類的法則,並不是撰寫的方法,但也不錯,因為規格明確,我們就以看到的動詞及名詞組合作為我們看的領域或科目,因此在核心素養發展手冊中對於動詞有一些建議,請各位研修小組贊成。

  • 第五個是請各科在研擬學習表現時,必須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內要緊扣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其實我原來是很擔心的,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我剛剛報告給洪主任說還有一組在前面,也就是讓前面去搞定,這一組看一下就好。

  • 第六個實施要點內涵必須要落實層面,落實又跑出來了,我不太清楚。這裡寫的是假設要落實,我們並不是寫著玩的,但事實怎麼樣我不知道。

  • (七)我們的委員有寫出它的修改意見,因此這當中有一些這樣的建議。比如綜合活動的建議,像2A-3-1,覺察不同性別及互動方式,應用同理心來增進人際關係,我不知道委員是誰,可能也是我,建議要寫成覺察不同性別的互動方式,這有可能改到最後是非常麻煩,各位可以想見國教院設定的規格是以動詞與名詞為主,學習表現到底如何定位,其實我也自己在揣摩,學習表現其實是動詞與名詞,但課發會來看,好像對於期待不盡相同。

  • 藝術領域4-1-1或-2,其實這兩個建議有一點類似,其實這都出現不只一個動詞,那樣會有一點麻煩,也就是要抓哪一個,因此會建議常常把動詞往前帶或者是往後帶。

  • 自然領域有提出兩個比較大的建議,這樣的撰寫方法寫很長,我就不唸了。(一)基本上是說寫的廣度非常大,但這個廣度大是可以理解,因此期待學習表現的動詞加名詞的形式就會比較牴觸,像自然2C-4-2,如果各位看動詞就會發現非常多,主要的原因是撰寫的時候就都寫出來了,到時會產生一個麻煩,也就是教學者到底要抓哪一個學習表現,可能會產生困難,否則不能說他的學習表現是錯的,因此也許有不同考量才撰寫成這樣。(二)請卓參右邊的表達方式,都是希望可以去簡化它。

  • 全民國防的部分的動詞部分是不是規格太高,也就是「評價」,要求高中的學生來評價,是不是不太恰當。以上幾乎是宣讀性的報告,之後我再針對個人的意見。

  •     1.若普高、技高、綜高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相同,則不用加上學校類型的代號。

        例如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相同:「健體-U-A1」

        2.若普高、技高、綜高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不同,於領域/科目的簡稱後:(1)普通型高中加註S;(2)技術型高中加註V;(3)綜合型高中加註C。

    領域/科目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不同:「普通型高中:數S-U-A1」「技術型高中:數V-U-A1」「綜合型高中:數C-U-A1」

    其他注意事項:

        (1)以利未來學校發展校本課程參考,若無法對應之項目,請填上「無對應」,但不刪除表格。

        (2)若無分配時數之教育階段,可刪除該教育階段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表格。

        (3)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表,請依循領綱研修工作手冊之規範設計(領綱研修工作手冊,頁28),最左側三欄應為「總綱核心素養面向」、「總綱核心素養項目」與「總綱核心素養項目說明」。建請綜合活動領域進行修正,倘若無法修正時,建請於表前說明主題軸、主題項目與總綱核心素養的關係為何。

        (4)若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高中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與普通型高中完全一致,則可不必在第一碼加上V、C、S,請以普通型高中編碼為主。

           (1)學習重點只有一種編碼(三碼:表現類別/內容主題-學習階段-流水號),只是第一碼有上述四種不同的可能。

       (2)技術型高中的學習重點,可從上述四種不同的可能,擇1使用。

       (3)建議技術型高中參考普通型高中各領域的寫法,並且討論編碼是否一致,若二者編碼不一致,應於第一碼第一個字元加上「技」或「綜」,並做詳細說明。

        四、部分領域如:藝術、綜合。因學習表現、學習內容非以二維向度呈現,而是採一對一或一對多之對應,此設計將會造成無法進行跨領域、領域內及科目內雙向度的彈性組合。下述為學習重點敘寫之注意事項,提請參酌與修正學習重點之敘寫方式。

        (一)各領綱所發展出的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而兩者所架構出來的雙向細目表,將可以構成一個矩陣,而矩陣當中各單元教材的設計是有彈性的,各教科書出版商、或學校本位設計的課程、或是教師自編的教材,都可以彈性地選擇與組合要如何將學習內容或學習表現納入在不同的單元當中。在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中,應說明雙項細目表上述的功能與作用。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的組合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某一項「學習表現」的教學,可能培養或促進一或多項「學習內容」的學習;反之亦然。但就整份教材而言,所有的「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都應該被納入(核心素養發展手冊,頁17)。

        (二)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應以二維向度呈現,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各領域/科目教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係,得視不同教育階段或領域/科目的特性,呈現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領綱研修工作手冊,頁32)

  • 請核心素養加註文字上的一致性,第三個是在談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的編碼注意事項,核心素養的部分,如果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普高、技高的具體內涵相同,則不用加上學校類型的代號,像健體AU1的寫法,這裡表示健體領域沒有分普高、技高及綜高的差異,如果普高、技高及綜高的內涵不同的話,請普高加註S,技高加V,綜高加C,像數學可以分數S、數V及數C。如果沒有對應的項目就請填無對應的部分,像全民國防在國小、國中沒有時數分配,就請刪除這部分的表格。

  • 第三點有提到依照領綱的研修手冊最左側三欄應該是總綱核心素養項目與總綱核心項目的說明,若無法修正則以總綱核心素養的關聯性或關係為何。

  • 第四點剛剛有提到如果核心素養具體內涵沒有分的話,那就不用再第一碼上加上SVC來劃分。

  • 有關於學習表現的部分,請看到第107頁下方及第107上方,只有一種編碼,第一碼有不同的可能性,也就是第一碼可以按照領域科目的不同,可以有不一樣的編碼方式,技術型高中的學習重點以上述的不同可能擇一使用,可以用第二種、第三種或者是第四種。技術型高中討論編碼是否一致,不一致可以加上學校類型的字眼「技」或「綜」。

  • 第四點,學習表現內容這二個領域並不是用二維項目的呈現,因為我們總綱裡面有提到領域科目可以進行跨領域、領域教學,所以一對一沒有辦法進行雙向度的彈性組合,因此不管在核心素養發展手冊或領綱研究手冊基本上都有作表現跟內容雙向度的說明,因為領綱基本上提供彈性組合的空間,所以建請藝術領綱及綜合領綱的表現內容可以用二維度的方式呈現,以利未來教科書的內容為雙向度多元的彈性空間,因為林委員之前也有對藝術有提出一些建議,因為這會涉及到未來跨領域的表現及內容組合,領域內不同表現度領域的彈性空間,這是有關於核心素養工作圈的一些報告。

  • 接下來是有關於議題工作圈,因為議題工作圈的召集人下午才會來,我先說明。有關於議題的部分,這一次是以課領綱來處理,在第一波課綱有滿多的意見,特別是性別的部分,所以對於議題的處理有幾個方式。

  • 第一,我們在10月31日有針對四個重大議題的實質內涵召開相關的諮詢會議,也針對十五個議題的部分我們有一個內部的討論會議,針對這十五個議題作更細緻的討論。

  • 我們在11月5日議題工作圈的會議當中有做一個確認,所以目前在109頁開始是我們綜合前面公聽會、諮詢會議及核心工作圈討論後新的四項重大議題實質內涵新內容。請各位委員看到第109頁的部分,以黑體標示是我們在公聽會及諮詢會當中意見比較多的部分,像第一個主題是性別特質認同多樣性的尊重,這部分當時在討論時,很多的意見是說性別特質跟性別認同的部分是不是要特別放進來,後來我們的處理方式是回歸到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用詞,所以我們整個就是依據性平法來修訂。接著就是有關於性別歧視要不要放入?後來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因為性別歧視的消除其實是性別平等教育當中重要的目標之一,也明定在性別平等教育法當中,因此這後來把性別平等歧視維持。

  • 接著是有關於身體自主權的部分,從國小至高中,整個對身體自主權維護及能力的進展,因此我們後來從探索到認識,進一步能力的層次修改。

  • 接著是第109頁學習主題當中有一個社會公共事務及性別平等運動,在實質內涵當中有特別提到,有一個文字是性別平權,但性別平權會引發社會運動比較積極地提倡,因此在後來的諮詢及內部討論中,我們一併談到性別「平等」,回歸到相關的法令及政策都是及性別「平等」的字眼;接著是以社會公共事務的方式來作一個研修。

  • 第110頁最主要的改變是在最後的一個主題,也就是性別與多元文化的部分,進一步會把「本土」加進去,本來是寫到國際性別議題的面向,我們在相關的意見當中,我們特別提到有關於我國的部分也具有很重要性,因此這裡就把本土納進來,並且加上要培養學生能夠分析不同的觀點,這裡是有關於性平最主要文字的修正。

  • 第111頁是有關於人權教育的部分,在搜集的意見當中比較少,作了幾個主要的改變,大致上是在是第111頁第一個人權基本概念主題下國小實質內涵,原本有三條,後來想說以對應的方式,整併為一條,修改為認識人權是與生據來有不容剝奪,其他的部分是動詞的微幅修正,希望把能力的層次展現出來。

  • 第113頁是環境教育的部分,與原本的實質意涵不會修正太多,像碳循環及復育納入。

  • 第114頁海洋教育的部分,有談到臺灣與其他國家,後來在會議的討論中發現特別提到臺灣時,會引起相關的爭議,所以我們在這裡的處理會以我國方式來作相關的修改,因此是寫成我國與其他國家,如果是牽扯到國家概念的時候我們會用這樣的方式來修正,這個是特別在海洋教育的理念有相關的修改。

  • 這是前面四個重大議題經歷了公聽會、諮詢會議、內部討論及工作圈實質的架構修正,依照這個實質架構之後,就會到各領域的附錄二,也就是相關哪一些實質內涵領域、學習重點,所以議題工作圈是以國語文為例,這是新的,用剛剛前面所提的四個重點議題、新架構來重新作領綱學習重點的對應,而呈現在118頁。

  • 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是第118頁原本對十九個分成三大類,一個是已經單獨設定科目,另外一個是領域內容有涵蓋相關的議題,第三個是重大議題的部分。10月31日內部討論會議及後續核心工作圈的處理上,我們有重新圍調一下,分別是十五項議題與重大議題,十五項就會到剛剛所說的第一破,我們不會再特別去作區分,而是以十五個議題用這樣的方式重新定義其類別,其實在各領綱有關於類別的部分修改。

  • 接著是四個議題跟實質內涵來作領綱實習的對應,以上作一個說明,謝謝。

  • 基本上都給了各個建議,也都送去了,我們只要看各領域有沒有意見跟有沒有接受。接下來有哪一個委員要發言?

  • 一個國家的課綱、不同領域的課綱,如何叫國家公告的課綱,我想這個定義不一樣,在德國目前國家的課綱還很少,換句話說,他們沒有非常把握這個課綱公告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管怎麼樣都不用去調,才會變成國家課綱,好比數學科十幾年前公告一個,但高中以上根本沒。

  • 也就是課綱由國家來公告,代表這一次是所有的課綱、領域出去的時候,都是十二年課綱的title嗎?或者是有一些領域是暫訂課綱或者是實驗課綱?或者是全民國防教育從來沒有在現場實作過,你說公告了,你說很久未發生問題且一定可以使用,我不太相信,因此現在的課綱是不是有一些領域在臺灣實作那麼久,因此大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時我們公告是OK的;但有一些領域其實我有一點擔心,是不是真的要訂下來,然後等到下一期的時候全部課綱又來,我覺得不太對,因此是不是可以在公告時,至少有兩類,這個考慮一下。

  • 剛剛世華兄在報告的時候,委員的建議我不懂,原來人家寫得我很懂,結果改了之後我完全不懂,我們最後公告出來是要聽誰的?憑什麼整個素養圈去規範全部的素養是同樣的寫法?而不是針對學術圈本來就這樣,大家都懂,編教材的人都懂,突然為了整齊劃一然後給了一個規約出來。

  • 看一下綜合活動第1條,同理心我知道,同理我不知道,所以如果是用中文的寫法也不是這樣寫,用中文的寫法對我來講,是「對不同性別的方式來發展同理心」,但也不是要這樣,而是要用一個sentence pattern,動詞在前面或者是後面,我們全部把它混淆了,因此工作圈當中真的要一致嗎?

  • 或者是在自然學科就探究活動做一個詮釋,如果很簡單留下幾個字,那就要拉倒另外一層去說明,自然學科有一個文化在那裡,我們真的要炮火這麼大unify?或者是小孩子學得很好是比較重要的,而不是在這個形式的否定,請斟酌一下。

  • 這兩件事,林委員有提到由國家公告的課綱或者是領綱是不是要比較長久性?一有一些比較穩,有一些是我們看得到隨時要改變,是不是叫做實驗性質?這個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嗎?(笑)

  • 其實有一些東西公布沒多久就要修,因此有賦予這樣的機制,聽聽各位委員的意見,特別是由國家公告了,應該是一個比較長遠的核心或基礎。

  • 另外還有一個工作例子,像高級中學這一塊的數學都沒有,請陳委員發言。

  • 主席、各位委員,延續林委員的發言。我有一點著急,我們當然非常感謝素養工作圈,第108頁第4點第1小點,基本上會把目前藝術領域研擬出來的全部打翻,這一件事就藝術領域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就目前節骨眼我們真的是非常有困難作整體性的調整,我剛剛是有一點著急的。

  • 在公聽的過程當中,在藝術的部分,整體來講比課綱還明確、清楚,但剛剛聽起來,素養工作圈所擔心的是跨領域時不容易,我覺得跨領域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而是如何針對於學習表現透過老師在做跨領域不同教學,如何把教學表現精緻化,其實是在教材的研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這部分是不是可以請委員們審慎考量。

  • 我們就不討論林委員第一個議題,也就是國家的部分(笑)。

  • 我想很重要,但早期第一屆課發委員的時候,沒有請林委員來,那一件事應該要在總綱裡面談,也就是對總綱、課綱的定位,當初就應該談,因此應該在當時就談,現在再談我覺得很麻煩,可做的事不是不可以談,有訂下一個我個人覺得很重要的條款,也就是修訂開始之時,在這個基礎下我認為什麼都可以談,因為談的東西可能三、五年大修的時候必須要納進來,但現在還沒有送出門的時候,就談這個問題,別人不知道我們在談什麼,只覺得我們是追著尾巴的驢子原地打轉,我認為在這個場合不宜...

  • (個人經驗分享,不記錄。)

  • 第二,有關於素養的質疑,第106頁的相關修訂,我們當初就是要把範例兩個字拿掉,後面表格的第一個欄位是說可能參酌的表達方式或提醒,並不是要強制這樣做,我還是喜歡舉剛剛教授提到的自然領域的例子,像2c-IV-2的學習表現並不是不好,而是這一條涵蓋了一至十二年的學習表現,這一條做到,孩子都大學畢業了,所以不可能學習表現到這麼大,所有的科學都沒有離開這條的範圍,因此我認為學習表現要精準一點,學習涵蓋面不宜這麼廣,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

  • 再者,至於中文領域我認為只是表達一種寫法,當寫兩個字的時候,是不是適合如何整理,會讓讀的人知道是在引述前段或者是後段,好比在引述2a-III-1時知道是引述什麼東西,這是一個建議的思考,也不代表一定要這樣做,各領域、各領綱我認為我參加時,我覺得大家很客氣地提出思考,大家覺得如果要這樣寫就這樣寫,該領域的人都同意那就同意。

  • 就藝術那一條「能探索媒材,進而創造」,我也不是很認同後來的提醒,但我們不太清楚媒材特性,第一個是特性、第二個是技法、第三個是創作,抑或是探索媒材及技法後才創作,這一件事看到是之後的創作,這是兩個角度的看法或者是一個角度的看法?這個是有關於素養的部分。

  • 我認為工作圈應該不是要去糾正或者是匡正哪一個領域。

  • 另外,我認為有一點一定要被強調,第102頁第二點,這個學習表現真的太多了,大家怎麼那麼捨不得?

  • 最後,還有一個跨領域工作圈的部分,請各位看到第104頁,我建議再釐清一下,我很擔心這個東西送出去,事實上我不是一個很專心、認真的人,我相信比我更認真、專心的人讀這個會很困擾,請看到J44,理解化石燃料與…氣候變遷的關係,通常的人理解是石化燃料,是不是真的有「化石燃料」?

  • 這個是正確的寫法。

  • 「化石」包括煤炭。

  • 其實報紙都是寫石化。我不知道有沒有誤解。

  • 看到「J45認識產品的生產與消費的生命週期,以及造成資源消耗及環境污染的,能探討其生態足跡、水足跡、及碳足跡」,到底是兩項或者是三項?

  • 認識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週期,以及造成資源消耗及環境污染的什麼東西?這是第二件事。

  • 還有探討水足跡?哪一個是補充的敘述?

  • 請看到 「J46認識及願意雨水收集、再生水利用、節水措施;探討再利用物質的效益,及再生能源發電的優缺點」,我自己讀不懂,我想我讀不懂,別人也一樣會有困擾。如果真的是化石應該有一些註解,我一直強調的是課綱是給一般人讀的,並不是給專家學者讀的。

  • 接著是認識與願意雨水搜集再生水利用,但認識與願意這兩件事是不同層級,是一件事嗎?是要用兩個動詞或者是一個動詞好?

  • 探討再利用物質的效力,及再生能源發電的優缺點是兩件事或者是一件事?通常一個條文當中很喜歡包好幾件事,我不知道是要包幾件事,這樣唸起來也很怪,仔細唸還是很怪,所以我覺得在條文的設計上是不是可以更讓人理解的寫法?這是當時「素養工作圈」在當初在讀學習領域時我不懂的地方,謝謝。

  • 統整、議題、素養工作圈是把每一份都看過所提出的建議,今天有三位素養工作圈的委員,你們這只是參考,不一定要改,這個很關鍵。統整工作圈我剛剛有商量那比較是在形式上、規格上及編碼,那就交由國教院來看,不要在編碼或規格上出差錯,那不好;素養工作圈你們的建議參考用,可以嗎?就解決了藝術領域的困擾。

  • 其實也不適合在今天這邊提,但我現在不說話,下次我沒出席就不能說。

  • 我剛剛說明的前提是這個任務規格有一個下定,我們是把這個觀點、任務達成,原則上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盡力朝這個規格,但並不是要百分之強制,這對我來講是可量級,目前用的規格是不是能夠百分之百cover住,從各領域來看是不一定的,當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放開,如果這個可以接受當然就無傷大雅。

  • 我現在要提的是一個解套方法,可不可以不要說一定是動詞或者是名詞的「鐵規格」,也就是以這個規格為主,但可以容許說明清楚其他格式;第二,我們的學習內容跟學習表現這兩個東西原來是被綁在動詞與名詞上,因此學習內容就會一個很清楚的知識內容,其實學習內容不一定是知識內容,但我看了幾個科技領域都在寫,這東西對誰比較有利?就是對該科或者是該領域知識結構很清楚的,比如自然科或者是數學科,像藝術或者是中文活動就完蛋了,如果要跟知識的話,那學生不知道,好比何謂「印象派」?所以要學知識是不容易的。

  • 我再舉一個九年一貫的例子,像數學內容是寫數量、代數、集合與圖形空間,但看最後一個,最後一個是連結,連結後面還寫五個,也就是內容當中的最後一項都是動詞,我們把內容不一定要綁死在知識內容還是可以解套,學習的內容是建議,但並沒有匡在學習內容。

  • 像學習內容的部分我不知道要幹麻,但俊鴻有教我,其實是用認知層次,我們有寫出一覽表,但事實上也沒有寫出幾個動詞,因此要拿出來分,其實是很困難的,我們要看學習表現的事情。

  • 從文件或者是討論當中我發現有幾個不同的考量:

  • 第一,把學習表現當作目標,我要請張武昌來對質,請各位看到第56頁,序號一是為落實英語文教學的重點,達到學習表現指標,如果表現指標達成,顯然是視為目標,不然要達成什麼?所以學生表現有可能被詮釋為目標。

  • 第二,俊鴻說後面要怎麼評有可能是目標也可能不只是目標,課綱對於後面怎麼評不只是宣示,要如何評的話,要看後面有沒有什麼主張。假設有全國性的機制,比如升學考試,大學比較難搞,也就是升學考試掛著課程一種,在框架下就掛著,本來已經篤定要做這一種事,但現在又不一定了。

  • 另外一個評量的可能性會不會是在學學生成績考察,如果這幾個可能性能夠盡量是宣示性的東西,這是要考量的,這是量性的評量或者是質性的評量或者是二者之一又或者只有一個,像宣示是兩種,也就是有沒有全國性的機制,又或者我們宣布跟紐西蘭對幹,事實上是只有質性,而沒有量性,所以紐西蘭非常勇猛,如果我們有這一種明確的宣示,就會把學習表現當作目標及評量的依據。

  • 如果我們評量的主張只有質性,那麼我們的學習表現要好好寫,而且要寫得非常明確且條數少,如果全部採量性,質性放在那裡,只有量性的話,就不用擔心,這一件事不用擔心,九年一貫好幾百條在那裡,後端評量的人其實會在課程標準的後頭另外行程一個標準,也就是評量標準,就把這一件事推開,這樣真的很要不得;如果前面寫得好,後面的平台就會比較省力。後面完全只有數量,前面鬆一點其實無傷大雅,現在要收尾,這是兩個不一樣的考量。

  • 所以其實條數要盡量少,其實是為了要確保後段,現在少的程序到底是前還是後,我認為不是大問題,只要有個量性的問題在後頭。如果全部是質性評量的話不會有評量標準,這一次國教院承載了一個滿重的責任,也就是把評量那一塊扛起來,我們在考量學習時為了要讓它少,就是可行性,大家每一條都看,看了都懂,所以就再也不要看,這是目前大問題,目前到底要寫幾條是可handle的範圍,他們的條數在每一個領域當中,大概不會超過二十,因為超過的話,我看看的人就會很難規劃,這是以另外一個觀點來推。

  • 不過,撰寫如何簡化,其實是有一些方法,我們回到剛剛的例子來看,這個完全同意,因為讀懂最重要,都懂最重要是不是要靠撰寫?因為指標是要給老師看,主要掌握的是給老師,因此把指標這部分盡量寫清楚,容許後面有一個收尾的空間。

  • 比如綜合活動第一條的寫法,我現在看是看到兩對動詞加名詞,但有一個可寫、不寫,好比是增進人際關係,各位知道我的意思嗎?我們在寫的時候,為了要讓它清楚,會加上一些沒有寫沒關係的,那會清楚沒有錯,但說不定搞不清楚,因此我們在考慮的時候,我們在九年一貫的時候是在考慮這一類的,也就是促進終生學習,因此寬廣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學習表現上弄出來。

  • 自然科兩項,我在懷疑問題可能是出在我們是以一個領域來寫,如果用動詞來規劃,其實層次是不一樣的,假定是在初中的階段,我猜應該要繼續往下寫,也許國一至國三要達到哪一個動詞,我以前看九年一貫的東西,一開始我認為是專家亂寫,但後來發現真的沒有亂寫,因此可能必須要在形式上稍微作一些調整,使得後續執行能夠比較往前推,也沒有影響到前面的節奏,我認為還是希望盡量在格式上有一些鬆動,但仍要朝一個評量的方式來進行。

  • 現在我們要不要照顧到評量?因為素養工作圈會把這個當作評量的指標,如果不照顧到評量,回來就很簡單,第一個是我們的敘述有別的解釋,那就表示學習不清,第二個是我們本來自己的文字不順,像剛剛文虎委員唸了兩個字。

  • 另外是拿更小的學生讀給他聽,如果他沒有辦法跟著你所讀的複誦,其實就表示這一段文字有問題,這都是我們檢視文字順不順的方式。

  • 素養工作圈要不要照顧到評量?

  • 我們大概沒有什麼機會「不照顧到評量」,因為評量有很多個層次,第一個是學堂當中老師的學堂評量就一定會用到,而且那是學習當中最重要的評量,國內我估計有五成的孩子不需要總結性評量,五成是參加會考是參加假的,但學習每一堂課都是真的,那部分的評量,極少數的老師是用量化的評量,不然都是口頭詢問,但憑什麼認為學得好或不好?必須要有一個規準,這就是我們的學習表現。

  • 因此當初在設計這個的時候,我今天在總綱討論這個格式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會考或基測的評量,而是老師用這個學習表現來這個課程及表現,才知道這一堂課要把學生送到哪裡去,基於這樣,沒有理由不要學習表現。因此我剛剛說學習表現有很多子項目的時候,就是讓老師不知道這裡面要看哪一項。

  • 如果迷糊的時候,又不知道到底達標了沒有,這是我們當初在意可不可以敘述稍微清楚一點、目標清楚一點。如果我們沒有改善,依然之後的學生表現是假的,藝術人文領域的問題就不會有問題了,所以剛剛世華教授有提到這一塊,藝術領域有不同的表意,有的領域是偏向一對一,也就是一個學習表現對一個學習內容,就像我今天手上翻到的多對多,好幾條學習表現對好幾條的學習內容,請各位看到第15頁十至十二年級「美 2-V-1,美 A-V-1」是一對一的審美感知,對於隔壁第14頁音樂3-V-1,音樂還是一對多,我只是轉達素養工作圈。

  • 基本上第13頁都是一對一,同一個領域都有很多不同的寫法,有一對一、一對多及多對一,基本上多對多在跨領域上或者是跨科上比較容易找到一個學習表現,好比音樂學習表現跟視覺學習表現是比較容易看到類似的,而可以跨區的,如果只有一對一,好比第13頁表二的第四階段,如果不搭的話,就沒有辦法去與「在地文化」連結,當初的擔心是這樣而已,如果藝術領域還是可以做得到,那就OK,因此建議一對一是限縮了跟別人融合及結合的可能性。如果覺得OK,我也不認為有問題。

  • 至於動詞格式的部分,我個人沒有意見,素養工作圈認為好像這是困擾,只要一個規格訂下去就有規格外的,問題是這個規格到底有沒有多數都合用,謝謝。

  • 十二年國教推行的未來十年當中,我們應該要假設課程組織模式及現場教學模式會有大規模重新洗牌的現象,不能預期在未來的課程模式與教學模式是過去十年以外插法來延伸。

  • 其實現在有很多課程的評量假設優先考慮,這個課程是不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是不是有一些課程根本評量就是有概念,決定這個評量對課程來講是正向,才考慮這個評量當中要做量化評量或者是質性評量。

  • 如果我們作預期,各領域當中有關於跟整個素養的段落大致相似就可以,如果我們定位這個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要黏合我國課程的意旨區塊,這個段落寫到大致相似就達到目標,如果這個段落當中作一個嚴格的格式化要求,其實會徒勞無功,因為太多鞋,腳伸不進去,包括很多教學模式目前已經在現場發展,並不是用你的角度去思考。

  • 另外一個就各領域來講是一定程度本質性的差別,數學、科學、社會及語文甚至是使用不同的符號。連這四個區塊都不同的符號,現在卻在格式上要求統一,這真的會跟現場有不合的情況出現。

  • 課發會管的是大致相似,並不是在講不同的東西,更細緻的格式化,我建議打住就好。

  • 第一,課綱裡面的學習表現我們給它的定位是什麼?大家剛剛在談,我很同意剛剛文虎說的,很多老師是拿在課綱上談我的教學有沒有讓學生可以有這樣的表現,不一定是考試,做一個題目就知道學習的表現。

  • 因此要拉離開這個評量,但是怎麼樣定位的評量,表示整個學習表現其實是水平表現及垂直表現,總結性是垂直性的表現,因此如何描述是有不同的結構,因此我們剛剛講說要很少條的學習表現,我們在想比較上位的結構,當老師看到那個的時候,其實是很難去對,所以在底下一層教書看的是希望比較細一點,也就是看到學生這禮拜的學習是怎麼樣,所以素養這部分應該是有不同結構式的。

  • 第二,到底全部一致性或者是我們有一個怎麼樣的結構性,讓不同學習領域,好比幾十年來的學術理論本身用的動詞都不太一樣,比如我們用學習表現來講,幾個在數學裡面是已經被調整過了,因為很多學生還是用它,但其他學科沒有調整回去,對數學老師、課程使用者反而造成其困難。

  • 因此我們認為希望有學習層次的動詞,但在你的領域用你自己的,而不是全部的素養都是用那幾個字,好比在數學裡面拋出常用的結構,他們就去學,他們認為這幾個就當作一段,因此我們就用這幾個字代表什麼意義,我們都很清楚假設這一些都被調到不同的動詞去。

  • 再者,像剛剛的自然,這可能會對他們是很大的挑戰。比如現在舉的這兩個例子,表示課綱在設計的時候,所謂的學習表現要描述地跟我們原來整個課綱希望呈現的在認知上是有落差的,不管哪一個階段,其實是體質的問題,並不是在於內容的差異,探究活動就是這樣的事情,小學從頭開始這些程序可能都有,只是品質不一樣,品質不一樣不願意用別的動詞來,所以學科本來就有這一些差異,如何容許進來?

  • 主席,我個人這樣建議,我個人充分理解三個工作圈所提出來的建議,我這邊的想法就這三個工作圈所提出來的建議,想聽聽各個領域召集人對於這一些建議哪些可以接納、哪些不方便接納及目前實質上的困難之想法,課發會委員再作一個綜合性的研判,以上。

  • 這三個工作圈的報告,因為全部綜整的意見在這邊,接下來我們就看領域的回應了,就不會像這樣的討論,因此這時我們還是要抓一個原則,剛剛羅委員提的是各個領域報告時,三個工作圈的建議,就交給課發委員的判斷,討論是如今天上午的討論。

  • 第一,數量多:是我們一直在開課發會不斷重複請求各領域有沒有可能條數再刪。

  • 第二,文字通順:就拿起來朗讀,找五、六年級的同學來朗讀,讀出不同意涵的問題比較嚴重,看看再找不同的老師,是不是接受委員的建議,在我們的程序上,其實我們會需要群組代表作一個報告,作完報告我們就請群組再看看如何回應,接著我們再來判斷。

  • 我針對藝術領域部分來報告,主要有三點:

  • 第一,關於技術型高中部分的時間分配,特別提到「藝術生活科」涵蓋『設計與視覺應用』、『音樂應用』、『表演藝術』三類內容,得視教師資與授課之專長領域,至少擇一類開課。建議以學生需求為第一考量,刪除「得視教師資與授課之專長領域,至少擇一類開課。」委員建議應該要考量學生的需求為第一考量,建議刪除剛剛所提的格式與師資授課專長領域擇一類開課之敘述,建議可以刪除,這是第一個主要的意見。

  • 第二,針對學習內容份量問題,建議領綱小組再審慎考量統整相關的內容,避免有重複地部分,最主要的是在第四次會議,有委員特別提到,尤其是根據原住民教育法的規範,特別提到各級學校課程、教材之文化觀點納入原住民歷史文化與價值觀,增進族群間的瞭解及尊重,主要是這樣的立法參考。委員建議原住民族藝術能不能考量要納入課綱內容或是獨立規劃,有這樣的建議在第四次會議提出參考。

  • 最後,建議在相關的修訂,能夠提供書面的內容,這部分藝術領域在第83頁也提供簡要的書面說明,以上報告,請各位指教,謝謝。

  • 主席、各位委員,針對剛剛卓主任所提的部分,技高的部分會刪除,有關於學習內容份量的部分,我們會持續修,大概是可以再調整。目前就技高來講,學習表現有十五條,學習內容有三十條,但有三個科目,所以基本上來講其實是滿好的。

  • 另外,整個國中小、普通高中在學習表現一百條,但有美術、音樂及表演藝術三各類科,所以大概是二十五條左右,我們可以再來看是不是更為精簡。

  • 特別感謝文虎委員及歐委員,讓整體上形式結構有一點彈性的可能,特別感謝文虎委員在開會時提供非常寶貴的意見,大家也試著朝跨連結的整合。

  • 剛剛聽下來非常能夠理解工作圈其實一個核心的思考,我想書面的東西這麼多的資料,一下子沒有辦法完全能夠掌握藝術領域。雖然我們有各藝術類別,像音樂、美術及表演藝術,但在上層結構就離不開「做」、「看」、「用」,也就是「表現」、「鑑賞」及「實踐」。再依據這樣的共通內涵去發展在音樂表現要有什麼樣的技術能力等等,應該是說在整個內在結構應該可以符合工作圈的一些期待,以上補充,謝謝。

  • 就藝術領域課發委員看一看,麻煩你們再翻一下,因為接下來我要問大家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不是可以送課審會?

  • 我延續剛剛的想法,工作圈在時間分配上有兩個建議,我想請教一下校長,我們這樣的建議是不是可以接受?

  • 我只有提供一個參考意見,麻煩看到藝術領域第6頁,五到六年紀第二學習階段,我只舉一個例子,我們來看實踐那一欄,一個是藝術參與,第二個是生活應用,藝術參與是3-2-1,生活應用是3-2-2,這兩條中間會畫一條隔線是分數於藝術參與跟生活應用。但這一條線是不是可一比照上一個審美理解,上面的就不要畫了?音樂活動跟音樂會的禮儀為什麼不能用3-2-2,這樣就不會有一對一的問題,畫掉兩條線是不是要畫到藝術參與,這個調整就會變成一對多或者是多對一,而且合理性比較容易解釋,我指的是這樣,可不可以再解釋一下?包括第7頁也是,這樣畫當然容易,但合理性會被質疑,謝謝。

  • 完全理解委員提的,我們團隊會朝這個方向調整。

  • 有關於藝術領域有沒有建議?藝術領域的小組會把今天的意見帶回去,並且把那一條線給劃掉。是不是可以把藝術領域送課審會?應該這樣問,修改以後,課發委員是不是要再看一次,或者是放心就送到二審?

  • 也就是群組再開一次會,然後送到課審?可以嗎?那就麻煩藝術領域修改完以後,請群組開一個會再開一次,然後我們就送課審,大家都同意嗎?

  • (委員均表示可以授權群組。)

  • 謝謝,辛苦了。大家邊用餐,我們邊往下走。有沒有人反對?

  • 第二個領域是健康與體育。我跟委員報告一下,說明也可以不要唸,因為提例是一樣的。

  • 我剛剛忘記說,有關於性別議題,改動的字眼,請委員特別看一下,那個是非常有爭議的,不同團體對於名詞的定義,因此允許我在最後的時候看一下議題工作圈。

  • 請俊鴻老師報告。

  • 健體領域已經針對公聽會、網路論壇、書面審查及課發會委員的意見作綜整及回應。

  • 第三點針對8月4日課發會所提的意見及說明,請委員看到附件九第24至第25頁,這是有關於健體領域對課發會委員所提意見的回應。因此有因應時代變化來作文字上的說明及調整,課程目標的部分也改為學生為動詞的使用,並由原來精簡為八條目標。

  • 動詞已用委員的意見修正。評量的部分也接受委員的意見。原來僅用百分比的方式呈現,現在改為用描述來說明。

  • 有關於技術型、高中型的我們力求一致,包括會議中有進行討論及協商。健體領域已經跟自然綜合活動領域已經達成溝通領域。

  • 像排球這是屬於體育的專有名詞,健康與體育的標榜都有兩科的專業考量,並不會影響到後續的教材組織及評量實施,實施要點的部分已經整合必修及選修兩個部分,其他的格式及文字都已經按照委員的意見來修正。

  • 有關於公聽會、網路論壇、書面審查委員的意見回應請看到議程第84至第85頁,有關於基本理念基本上有作相關文字的書面及調整,議題的文字像並別平等融入到文字的說明當中,課程目標的部分,也進行文字的修正及調整,並減少課程目標的條目數,核心素養的部分也進行文字的修正及調整,扣緊健體與素養間的關聯性。

  • 健體是公聽會比較關注的問題,像第三個侵入性運動改為攻守入侵性運動,這邊有針對公聽會的意見來回應。

  • 從第5至12點是有關於性教育的部分,這在公聽會的表達意見比較多,我們也作了比較多的相關修正,用一些比較強烈的用詞,像破除我們該列為因應的用詞,像接納我們改為尊重,其他生理性別有爭議的我們也改為性別多樣性的認識,積極行動我們也改為一般性用詞之行動,其他青少年思考負責任何決定也有作修正。

  • 第13點是很多中醫的公聽會出席代表,希望能夠融入中醫養生的部分,所以我們也新增傳統醫學的養生之道。

  • 第14點也增加懷孕、受孕及哺乳等。

  • 第85頁的跨性別一詞在公聽會也有很多的爭議,改為性別的認識與尊重。

  • 第16點是關於照顧。

  • 第86頁我們在相關的回應當中有作一些說明,像體適能的部分,我們建議從第二階段才開始,這並無不妥,健康教育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那個字要改為大寫。因此我們要建議原來一些相關的分類,因此這是有關於相關沒有配合修正的說明,這是有關於十二年國教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中的說明,謝謝。

  • 因為時間已經很長,我就不特別作報告。

  • 因為四場公聽會我都有參加,每一個細部的聲音我都有聽到,技術型高中在我們這一次改變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跟普通高中儘量一致,生活領域的課程之健體領域可以統一起來,俊鴻所說的部分也就是技術型高中所做的方向,這一次公聽會大部分的提問有很多不是跟課綱有相關,而是屬於後面的配套措施。

  • 剛剛洪主任也有提到將來在協作中心處理,我現在比較擔憂的是有兩個部分現在沒有很明確排進去,就是未來課程發展手冊的具體模板及將來續行方向,這是比較能夠務實基層領域與教科書商的部分,今天還沒有很明確聽到工作時程。

  • 另外一個是主任有提到我們已經有考招及協作,我記得教育部有另外做一個評量,我記得還沒有明確的部分,有關於課綱的部分,我們幾乎都已經處理掉了。

  • 這一次比較大的衝突是性別議題的部分,因為過去以來少數民間團體主導整個性別議題的用字及方向,課綱的領域我還是會建議以教育導向為主,儘量不要以少數性別團體造成比較多的社會運動影響學校及內部,這一次是家長團體反應非常強烈,我認為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建請課發會委員能夠讓這個案子趕快通過進入課審會的程序。

  • 第三群組第四次的會議,針對健體領域部分所提供的意見達成共識部分,第一個是建議基本理念敘述方式,建議能夠作調整,尤其是在總結的部分,不太適合以舉例方式敘述,此為第一點建議。

  • 第二,有關於課程目標部分,建議能簡化,尤其普高與技高二部分能夠做一些一致性的整合。

  • 第三與第四,特別針對外界的回應希望能夠檢視並增補一些回應的內容,有任何修訂也能夠提供書面說明。

  • 第五,有關於跨領域的部分,就等跨領域小組研議提供意見後,再請領綱小組參考修訂。

  • 最後一點,針對高中選修課程規劃部分,關於呈現方式及編排位置,建議能夠跟其他領域一致,委員也建議這部分是不是考量可以納入課程手冊的範疇呈現,以上報告。

  • 有沒有回應?

  • 第81頁的基本理念我們會按照委員的建議來修正,有關於課程目標或者是課綱內容可以儘量普高與技高一致的方向來研議。

  • 有關於公聽會的意見,我們絕大部分都已經回應了,少數部分我們在13日健體大會當中會作一個確認、補充回應及說明。

  • 第86頁提供給各學校課程及規劃,在13日的健體大會也會研議。朝向把多元選修的課程名稱放在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文字的敘述當中,具體多元選修課綱的內容,這放在未來的健體的課程手冊當中呈現,所以這部分我們會在13日的健體大會當中處理,謝謝。

  • 有沒有委員有建議?

  • 我現在看到的是技高的部分,請各位委員翻到會議資料第90頁「■融入學習內容:C-V-6 針對遭受性騷擾與性害被害人倡議關懷行動。」這是技高的部分,健康與護理這邊有很多議題融入的部分,我看到有很多將學習主題融入實施要點,但後面的說明其實是空白的,後面沒有勾選也沒有說明如何改,人權的部分是建議將下列學習主題融入實施要點,但我看到後面的融入說明是融入學習內容,而且跨性別的認識與尊重不是性平嗎?怎麼感覺前面講人權,後面講性平,內容不是很一致。

  • 請各位委員翻到粉紅色公聽會這一本,我看到了技高的部分,大家從後面翻比較容易,請看到技高的第30頁,這是有關於研修說明,讓大家瞭解到底修改什麼。第30頁一樣是很多欄位,前面有建議但後面都沒有說明。

  • 包括第31頁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的說明都是空白的,如果覺得不適宜把它融入實施要點的話,是不是可以加上無法融入或者是無法調整的原因,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為何是空白的,因此建議不要有空白。

  • 第32頁也是有三個大欄位是空白的。

  • 第33頁我還滿建議,如果有融入的話,第33頁體育的部分就有把融入實施要點當中如何寫的,把它特別用粗體字框出來有寫進去、寫在哪裡,這是給領綱的建議,謝謝。

  • 完全支持想法,我會回去協調,我想應該是誤解了,如果我們找得到融入再來寫,而且要寫清楚到底如何融入,所以莊委員才會提到體育,剛開始我們找不到,後來我們送外審的時候,有一個外審的審查委員提審我們現在在作業的內容是可以融入的,因此我們融入之後做一個說明,我想莊委員對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接受,我再跟老師說明一下,希望健護跟體育的方式是一樣的,如果萬一真的找不到就直接寫「無法融入」即可。

  • 比如建護可能會排不進去,有時候可能開在高一、高二等等都有,事實上很多必修都被擠壓,沒有辦法上完,而最後高三才上必修,我想請教的是到底有沒有問題?但我真的必須提醒健護沒有辦法排進去高一,如果現場老師有這個疑問的時候,我該怎麼處理?

  • 請看到第3頁,我們有作一些時間分配跟組合的說明,有關於固定必修健康與護理的兩個學分是建議高一上下學期排課,因為下面有一個跨科六選修的健康與體育的課程模組,按照這樣子的循序漸進的原理,應該是說先上完兩個學分的健康與護理的必修課程,有興趣再加選。

  • 像安全教育與災害防護與健康休閑跨科目的選修學分,目前健康與護理學科中心的調查,基本上目前大部分的高中開在高一比較多,因此有關於這樣的問題討論,建議在高一當中開設,若有什麼樣子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調配,因為我們這邊只是寫「建議」,如果開在高二或者是高三,可能要思考後面的六個選修學分要如何搭配。

  • 簡委員的意思是現行就已經排不進去,所以你們的建議是什麼?

  • 比如生活、科技、家政都通通排在高一,所以高一其實是排不進去的。會產生一個矛盾,如果排在必修的話,家政要怎麼排,或者是從領綱裡面即便還沒有修過必修,但可以先修選修,可以嗎?我的意思是這樣。會不會有錯置的問題?基本能力還沒有學好就加深、加廣?

  • 技術型高中是沒有選修的,所以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但十二年一貫一開始就提這個問題,也就是我們如果有三個科目六個學分可以選,如果我們不是被排在第一年的話,後面這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有邏輯性的情況,課綱小組就認為用建議好了,也不能規範學校一定要強制這樣排。

  • 就現在學校高中學分制,他們對於排課的邏輯,我想會有很大的調整,我的建議是說如果我們的選修當時設定是要加深加廣,我們就一定要有一個機制要讓它的必修排在前面一點,這個機制是課綱可以處理的,這樣會不會造成學校很大的困擾,因為一開始學校要排進去就要塞兩學分,那就要調動,會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因此學科會有很嚴重的爭吵。

  • 也許選修科目跟必修科目不要有加深、加廣的聯繫,偏向於學校能夠自行開課的規劃,而且現在的內容都要放在附錄去,因此這部分課綱小組不一定要做那麼有學科連貫性的說法。

  • 是不是一定要切開來?

  • 對,這樣對學校也比較好,像學校是不是有這種師資的時候,可行性也會比較高。

  • 接著是課程手冊的發展,會另組一個課程計畫,會由領綱委員為一個工作團隊、工作計畫,將領綱當中必須要說清楚、講明白解釋,到底這個領綱的特色是什麼等等,相關的模組包含哪一些,我們現在已經正在建置當中,應該是在1月會召開領域聯席會確定。

  • 手冊當中也會對於學校開課一些比較原則性的釋例,例如加深、加廣的選修,學校可以如何配搭,可以提供一些參考的原則讓學校參考。

  • 接著是有關於健體的部分,在8月3日、4日課發會當中就已經提出來,希望能夠做一個領域課程架構統整健康與體育。也就是說,在現行的普通性型高中與國中、小於第22頁中有十六個類別,在學習的內容有十六個主題,建議要能夠再統整,以現行的九年一貫,其實分段能力指標總共只有七個類別而已,但研修出來光是第一學期階段,以學習內容為例,我有精算過,第一學習階段在第23頁總共有六十三條的學習內容,但在九年一貫的第一學期階段的能力指標總共是三十三條,換言之是double,太多了。我想請問為什麼沒有辦法統整?第63條放在一、二年級真的有辦法上完嗎?這要如何解決?

  • 第二,想提出有關於實施要點,請看到實施要點的撰寫,我們可以看到第50頁,可以看到先談健康教育,再談體育,整體是寫健康與體育,但現在發展出來的感覺是分兩科寫,有沒有可能在實施要點當中用整體寫,除非有這一個科目,也就是共同先寫完,如果有因為科目真的有非常不同需求,後面再稍微寫,也就是在健康教育要注意什麼、體育要注意什麼,例如在教材上的不同。現在的序寫方式我感覺就是兩科加起來,因此想要請教與希望能夠再整合的。

  • 第三,附錄三是多元選修提供的整個課程綱要,在模板當中我們是提供多元選修,也就是學校研發課程的權責,我們真的要提供,希望建議參考如數學,其實在課程發展段,就會是多元選修要開設什麼,有哪一些性向或者是需求的學生來修習,就只有科目名稱的建議,並不會有課程綱要,因此建議要刪除附錄三,謝謝。

  • 有關於主任的建議我作一些回應,如果健康教育的表現基本上是八類別,體育也是八類別,比較多的是健康教育學習內容的十項主題,這也是有經過健體大會的討論,像食安問題、青少年性教育問題、吸毒問題,為了法令健體領綱的需求,因此把健康教育的內容分為十個主題,比如衛生組織相關的文獻來看,基本上是有理論的依據。

  • 有關於體育基本上是八大類,有沒有統整基本上會反應在健體的教材,表現及內容會作所謂跨科的對應,也就是統整健體的教材,這是我們的思維,即有關於統整的部分會反應在教材及教科書的內容。

  • 如果領綱沒有統整,不能叫教科書商幫你統整,因為現在很方便分科撰寫,剛剛委員提出來,所以他們是不可能做這一件事。

  • 一開始是用領域的方式在撰寫。

  • 其實裡面有很多是很相近的,是不是相近就寫成一樣,下面再說健康的特色是什麼,體育的特色。

  • 請委員看到第50、51頁的部分,有關於發展原則,這部分基本上都是用領域的架構在寫,到第51頁第2、3點才是分割,因此那時候有關於實施要點的寫法一開始就一起寫,是以領域的架構來寫,到後面的第2點、第3點才用分割的方式寫,如果教材編選或者是實施會再特別寫,不然就一起寫,因此我們有領域的實施要點及分割的實施要點,分割的撰寫是為了補充實施要點的不足才撰寫。

  • 有關於第79頁的部分我剛剛已經有報告過,有關於附錄三的部分,我們會在13日的健體大會思考,現在把科目的名稱直接分類,有關於附錄三課程綱要的內涵會放在健體的課程當中。

  • 我們公聽會第42頁提到教學準備,健康教育下面第2點寫的是體育教學實施是一模一樣,這與你剛剛講你們會把共同的寫在一起再分是很不一樣的,幾乎每一頁都可以看得到你們把健康跟體育分開的。課發委員拜託你們務必融合,因為這是一個領域。

  • 粉紅色是公聽會的版本。

  • 九年一貫就已經融合了,不能到這邊又拆了。

  • 有關於教學實施的部分,如果是以11月20日的版本,如果可以整併我們就盡量整併在教學領域的實施下修正。

  • 項目上沒有辦法再刪減嗎?

  • 有關於主題及類別,像外界有很多聲音,比如性教育、食安問題及毒品問題,如果再刪的話,外界會反應為什麼少了這一些,因此在所謂公共的意見及精簡關於健體的內容中必須取得一個平很,因為外界很多都會提到與健體領綱有關係,如果再刪的話,會認為怎麼又刪這個跟那個,因此我們在多跟少間謀求一個最好的平衡。

  • 你們跟綜合活動也會有很高的重疊嗎?像食安那一塊?你有無跟綜合活動討論過?

  • 有開會過有關於食品食物的一些營養問題。

  • 有關於性別平等的部分,有沒有跟議題工作圈的用詞一樣?

  • 我們內部有先針對性教育的部分作修改,未來跟性別議題作橫向的聯繫,然後再取得裡面用詞的一致性。

  • 有關於健體這個領域,委員有沒有意見?

  • 公聽會那一天我也在現場,確實很多單位也堅持他們的意,如果每一個意見都納進來內容非常多,不納進來又擔心他們有什麼意見。

  • 我現在有一個問題要請教一下,也就是在第五學習階段的學習內容有關於性教育的部分,在粉紅色公聽會這一本第33頁,C-V-12「色情媒體的識讀與批判」,有關於在健體這一本第二版第45頁性教育部分,「C-V-11媒體性訊息判讀批判」,哪一個是我們要的?「色情媒體」我覺得非常不適當,原來的是媒體性訊息判讀批判,我覺得比較適合。

  • 請看到公聽會第30頁,這裡有一個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是解構社會文化內容與影響,融入學習課程當中C-V-10,色情媒體的釋讀與批判,一個是C-V-11、一個是C-V-12,現在又是C-V-10,是不是編號有問題?我認為用「色情媒體」在教科書是不應該,而且「色情媒體」也不會界定是「色情媒體」,所以是不是要刪除這個詞?

  • 粉紅色公聽會的版本,白色是修改後的版本,因此在健體領域已經沒有「色情媒體」的批判。我們已經改成白色這一本第45頁,已經改成「C-V-11 媒體性訊息的拒絕與批判」。

  • 因此「色情」已經不見了。我們會跟著改,以後不會有色情媒體這四個字。

  • 我們常常回應各界的關心,因此我要更應該宣示這一次課綱在統整上的努力,如果可能的話,是否能在學習表現中的類別,既然叫「別」,那就表示有可區隔性,我們能否都把知識一類、技術一類、態度一類,再從態度推出學習表現?學習內容其實也可以參考現行課程綱要,為什麼學習課程的學習內容有辦法分幾類,像高中的教材綱要只有六、七類;換言之,還是希望能夠再統整,謝謝。

  • 請看到第8頁,第8頁已經有作學習表現的統整,這邊會寫認知○等四面向,在表現當中有根據委員意見作一些分類及統整。

  • 有關於學習內容部分的意見,我會帶回去跟各位委員討論,看有沒有辦法再做一些精簡及整併的工作,比如像有委員提到藥物教育、人與食物,就健康教育的專業已經有提出,就他們來講食物與藥物是不同的概念,是不同的相關用詞,因此有討論到人與食物、藥物要不要整併,委員的意見不要整併,如果整併會影響到後來的教材,他們認為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 有關於委員的意見我會帶回去,再看看有沒有再就學習內容整併可能性的存在。

  • 討論可不可告一個段落?可以的話,要請委員表達一下有關於健體修改,修改完了還是要拜託第三群組開會,程序走過後是不是可以送課審會?

  • (委員均無明確意見表示。)

  • 比較有保留喔!我想多項目及健康體育如何讓人家更看得到是一個領域非常需要這部分領域的老師、專家及學者再努力。

  • 委員是不是覺得還不是送課審會的時機?今天課發會沒有推薦健體送課審會,需要再修,我們下一次再開會,再看健體,非常謝謝健體的代表與委員,我們知道感受不好,但我們真的希望可以再處理,謝謝施老師、俊鴻等。

  • 接下來是有關於科技。

  • 我想報告一下,有關於公聽會、網路論壇及委員意見都有回應,都在附件7-1,總共有五十多頁,我想就不一一說,有關於短語關係的建議,如果能夠納入就納入,不能納入我們就做一個說明,能納入的部分是有老師關心,科技領域的部分,國小是沒有課程的,所以他們認為七至九年級的學生會有銜接的問題,因此就資訊領域的部分我們有做一些調整,這個是比較大的調整,我想內容不能調整大家也有看過,也就是這樣作可能會比較順暢。

  • 另外,大家關心另外一件事,也就是關於資訊領域,像我剛剛講過課綱,課綱做好之後要落實,也就是大家碰到的問題,剛剛有提到師資的問題、學生程式設計及英文網頁閱讀的問題,還有希望把藝術加進來放到內容的部分,我們領綱小組在討論過程當中,我們希望在高中階段有兩個學分,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各兩個學分,這兩個學分已經不那麼多,又把藝術內容加進來的話,可能有它的困難,因此我們認為就實施重點的部分有提到科技領域的教學內容是「以數學、科學及社會等作為橫向聯繫,能夠透過藝術領域…」,也就是透過實作的關係,由現場的教師有藝術能力、音樂能力等納入到實作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有藝術方面的素養,這是最多的要求,可能課綱上沒有辦法納入,這是我想在這裡回應。

  • 剛剛有提到資訊教育及生活教育有意見,說法律違反了剛剛的規定,我們認為制度是不一樣的,資訊教育本來就沒有這樣一個科,所以我想我們希望本來就有資訊教育的教科書,希望本來就分開來,我現在也一直鼓勵大學教授開始寫資訊教育方面的教科書。

  • 剛剛方委員提到師資培育的問題,我們也希望利用大學教授、研究生的能力來參與師資培育的部分,上次處理資訊教育提出時,我也跟部長作這樣的建議,也就是現在大學班有試辦師資教育的培育計畫,像中興大學就有試辦。

  • 另外,有關於設備問題就不是課綱來做,是由教育部來作,是不是能把BYOD納進到課綱裡?

  • 關於在教學實施中,把 Art 加到 STEM 裡成為 STEAM 的討論,目前的規劃是不是課發委員能認同?

  • 這是我們簡短報告,不知道技術型高中有沒有要說明?

  • 技術領域有四學分,資訊和生活科技各兩學分,跟普高一樣。因為兩邊課綱的人員基本上是大致重疊,我們把課綱基本上往技術高中時是比較偏技術實用性的內容多一些,少一些比較理論性,因為我們把課程定位訂在科技素養,18歲應該要有的素養,所以兩邊的架構是一樣的。

  • 在這樣的架構下,因為技術型高中額外有開過三次外審會議,所以我印象當中有超過四十人次的意見審查,裡面有一半是技職高中的老師,所以內容基本上大家都沒有問題,因此在公聽會的時候,我們的意見是非常少,我們一起辦公聽,大部分都辦在高中的部分,技術高中基本上沒有什麼意見。

  • 有關於第二群組,可以看到第126頁有共識的議題,我很快唸一下。

  • 一、普通型:

     (一)資訊科技在國小沒有時數,已於學習內容做次序調整,以順利銜接國中教育階段。

     (二) 希望培養教師發展資訊科技新知之能力。

     (三) 已簡化學習內容。

     (四) 語言為解決問題、運算程序中之工具,七年級會帶入邏輯運算概念流程,因考慮城鄉差距與因地制宜,現場教師可選擇所使用之工具,不硬性規定於課綱。

    二、技術型:

     (一) 技術高中之科技內容應具有實務性之功能,課綱對此已做調整。

    (二)九年一貫無科技領域,但本領域為以科技或工程為載體的學科,需要很多基礎,故教學現場極關心師資設備之問題。高中生活科技較缺設備,國中資訊科技師資尤顯不足,師資培育為重大挑戰。

    (三)課程結構是國中階段是走創意實作概念,國高中階段逐漸導入工程概念。

        待討論議題:

    一、普通型、技術型:

     (一) 普高與技高課綱草案在核心素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皆無具體內涵,然於工程與設計應會涉及美學,如 運用具有提醒、標註或提升效果之聲音或色彩,請補充其內涵。

     (二) 建議於實施要點納入讓學生培養閱讀英文網頁之素養,使資訊科技新知之取得資源多元化,有利於和國際接軌。

     (三) 建議資訊領域能有綜合實作之產出,後續更能結合美學元素。

    二、技術型:

     (一)現有國中許多工藝教室為閒置,建議於課綱提做Maker Space(自造者空間經營),方能成為課程內容。

    (二)領域核心素養在高中教育階段之編碼同時出現U與V,建議呈現方式應與其它領域一致。

    (三)因應新課綱實施,高雄市已考慮綜合工廠之概念,供師生教學廣為使用,建請參考此做法。

  • 我記得召集人都回應這一些議題,課發委員關於這一些領域有沒有什麼意見?

  • 剛剛提到高中缺設備,是缺什麼性質的設備?

  • 我們現在不管是資訊科技或者是生活科技,資訊科技相對單純是需要電腦及周邊的設備,現在設備的規劃是朝有一點類似像我們剛剛講的簡單工具做一些創意設計,這在國中及高中都是相對缺乏的。

  • 尤其是高中必須要有多一點工程的時候,需要的基本設備會比高中多一點精密的設備,這在高中是沒有的,因此深度稍微多一點,因為不可能太多,但國中目前是完全空白的,高中雖然有一點,但比照國中部分要深一點,因此相對來講是需要多一點的。

  • 我記得上一次第二群組在開會時給的建議,那一天希望就綠色那一本第5頁空白的地方填一些東西,也就是真正把生活科技、資訊科技及藝術美學做一些結合,至少在欣賞階段。

  • 比如每一次出產的手機大家都在看顏色,美學已經結合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寫上只是把物件拿出來鑑賞,基本上不會增加太多的負擔,若提到課綱來,學生知道生活科技也可以往設計的方向走,而不是只是在做一些硬的東西。

  • 謝謝林委員的建議,我們要把STEAM放Art在裡面的時候,對我們來講是相當沉重,因此內容的部分我們不能再往Art進去,但在實作美學的部分是可以納入實作內容,在空白比較不好的話,我們再把它加回去,再把內容修正,像網頁設計的美感等等,就內容的部分我們會再修正,這部分如果要的話,我們會再補。

  • 因為工程很大,如果說整個工程…

  • 我們在桌上型很多的機具大概國中的部分就類似,因為高中的課程裡面並沒有一個可以銜接大學的工程,高中所需要的是工程機具操作使用需要比較精準,而是要製作比較精準的,並不會因為手動操作工程設計上的誤差,所以類似像3D印表機,或者切割上比較好一點的機器是需要的,這一、兩台是可以的,但基本上跟國中比較基本的桌上型的簡單空間需要的機器之配備是一樣的。

  • 其實我們每一個禮拜有6萬多個學生在使用,大部分使用的方式是把學生帶到電腦教室裡面去,實際上與上課的情境是脫節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必須要把學生帶到電腦教室裡面去,這對老師上課影響很大。

  • 第二,有關於很多的行動載具,不管是平板電腦或者是ChromeBook也好,學校接外面網路頻寬不夠,內部無限或者是對外的頻寬都必須要升級,這通常不是學校本身能夠做的事情,二十一世紀假設往後十年都要用到,政府要思考要多大的投資,否則他們一定要到電腦教室才能用電腦,其實是無法跟數學課或者是物理課,又或者國文、中文與英文的連結在一起,因此是無法把科技融入在教育當中,因此上位思考的投資很大,但也是我們必須一定要突破的一點。

  • 第二,實施要點有提到要培養讓學生有閱讀的素養,我有提到是不是把國外學習很好的coding的網站定義下去,以臺灣軟體的實力來說,不可能再自己創造一個類似的網站出來,如果自己做不出來或者是勉強要去做,但又做不好,其實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好的,因此我們直接指明用國外的網站,唯一的直接障礙是英語,我覺得可以直接比較有效,這要再講清楚一點。

  • 上位思考我想提一個範圍參考,我在大學,學校要做無限設施的點就要1、200萬,全國要做的時候,這個經費是相當高及可觀的經費,每一個人若要有一個平板及電腦,因為還有偏向學校的部分,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因此針對這一件事,我認為跟大學有某一種合作的話,當然移到別的地方去是有困難,但我覺得至少是有這麼一個短期的解決方式。

  • 現在不是很清楚這個做法是否可行,因為那一些英文網站也不見得是永久的,因此我會建議在課程手冊時是不是有放出來,因此我相信提供幾個英文網站可以給學生參考,因此我認為可以併行,因此我認為提供一個計畫給教育部參考,也就是給計畫讓這些專業人員來作中文、英文同時進行,讓學生可以加強中文與英文,並不是放在實施要點,不過不知道方委員能不能接受,謝謝。

  • 如果是3D印表機的部分,有自由硬體,也就是設計圖已經上網公開,另一種是商業的。如果自由硬體跟3D印表機在2萬元左右,這個是沒有問題的,這個事情跟另外一個是有關的,如果設備比較缺乏,若可以鼓勵自由硬體,那問題就會大很多,所以在課綱實施要點的人要不要去稍微提一下?

  • 第二,臺灣學術網路當作學校裡面上網基礎的頻寬完全不可行,並不是10Mbps或者是100Mbps的問題,而是中、小學的網路跟大學是連在一起,常常區的管理中心就是大學,大學的環境是這樣子,大學的環境是今天的一個伺服器亂篡。

  • 第三,因為需要有設備沒有用處,因此如果現在要以網路作基礎,不然就把中、小學切開,否則另外想辦法,尤其教學這個東西,如果一上課的穩定性是很重要的,很可能不穩定就再調一下,一堂課就少了1/3,數位學習是載具的問題,都會區的高中學生都有數位載具,政府要不要把精神放在偏遠地區學生就數位載具的共用?

  • 對於科技領域有沒有什麼意見?

  • 請大家看到公聽會這一本草案大概1/3的第8頁。

  • 我這邊看到的是學習表現的編碼,已經把生活科技跟資訊科技就像健體一樣壁壘分明完全劃開,我認為科技要完全融合,所以這是不是可以稍微融合一下?

  • 第二,學習表現的編碼,其實所有領域的編碼只要是學習表現第一碼就是數字,學習內容第一碼才會是英文,這邊用英文就會讓人家誤以為是學習內容,所以是不是可以把K、A改成數字1、2、3、4?

  • 第三,所有學習領域跟編碼都沒有畫線,而只有畫一橫,其實是沒有必要把它拆開的。

  • 第四,學習領域在後面的文字之後再加第二層的說明,所以第二層的說明比如第9頁是科技的起源與演進,後面有講到科技的產品、本質等,這要再詳細說明,可不可以用附錄的方式或者是其他課程手冊或文件來說明,不要在課綱裡面說得這麼細。

  • 關於編碼的部分我們是用小寫的部分來寫,這個是跟課綱的部分一樣。另外,是不是有提到第二層次的問題,我們之前在公聽會或者是群組會議的委員有提到我們寫的內容比較簡略,所以我們才加上去,因為我們的大項其實已經非常粗略,如果照這樣下去,這其實還不夠明確,所以後來我們就依照委員的建議加第二層,能夠讓定義更清楚,這個是有關於生活科技、資訊科技就這部分的序寫方式,我們在領域間是用學科的方式來統整,學門是有各自獨立的知識架構在,我們認為這與健體的狀況是不大一樣,統整的方式是有關於加深、加廣的方式,或者是用校定的必、選修來統整。

  • 我想很多的學習內容沒有必要一定要統整在一起,每一個領域不一定要把生活科技跟資訊科技合在一起,這是我的看法。

  • 第一,普通型跟技術型高中在國小跟國中階段寫的內容不一樣,建議可以寫一樣。

  • 第二,國中、小及普通型高中,第44頁三到六年級是用彈性課程已經明顯違反到總綱對於彈性課程的規劃,所以建議把它刪除,或者如果真的要寫就回到符合總綱的規劃範疇中。

  • 第三,附錄四的雙向細目表,這個是給教課書未來自己要編的雙向細目表,這不是我們來編,因此附錄四的部分,如果可以的話把它刪除。

  • 可不可以送課審會?

  • (委員均表示同意。)

  • 謝謝你們點頭,修過後,請第二群組委員參與後修正,然後再送。

  • 接著是全民國防教育。

  • 全民國防教育,我們就援上例不逐字唸文字,我們一開始請領綱研修小組進行研修說明。一定要清楚指到你說的地方在哪裡。

  • 各位委員可以拿到草案第四版的部分,這裡有提出一個意見是希望回到學生的學習上,基本上我們對於學生全民國防的部分,未來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感,還有未來職業的傾向部分可以有哪一些職業的需求,像國防人才、國防建設的部分,這部分我們有新增進去,也就是可以對未來職業的部分。

  • 因為有委員說希望我們在基本理念的時候沒有回應到,所以我們加了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核心素養,這是要引起學生的動機,這是自主行動的部分,透過討論互動的部分來增進,這部分都是按照委員的意見來進行修改。

  • 第2頁是領域核心素養,A1是核心素質與精進,第3行的地方我們原本是說讓學生可以規劃國防事務,但在研討的過程中,我們認為讓高中生規劃有一點難度,只要可以參與一些國防事務就好,因此原先的規劃我們改為參與國防事務。E3有關於藝術涵養及美感涵養部分,大概是軍火或者是軍化有一些歷史上的文字部分,委員覺得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們只放在一些內容的說明裡面,直接補述可以用軍歌的部分,或者是帶到軍史館參觀。再者是全C-1,也就是公民意識的部分,這部分也是新增的。全C-U-2,原先的寫法是先從全面總綱的部分改寫,委員也希望我們修正,於是在C2的部分把全民國防最重要的部分動員跟災害的部分放進來,因此在核心素養的部分大概有這四項。

  • 第5頁修改的內容比較多,包含主題C,全民國防的實踐經驗,原本是國民維護的安全作為,有委員提到希望更有國際性,因此我們改寫是「各國體現全民的…作跨國比較」。主題D有很多委員提到兩岸關係的安全情勢是不是要特別提出來,基於兩岸關係是特別的,所以我們還是把兩岸關係的部分保留。主題F,其中有提到不對稱的部分,這部分我們已經移到附錄的部分,因為有一些委員認為不對稱的部分可能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難,因此我們移到後面的說明。原本還有第三項是訂立制度跟人才招募,這已經改到F-J-2,因此人才招募的部分會就這部分提及,因此會簡要。軍備與國防科技的部分,過去有介紹武器及軍購是分開來講,現在是在J-V-1把武器的介紹及發展就會包含到軍火的部分,也就是武器及軍購是一起的。

  • 接著是要不要把災害防救放在前面或者是防衛動員的部分,有委員認為後者範圍比較大,所以在災害防救是平時的動員,因此我們把防衛動員放在前面,因此這兩個位置有調換。大概在學習的內容部分報告到此。

  • 接著是教學支援與設備,也就是國防部及國防教育單位依本實施是新增的,如果國防部有一些支援寫進來會比較方便。整個修訂的內容包含這幾項,再請各位委員討論,謝謝。

  • 請看到議程第126頁,針對達成共識的部分,全民國防第二群組要修改核心素養,要讓它更有實踐性。第三個已經修改並回應了。第四個是考量未教官要從校園退出,所以教官的用詞將修改為教師。高級中等學校應鼓勵中等教師專業對話,在討論的議題或建議,我剛剛已經很仔細聽了,其實都已經根據這個學習內容有回應了,我就不再回應,謝謝。

  • 剛剛是不是有回應到群組會議待討論決議的事情?我看了剛剛第四版並沒有回應,是不是說這一個版本?這個版本並沒有回應,是不是要說明一下?

  • 請注意一下第129頁共識第5點,裡面有漏兩個字。

  • 高級中等學校應鼓勵教師(官)成立專業社群、「全民國防教育」教學研究會或課程小組,促進教學專業對話。

  • 這是第一個要修訂的。

  • 第二,我們待討論的議題及建議給他們研發小組了嗎?給的是第四版本。

  • 第四版本跟群組是同一個版本。

  • 我不曉得回應的有沒有意見?假設沒有意見的話,我要再修訂一下。請看到第130頁第7點,附錄三的全民國防教育必修學習內容的說明,那個內容的說明與前面的修訂並沒有配合起來。

  • 例如:「全民國防教育必修學習內容說明-國防政策與國家軍隊」主題,內容提及參考最新版國防報告書,恐將使教科書出版商於不了解主題規劃立意情形下,將該報告書內容全部納入,造成教學與學習上之困難,建議弱化此部分之描述。

  • 另外「不對稱作戰」因涉及國防思維之主軸與核心,建議予以保留。

  • 以上是根據我們那一天討論的,有沒有意見?

  • 應該就是照修訂的意見。

  • 如果照修訂的意見改,我就沒有意見。

  • 目前我們的寫法是以教官(師),我們希望兩種身分,如果有受過一般的就可以上課,但目前其實現實上都是教官在上,但教官的學分是不夠,所以目前並沒有老師的身分,我們目前就會用教官(老師),也許教官退出之後,就可以把教官的部分改成老師,但現階段以教官為主。

  • 公聽會我們是用「教官(師)」,如果我們把教官拿掉,就變成只有「教師」,我們當心這部分會有反彈的聲音出現。

  • 如果以後教官退出校園的話,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刪訂?

  • 那一天的說法有跟我解釋過,但你們那一天有說要溝通,按目前教育部跟立法院的決議是教官八年要退出校園,課綱這樣寫,變成教官必須留在校園的理由,本來已經講好了,但還沒有改課綱,所以課綱規定要留下來,變成這種局面,你們說教官退出校園的時候由教師來授課,而不是這一次課綱修訂變成為教官要永遠留在校園的理由,因為你會後有答應我修正到這個程度,今天又退一步,我覺得這會變成教官永遠留在校園的理由,再三思,謝謝。

  • 我想這個是丁志仁委員的意見,我很清楚說要把「官」字拿掉,你說現在是完全沒有按照當時的意見修訂,想一想變成這個是主要的議題,透過的課綱的公布,變成教官留在學校,相當棘手。

  • 因為那一場會議我沒有去,有一個建議是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寫,也就是「教師(官)」,加一個逗號或者是註解去說這個是在教官還沒有退出校園的時候適用。

  • 在中文當中,括弧表示可以選用的名詞,也就是寫成「教師(官)」。

  • 非常認同,我們可以用附註說明來解釋教官還在的時候使用。

  • 從初中到高中的時候,當有第一次課程出來的時候,總是有很多過渡,如果把「官」留與不留,其實這一些教官我們也希望上這一些課,等於可以讓這一些教師有什麼資格,且有配套因應,並不是說讓這一些人有教師資格就直接上臺,我認為不太合適,這是比較積極的。

  • 對唐委員的建議是否贊成?

  • 我覺得就是「教師」,有責任趕快幫他們辦在職進修,趕快上課。

  • 他們本來就有修教育學分,但數量不夠,所以不能稱為正式老師,為什麼修的學分不夠,而不能變成正式老師,這是有背後歷史的因素,他們的確是有上一些軍訓的學分,因此改成教師(官),這部分如果可以接受,因為這是比較文字上的修改,看各位委員能不能接受?我覺得主要還是整個內容的架構是否合適。

  • 我覺得這個是社會議題,也就是教官離開校園,這個是社會氛圍的訴求,現在課綱出來,如何把教官又可以留著上課?基本上這是矛盾的點,要小心一點。

  • 我比較偏向唐委員的意見,我也知道現況,所以這一件事要比較慎重一點,當然備註可以說明,這目前的狀況是比較可行,謝謝。

  • 對國民義務教育的階段,那是實際上的演變,我也是比較贊成唐委員的意見,因為有整個時代的過渡期,謝謝。

  • 教官對校園幫忙真的非常多,事實上在國、高中可以發現教官是校園一個重要的安全來源,假設教官退出校園後會發生什麼問題?

  • 第一,現在教官都還是兼生活教育組的組長,也就是老師最不喜歡當的工作,因為現在高中有這樣的編制,所以在管理上非常正常,假設未來沒有教官後,希望找人來當組長,這在國中沒有人要當,只好找代課老師來當。如果高中之後沒有教官的話?如果沒有老師要擔任,包括訓導主任等都沒有人要擔任,因此教官對學校正面的態度應該要給予肯定。要把這麼好的東西弄出去,接下來要怎麼辦?如果沒有教官在這個位置的話,有沒有解決的方案?

  • 我是第一屆的委員,花了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要不要設領域跟科目的事情,討論到最後第一屆委員的結論是依全民國防設科室是因為這一個東西對我國來講有其意義及重要性,這一件事必須跟教官是否留在校園脫鉤,這個是我們當時同意他設科的問題,現在謝委員又更能推翻那個前提了,總綱都已經過了,我們現在必須follow這一科設科的前提是必須跟教官是否留在校園脫鉤,這與後中教育的必要性來考慮。

  • 我剛剛提的是,我們避免讓這一科設科讓教官留在校園的依據,這一點我們課綱很重要,我可以接受唐委員的意見,也就是寫「教師(官)」,還要加附一點,也就是沒有足夠多的教師可以在新國防教育的科目底下,因此在過渡期底下,讓教官也可以來上這個課程,這樣的落實可以理解是不是留在校園脫鉤,並不是留在校園的依據。

  • 剛剛我想謝委員有提到關於輔導的部分,這個部分其實比較沒有問題,因為輔導法施行細則106年8月1日,開始就要用輔導教師的方式補足教官的功能,現在是在做107年的課綱,106年發生的事情我們要當作已經發生了,這部分不是全民國防領域處理的。

  • 我同意丁委員的意見,我們一開始理解不足,但逐年增加師資,充足的時候教官就可以如括弧的退出校園,我覺得這樣是比較妥當的。

  • 為什麼現在教師沒有正規的全民國防出來,其實當初在因應課程的時候,淡江大學都已經開設出來了,但確實是受限在教學現場面向上,是因為現有的教官必須擔任教學,因此在這樣互相的連結上導致正規去形成全民國防就業那一塊其實是比較沒有那麼充裕,因此變成一般的時程不會去選擇這樣來成為教學的專長科目,這個是有連帶性的。

  • 但我們也確實去瞭解到歷史背景,為什麼教官的學分雖然有修,但沒有辦法成為老師,而是因為在師資培育的制度上是有一個很嚴謹的規劃,也就是課程修完要辦實習及檢定通過,這個是在培育老師的制度規準,因為教官並不是老師,回到身分上會受限這一些面向,因此會有一些困難性,因此未來可能要做的部分是教官未來真的是老師,在我們的經驗裡一定要有法律的授權同意免實習跟檢定,但我認為會有高度的困難,因為立法委員一直在關心這一塊。

  • 另外,過渡時期可能教官會漸漸因為未來不再進行教學而退出校園,教學的功能會慢慢沒有那麼迫切時,漸漸會有一些需求讓一般人去修習全民國防教育課程來成為老師並擔任授課,因為這有時間性,我會希望主政是學課司應該要幫我們評估需求,教官大概在幾年內漸漸師資教學需求出現,一定要及早給我們培育機關,我們才能跟培育大學溝通三年或五年後,馬上全民國防的老師一定有市場要進來,因此我們要提早培育,這一塊的配套要麻煩放在科目後面評估並及早說明,謝謝。

  • 第一,把今天對於教官、教師的意見整理出來送到主管機關,也就是學務科教司。我們是不是直接寫「授課者」?然後把這個權責就不要卡在這邊討論是教官或教師,就寫「授課者」。

  • 第二,在第18頁(或48頁)在多元選修的主題建議刪除,放在實施要點的課程發展當中說明,希望能夠提供多元選修大概有哪幾個供學習參考科目名稱。

  • 我剛剛提「教師(官)」正是因為希望學校在同時有全民國防能力教師、也有教官時,學校無論如何是使用教師,而不要使用教官。

  • 如果寫成授課者,這個差序就消失了,感覺是這樣。

  • 剛剛洪主任提出的意見,我們必須在課發會做一個決定,但我想從現實面來看,我也同意唐委員講的教師(官)比較符合現在的現況。

  • 草案第5頁有三個意見,群組會議針對學習內容D-V-2兩岸安全情勢與發展,我們建議把「安全」二字拿掉,這樣會比較中性,不曉得研發全民國防的意見是怎麼樣?

  • 第5頁「參」很明顯是少掉「現況」;第5點裡面的戰爭我們都不稱戰役,請問戰爭跟戰役的差別在哪裡?

  • 課綱的基本立場是教課綱的人是教師,如果可以寫授課者,那麼其他領域是不是可以改授課者?那麼就放棄課綱的人員是教師,是不是路人甲、路人乙只要是授課者就可以這一套課綱的內容?

  • 再者是一致性的問題,既然各領域都是預設,有特別一個領域寫不一樣,是不是導致我們早上討論這麼久,起碼各領域要相仿或相似,不能差別這麼大,所以我不贊成洪詠善剛剛的提議。

  • 有關於教師跟教官的議題,我來作一個結論:大多數的意見是贊成唐鳳的意見,然後再用註解的方式。

  • 第5頁第三項的「現況」少了「現」;「戰役」與「戰爭」的部分,有沒有要回應?

  • 王校長本身也是我們的委員,所以我們一定會接受。戰爭跟戰役的部分我們之前有討論過,因為戰爭的範圍比較大,所以我們有一點擔心要跟臺灣有相關的,教科書上要找到那一些可能會有困難,所以我們有把範圍縮小,但上面所講的安全情勢把「安全」拿掉,這方面的文字修正都沒有問題。

  • 接著是我自己的意見,比如第5頁H-5-1這是很奇怪的,「全民防衛時機與實施」改為「全民防衛動機與實施」好不好?

  • 接著看到第四版第8頁,有特別的(三),國防部、教育部主管單位應怎麼樣,我們前面是不是有一個決議說要求教育部或者是要求其他配合的不要放在課綱裡,放在協作機制裡,是不子?這是不是要拿掉?

  • 在10月25日第二群組會議「待討論議題及建議」第四至六點皆已有具體建議如下:

    (一)全民防衛動員涉及行政機關因應狀態轉換整合相關資源等複雜概念,考量學生認知發展情形,建議將學習內容H修正為「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並修正H-V-1「全民防衛動員機制與運用時機」為「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準備與實施」,讓學生了解其與國家安全、個我生活的關聯及意義。

    (二)青年服勤動員的演練需實際編組,考量教學現場實況,演練實施有其難度,故建議修正H-V-2「青年服勤動員機制與演練」為「青年服勤動員的意義與作為」。

    (三)學習內容「L-V-1臺灣重要的戰役」與「L-V-2歷次戰役對臺灣發展影響」,此兩項內容易與歷史科相重疊,為免因內容過多影響教學品質,建議保留原「L-V-3戰役對全民國防的啟示」即可。

  • 如果是這樣的話,研修小組是不是要再確認一下,因為文字好像沒有完全依照前面的討論作修改?按照剛剛孫委員所講的,她是非常清楚的,那個文字跟現在的版本是不一樣的。

  • 其實我們綜整報告是對的,不曉得第四版是不是回應回來?

  • 假設不是,我們沒有關係,就用綜整報告決議來修正。

  • 就用最後的綜整報告來修正。最後要請教各位委員,也就是是否同意全民課綱送到課審會?

  • (委員均表示同意。)

  • 我還是特別希望後續的配套,因為培育需要時間,所以麻煩一定要評估全民國防教育教師的需求數量,讓我們及早因應及培育,這是我特別希望能夠做的。

  • 關於師資的部分要送到協作中心,請紀錄下來。

  • 接下來進行早上最後一個群組。(笑)

  • 就英文的部分,我們在公聽會及相關的報告當中在重視能力落差上所作的一些學習表示上的修正,包括打星號或者是畫雙圈等等,這一波課綱研修比較顯著的差異,像重視策略教學、重視邏輯思考等等,這一些我們甚至都已經想說什麼時候跟處長來談這一些事。

  • 很多老師認為我們現在1,200單字有很多已經太舊,希望我們能夠協助,所以我們希望提到協作中心來考量,目前在初審、公聽會及網路意見都有作適當的回應,因此各位看到手邊資料,8月3、4日所提的意見我們都已經做了回覆。

  • 有關於附件八技術型、綜合型的部分我們都有作回應,就科技的部分也有委員提出來是不是能夠將網站上的英文有閱讀的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普高跟技術型高中課綱裡面都有要求這個能力,因此請放心,以上,謝謝。

  • 剛剛字彙1200是什麼意思?

  • 他們認為那已經有點時間了,像「tape recorder」原本是常用詞,大家認為已經不用了,這需要一些經費來調整,所以我們提到協作中心去。因為外面很多的聲音說字表要調整。

  • 現在雖然講英文,但我要把語文的部分一次報告,其實我們當天在開會的時候,全部有做一個統一的共識,這樣可以節省後面的時間。

  • 請各位委員看到會議紀錄最後第133頁,重複的部分我就不再唸,也就是語文能力這五項,其實不只是我們第一群組的問題,我剛剛也看了前面各個領域,有些國小的寫完再寫國中,然後再寫高中,就是分很大段,國小、國中、高中都列完後再列一個能力,所以每一個領域方式都不太一樣,如果那個都要提到,就要規範格式如何。

  • (一)10月29日課發會第一群組第4次會議「達成共識之議題」共三點:

    1.課綱格式要一致,如編碼說明中每個學習階段是否要再加註年級及學習表現應直接從國小到高中,還是三階段分列等。

    2.公聽會意見的回應方式建議只要是總綱已公布的內容,應明確回應相關內容已由總綱規範,而非回應交課發會研議。又有關議題的建議,請明確回應交由議題工作圈研議。

    3.書面審查的回應方式建議依照國教院統一處理方式,分為「同意:修訂如第○頁」、「未能接受的原因:__________」,其他只要是總綱已公布的內容及有關議題的建議,請參照上述公聽會意見的回應方式。

    (二)語文在標題的非常不統一,是否都要加「語文領域」,符號是括弧還是斜線hyphen,個人認為應該是先用hyphen再括弧,例如:「英語文/(第二外國語文)」。

    (三)原住民語有一個提議,分為「同意:修訂如第○頁」、「未能調整與修訂的說明:__________」,希望能客氣點,而非直接寫沒有辦法調整,如果同意,就調整修訂。

    (四)新住民族語是唯一一個領域有依照核心素養工作圈的建議寫「無對應」,但委員認為寫無對應很怪,建議是用對角線,畫斜線,欄位不要再填入任何東西。

    (五)關於各領域裡有一些空白頁,當天都已建議修改。

    (六)希望各領域做學習表現指標時,(一二年級)(三四年級)的字樣能一致。

  • 非常謝謝莊委員,格式上在送課審會之前,研究院會再整個負責。關於內容的部分各位委員有沒有意見?

  • 謝謝莊老師剛剛講到的部分,不過我剛剛講到科技融入教學的部分,不只是單單講閱讀而已,我現在手上有一個美國的App叫Duolingo,也就是全世界大概有6、7000萬人用的一個語言學習工具,我現在播放一下,他現在講一句話要我輸入剛剛聽進去的那一句話,也會叫我講一句話英文給他聽,他會把所聽得懂的字打出來來糾正我。

  • 我想講的是手上有手機的人大概知道,語音辨識的功能非常強大了,其實是已經變成個人化的老師,不管是學中文或者是英文或者是德文,其實這一些工具是十年前沒有辦法想像的東西,但在我們教育現場當中,都沒有把這一些工具納入,因此我想提醒的是,臺灣常常講說我們是資訊大國,但我們在資訊的應用上就像一個弱小的國家,並沒有作一個上位思考的方式,這不單單只是看網頁上的資料,而是看如何把這一些工具納入教育領域。

  • 課發委員有沒有關於英語及第二外語有意見?

  • 我剛剛漏講了一點,其實當天副署長特別強調各領域在寫學習表現指標時,有一些會寫第一學習階段(一、二年級)、第二學習階段(三、四年級),但我今天看了很多不一樣,希望可以統一。

  • 我們會交由課審會這邊來處理。就第二階段的國民中學刪除。

  • 我來說明應用外語核心素養的部分,他們的想法是現在在國中或者是國小選修課都有開課的空間,所以其實工作圈還滿堅持把核心素養從國中那邊寫,不管是在國中或者是高中,國中在加深、加廣是選修跟必選修,但整體來講是選修課,工作圈還滿堅持要把核心素養寫到那去。

  • 寫個「建議」,就會變成必須要成立的事。

  • 但不是,就是學校裡面如果可以,就開選修。

  • 例如剛剛的科技也是一樣,在國小是沒有結束的,可是也把它列出來,在這邊我們統一處理,但第二外語其實是在高中的部分,因此我建議要把它刪除,不然真的只是建議。聽聽看其他課發委員的意見。

  • 即使國際化規定是英語,並不是每一個孩子學的英文都一樣好,是不是要給他們一個選擇,事實上國中有一個跨領域統整的機會,基本上就是從這個方向在思考,因為英文並不是唯一的選項,如果有一個開始,以後會比較好一點,大概是這個概念。

  • 那就留著。請委員表示一下英語文是不是可以送課審會?

  • 我剛剛提到個人化學習的工具,我知道不適合放在課綱裡面,是不是可以放在課程手冊可以提到。

  • 基本上我們是在學習方法與策略這邊,文字是說能利用工具書或者是其他線上資源主動瞭解所接觸英文的內容,以這一條學習的內容或者是能力指標應該是有達到目的。

  • 在臺灣我常常在思考並不是我們沒有資源,而是根本無感,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捷運上面一大堆bilingual signs等等,他們是不看的,或是語音說transfer station,很多人都是無感的。

  • 所以要如何讓學生有感是第一個任務,不然永遠都沒有救。

  • 課程手冊當中可能要幫老師如何有感,我看到幼兒真的非常有感,我們的捷運上有四種聲調,很好玩,而且會反覆,所以環境還是會有幫助的。

  • 我要講一下,手冊資料第95頁領域統整工作圈給第二外國語的建議,第二外國語是不是加深、加廣選修課程是否獨立的篇章,我這邊覺得還是要獨立,我們目前是獨立,我只是回應領域統整工作圈的建議,英語文跟第二外國語是必須分等的,因為第二外國語如張院長所講的,其實在國中的時候就可以選修,而且課程編排是用level的,外國是level 1選起,但如果已經學過就直接從第二階開始上,好比選修一節跟六節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說國中上到哪裡、高中上到哪裡,因此這部分我回應工作圈有關於第二外國語是要獨立出來。

  • 第96頁倒數第四欄,原來的時間分配特別就第一至第四階段,…開設新新住民語文及社團活動,工作圈建議把它改成開設日韓外語等,正式彈性課程因為在社團中有另外獨立,因此我們建議還是按照原來的設計分配說明。

  • 請看到下一欄,工作圈有建議第二外國語文需要聚焦在第二外國語文,我的建議是後面是「(含新住民語)」,這在總綱當中特別強調到高中就已經屬於第二外國語了,在小學、國中是本土語,到了高中是外國語,因此還是要給新住民語一個地位。

  • 召集人說都接受。(笑)

  • 加深、加廣的六學分在高中是在第二外語的部分,在總綱裡面是多元選修,所以學分數是有一點差異的,其實我們在二外的工作圈有討論過,其實在閩南語的公聽會還有提到這一點,最好還是維持現狀,現在把加深、加廣也加入新住民語文的話,他們會說新住民比起在高中還有更多開課空間,因此多元選修才會有新住民語。

  • 我覺得以明佳的為主,因為她去過比較多公聽會,她的比較代表民意。

  • 其實已經經過很多次的討論,我在參與部裡面國際移動的計畫,我想召集人都有參加,最主要的部分現在有一個重點,國際化英語是一個4很重要的銜接,其中一個部分有提供給召集人參考,比如提升高中生的國際視野,希望將國際新聞能夠有一個很完整的資料庫融入到相關生活,辦理一些競賽,拓展一些學生的視野。

  • 小學生的部分是透過時事的分享競賽,讓小學生有世界地圖的概念,也就是讓小朋友有該機的概念。

  • 接著是國際朋友,國際朋友是希望能夠協助,中學生透過網路書信認識一位外國朋友,融入在地化的相關課程。希望能夠透過外籍生協助中小學的綱要,提供給召集人參考,能夠融入在課程實施。

  • 可以進入課審會嗎?

  • (委員均表示同意。)

  • 除了健體外,都建議可以送課審,按照今天的建議修了以後,還要開群組會議,就麻煩參與群組的課發委員幫我們看一下。

  • 形式上的處理,國教院會負責,如果需要修改就請課發委員幫我們看一下,然後就送課審會。

  • 謝謝早上各領域的委員,我們也很對不起各領域的委員,陪我們坐了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