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位朋友一起辦的工作坊,每個部會針對丟上來議題什麼階段做思考,小編要有心理準備會遇到什麼問題,如何交代網友意見,除了綜整性的回、立即可以釐清的想法歐通知外,事後會做什麼事情,如何去說明判斷議題階段是很有關係的。如何讓網友知道走到現在,我想提個建議是議題放上來可以有時間軸的概念,像剛剛經濟部是從97年,整個政策從甚麼時間點開始、有什麼演變,這可以讓網友更清楚。

公民參與不是只有公眾,也不是放上去就會有公眾來,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也會來,網路上加不會只碰到公眾,甚至議題需要跨機關一起合作,到時候網路上每個議題狀況都不一樣,有些是政府跟利害關係人很緊密,有些要處理的是跟公眾的溝通,各位到時候在join上碰到你在跟哪些人對話、釐清,狀況會很不一樣,希望大家在上架之前有些部會填了評估表,評估議題裡面你知道的利害關係人,直線這條是影響力,然後拉出不同光譜,找出不同相關者的利益利害關注者和團體,他們可能有各自期望、關注點、參與的動機、掌握哪些資源、彼此關係可取代或相近主張、影響政策可以透過哪些館導?這些清楚之後你可以知道丟出來資料如何準備。

以這兩張圖舉例,一群年輕人對婚姻平權的兩邊不同立場,相對於立法委員對婚姻平權更有影響力是張惠妹,對群眾的動員,更有趣的這些學者媒體之上還有一個在這邊,把他捲起來,各位猜的到嗎?大法官的解釋。

又如這個服貿,不同議題盤出來會比較知道這些利害關係人反應是什麼,他可能是來join討論或寫文章在其他平台跟你用另一種方式進行溝通,我們會建議各位在處理這些議題時要想清楚,那些利害關係人民間團體想法不同,同樣是中央部會,其他部會、局處、科想的也不一樣。

像這個是培訓工作坊中部會來操作的,把顏色做區分,有的是公部門有的是民間或不同位置,即便相同的身分還是會在不同的立場,所以做的很細緻,不是每次做政策都要玩一次,可是腦袋裡想過一次議題在哪個階段,有哪些利害關係人,上join要收的是哪些意見,會不會上平台,怎麼宣傳,資訊的量,可能要分層,有完整說明也要有3-5分鐘可以了解的資料。

最後小小的提醒是政策在什麼階段、要面對處理的對象有哪些,可能join上去就是會有不同人來留言,所以資料要分層。要有什麼影響、效果,上架時就說明清楚,很多人會在意如何回饋到政策,有沒有相關政策程序,跟今天收集的意見有什麼相關。

這樣想清楚之後,對接下來大家要開始上架,評估之後議題準備、網路上的小邊怎麼回應,結案的要怎麼回應,上架前就要想清楚,join上說明也盡量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