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負責Join平台的承辦科科長,剛才大家討論很多,受益良多。我要提「社群媒體」代表的是說,眾人的聲音在網路上去表達,你要找電子媒體需要程序,一般人會覺得成本太高,所以會在公眾論壇表達意見,近期的洪仲丘、三一八在社群討論熱烈,但政府參與不高,政府沒有適時進入參與,告訴他們正確的觀念或方向,會導致負面情緒,希望有理性的討論園地,透過行政程序或手段,也跟社群的老師們合作,如何去跟民眾互動,希望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發言在Join的經營上,希望來了解這個問題,提供相關的名詞說明、議題背景。

透過這樣的互動,民眾才會慢慢理解。寫首長信箱是一對一的,機關少數人和單一民眾,沒辦法讓機關裡的其他人和其他不特定公眾在事後理解,我們希望能提出更加深化的討論,行政部門可以好好經營。關於民眾發動「提點子」的 SOP,我們也在試行中。

如果民眾可以知道議題討論結果,未來的執行方向,政府聽到了聲音而不只是在其他討論區發牢騷,這樣民眾會更願意提供他的想法。

我覺得 vTaiwan 比較像是眾開講,把爭議性、尚未形成政策的議題提出來,像 vTaiwan 討論出來的閉鎖性公司,之前原本也要放在 Join 上討論,但因為已經立法了、政策已經形成,所以不適合再次徵詢,比較適合放在「來監督」,讓民眾來評分。

由民眾、社群發動,則是由「提點子」的兩階段附議來處理。

眾開講的贊成、反對,同性婚姻議題有八萬、六萬人贊成和反對,可以看到對立的、激烈的討論,召集很多人來灌票,但事實上會有一些誤解,以為政府會去參考票數。

但目的不是投票,而是聽大家的聲音,讓機關做綜合性的評量。我們像英美的「虛名制」用社群帳號來登入,所以投票和實體的人沒有必然關係,我建議可以做後續研究。實名制可能就比較少人會表達聲音了,這是我們比較不樂見的。

Join 後續會有功能強化,與會人員對於評選、配分較不關心,關心的是後續發展。公眾參與有初步的雛型了,未來會長成怎樣,大家會很關心。

未來會整合地方版,可以讓民眾針對其他四院、特定縣市來討論。此外我們也會做紀錄分析,像是「引進鞭刑」案已經有三千多人連署,我們發表有 6000 人分享這案的網址,表示有人轉發但是不一定支持,可能覺得有保留。

未來我們會做數據分析,看看有登入、未投票等行為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