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需要上網,好比像法國有很多社區事務協會,或者是有各區的公聽會,或者是每一個區都有區議會之類的,所謂的「參與」是覺得公民社會不是只是大家盲目去接受政府的政策,而是說跟我利益相關的事情,我想要知道,而且我不太想知道我願意貢獻一點時間出來,讓它變得更好,這個就叫做「參與」。法國有非常歷史悠久的這一種社區層級的公民參與的傳統,不管是關心哪一件事,基本上都有那種事務協會能夠讓你去參加,而且讓你真正在公民的聲音進入不管是區層級、市層級或者是國家層級有一套這一種方法。所以,我自己覺得本來有這一種參與習慣的人,當然把更多的資料、詳細解釋給他,在政策更早期甚至是預算編列的時候就做參與式預算,有參與習慣的朋友就更有力、更願意去做參與的事情,因為發現有效果;但是沒有參與習慣的朋友,平常就沒有在做這些事的人,如果我們沒有把這個東西帶到這些人的頭上,實際上他們還是很容易聽到誰、罵了誰,或者是誰講了兩句煽動的話,就突然做出某個很奇怪的決定,因為平常也沒有在注意,一注意的時候,一定都是被最極端或最被挑起的部分引起注意,所以可能很激烈;然而事實上在此之前,沒有關心過這一件事。所以,我們現在說「涵容(inclusion)」或「多元(diversity)」,是指平常沒有這一些參與習慣的朋友,跟是否在線上沒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