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員大家好,我從在基層所看到的提出省思,和一些看法。

我們中小學教育,自從教改之後,其實程度是有下降的,怎麼看?如果我們的學生轉學到中國大陸,現在是要降一個年級,大家知道嗎?為什麼這樣?因為我們的素質、學習的成果達不到人家的基本要求,這是我們要省思的。

之前我在國中當校長時,也跟中國大陸有一些交流。他們國中生七年級左右,我送一套臺灣的國中教科書給他們,我問他們新的如何?他們不約而同說「你們的課本怎麼那麼淺,深度不夠、量也那麼少?」

他們覺得我們編輯非常華麗、非常漂亮、字很大,但除了字大、漂亮,其餘的內容很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降一個年級,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去反思,為什麼會從領先到退步。

因為現在國文少、深度不足,當然學生也常常反應「如果我把課本都讀通了,我根本沒有辦法參加會考。」

我常常講說,如果把課程讀通,在會考也只是中間層次。一定要讀很多課外的讀物,才能達到頂尖程度。問題來了,如果學生把我們國中課本讀完之後,會考不從教科書出題,學生會一直問我那讀書有什麼用?

因為讀書沒有辦法考試,所以學生必須到補習班去,統整歷年來的考題跟衍生出來的問題。因此我才說為什麼我們會讓學生讀通之後,卻沒有辦法參加考試?這個是要深思的。

接著是現場教師的疑問。因為我們現在有段考,很多老師會覺得我們的段考不要針對會考,而是根據國文科來命題會比較好,所以段考會從「注音、字型、改錯、默寫」選擇。現在的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段考是從這個方式來考,學生讀書會比較深入,但我們的段考跟會考有這個銜接問題。

現在,如果我們的段考要針對會考來命題,這樣就是配合大考。而如果按照傳統的考試方式,學生非得瞭解不可,所以現場老師的疑惑是該怎麼辦?依我當校長的時候,我們那時候產生很多爭論,後來大家屈服於會考都考選擇題,所以模仿會考來命題,但是教育程度會下降。

如果學生在選擇題上程度很高,只是表示在考選擇題的時候,判斷能力很強。因此我們在課綱的學習評量裡面,我們沒有對這個多著墨,因此我覺得我們現場到最後可能就會順著大考的方向來命題,讓學生知道應該要做這樣的準備。

因此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的程度好一點?否則課綱寫這麼多,也寫得不錯,但學生程度卻一直下降。數學、理化可以考到滿分,但國文科很難得滿分,其實很多人不能讀到頂尖大學是因為國文科,因為我們的課本太淺、太少,但現在學生沒有這麼多的時間讀《古文觀止》等等,這在語文教學產生很多的挫折感。

接著請看到研修說明 p9「特色」的第2行,這裡提到「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這句話是我們自己編的,還是原本就有這一句話?我覺得不夠美,為何積句跟積章是一樣的,如果這並不是一般講的,可能改成「因字而生句,累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會比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