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跟你有一面之緣,我在email上又繼續講,儘量不要講重複的。我先從我自己開始,我就算是開新創公司,但是問題還是人,這個人o不ok、做的事o不ok,我本身住在美國30年了,跟我做的事情無關的經歷我就不講。

  • 我12年開始到16年,我幫一個非營利機構負責全美國的專案,他們的專案是在山地雅各,他們是一個環保城市,我們在那邊推永續生活,永續生活對我們的定義來說,一定是無垃圾、吃得健康、減少碳足跡、省水、省電是一定要的,這個才是完整的生活方式。

  • 我們在這個社區裡面推圖書館,或者是學校的初中、高中及大學,還有包括老人中心,同樣的專案你的對象不同,你的接觸方式不一樣,所以基本上我在那邊做這樣的事情。

  • 我們做了之後,我也巡迴全美去推,然後就到一個段落,身體也出狀況了,沒想到現在會來跟你講話,沒想到會做個事情的,但是因為這樣的經驗,我本身很care,我很快就感覺過不了我自己這一關,怎麼這麼多人吃外食、吃得這麼不好。

  • 而且有那麼多一次性的……

  • 對,而且吃的質也那麼不好。

  • 我想要接地氣,想要在這邊落葉歸根了,所以我有參加台北市田園城市的規劃師,在那邊上了一年的課,在花博那邊,因為我本身不是做園藝,但是因為自己零垃圾的關係,所以我對於廚餘的處理,不管是家庭、公司或者是大場域滿有心得的,我媽媽是客家人,我想要尋根,多瞭解客家文化,媽媽已經走了,所以我就去客家文化的主題公園,來分享廚餘這一方面的處理方式,因此幫他們做了幾個大的橡膠圈,就可以處理大規模的枯枝落葉,還要運出去處理,當地就處理了,變成堆肥就可以拿來用,因此我做了這兩個自願者,學了這個。

  • 事實上我來來回回大概兩年的時間,剛回來待了一個月、兩個月及半年,即便過節都沒有回去,家人就跟我一起過,所以去年5月老實待著長期的,我很有計畫先去南部繞了一圈,因為我自己吃素、是吃有機的,我想要知道在臺灣如何好好吃素、有機素,然後菜是怎麼種出來的,因此我想找這個源頭,我就了一圈,從台中、彰化、屏東、台東,花蓮我本來就知道,但是沒有進去。

  • 到了台東我就很知道了,我們的有機農夫,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東最大的一家有機農場,是一個退伍的軍人,然後去農改場學了技術之後,跟原住民承租10公頃的地來種有機,每一天的行程是今天不亮就要起來,先去菜園裡面摘菜,洗了以後的早上,因為我去的時間是夏天的時間,所以早上就是洗,然黑出貨、送在地的宅配或者是裝箱,所以早上就處理出貨的事情。

  • 到了下午3點鐘才進田幹活,一直到晚上9點鐘帶著頭燈,回來還要再處理一些第二天的訂單、網路,還有發LINE、FB,好辛苦,要自己種、自己賣。因為承租的是二手的,所以有天災、農損的時候拿不到賠償。

  • 因為並不是原土地的持有人。

  • 這個你都知道的,所以很心疼,吃到他們種出來的菜,心很疼,怎麼這麼辛苦種這個菜,還要自己賣,還有很多人嚇到到市集裡面擺攤,看到從高雄來的、屏東來的,所以應該不要這麼辛苦。

  • 繞了一圈兩個月,我回到台北,兩、三個禮拜就知道問題在哪裡了,問題就是消費者,你不懂得好好吃這一些東西,然後再加上之前在email上有這麼大量的外食族,像早餐1,100萬、中餐1,600萬,然後又回到1,100萬,這麼多人要餐廳來做。

  • 這個跟韓國瑜有關係,不太認識這一些北漂到台北來的孩子,同樣是小資,賺的薪水一樣,如果台北有家的話,每一月口袋裡面會省多一點錢,晚上回去還可以吃到媽媽煮的飯,如果早一點回去的話。

  • 來租房子的這一些外地來的孩子,房租說不定1/3就去了,伙食也1/3(去了),這個是省著用,每一餐都能吃60、80的早餐,像100、120的晚餐,這樣也要吃掉8,000、1萬的,他只能吃這一些小食的東西,吃膩了也還要吃,因為沒得選擇,就是這一些東西,營養是不夠的、不均衡,就是顧肚子而已,一個月過一個月。

  • 我知道人應該怎麼吃東西,每一餐怎麼樣的營養該多少的份量,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吃,在不要製造污染的環境下培養飲食習慣,因此就落實到今天。我可以這麼講的是,我要做的事情是,年輕人不可以做,因為他們還活得不夠久,很多飲食的嘗試、過日子的方式知道,他們也不想知道,他人生有一些事,比如像大學剛畢業,人生剛起步,他們剛過的還不夠久。

  • 我要做的就是這個「1」,這個代表很多人的健康,也代表很多的財富,也代表政府的稅收,其實有很多的「1」,但是這都要從一個健康的人工作才會有後續,政府才收得到錢,今天這個人的健康沒有了,全部歸零,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也就是把「1」照顧好,把每個人的健康照顧好。

  • 我們今天的外食族,這個是長出來的五個社會問題,也就是一次性的社會垃圾,我上次有問過你是外食族嗎?你三餐在哪裡吃的?

  • 晚餐基本上都是外食。

  • 我下次來試試看,因為我已經試過很多人,他們怎麼吃外食,體會他們體會的。但是菜還是你自己選,是什麼樣的東西?

  • 是以那個餐廳離我家近的,然後可以用自行車運送,減少一些碳足跡。我是吃素居多,我不吃脊椎動物,所以等於家附近的一些……還是會注意到一些營養平衡,但是像您所說一次性垃圾,這個可能是目前為止做得最不好的,在這一點之上,每一次送來還是會附一些免洗餐具,那個碗雖然是紙做的,還是有一層塑膠的……

  • 所以塑化劑都吃進去了。

  • 我現在當然是……昨天也是受朋友啟發,才買了一些密封的那一種碗。

  • 外食有比較固定的店家,也有想說是不是直接放一組餐具在那邊,每次叫的時候都是用那個。

  • 我現在還要跟他談這個,但是我以前住花園新城的時候,是用這樣的方式,就是花園新城有一個Peace Cafe,他儘量不會用一次性的餐具。

  • 你也不去那裡吃,就是包飯,讓他送過來。

  • 或者是下班去外帶,現在的問題是外帶還是用一次性包裝,其實跟外送的本質上並沒有區別,所以重點還是在那個容器上,所以這個容器我才……其實PChome才剛買,今天會送來吧!(笑)

  • 事實上我知道現在有的公司,像平台上都有,廚房放了很多空的容器,要的就自己拿。

  • 這個是很好的習慣。

  • 再來是廚餘。因為這麼多的外食,這麼多超量的小吃、攤販,所以我們製造超乎常理多的廚餘,你自己吃沒吃完、剩的,店沒賣完的,豬都吃不完,我所知道的2/3都拿去燒了。

  • 因為廚餘跟垃圾,因為只能倒垃圾,而不能回收,所以你跟回收在一起燒的時候,因為會出水,所以會降低溫度,今天垃圾裡還有塑膠,骯髒的塑膠袋、盒子,塑膠的燃點沒有到800度的話,這應該是化石吧!它的戴奧辛就會被釋出來,本來也許燒到800了,雖然降低但是還是會釋放出來,所以事實上我是住在新店,我旁邊就是一個垃圾的焚化廠,你看不到,但是吸得到,所以廚餘直接影響到你的空氣。

  • 如果是埋在土裡的話會有甲烷,因為熱會有發酵的甲烷出來,就像你的屁一樣,二氧化碳20倍。

  • 第三個是身心靈……這一些孩子三餐是一個人吃,也會跟朋友一起,但是大部分是一個人本身。

  • 偶爾跟朋友。

  • 對,偶爾。所以快快吃,因為在外面,我都跟他們共桌,或者繼續玩手機,在那種狀態下吃的飲食,而不是一個吃飯的氛圍跟著親朋好友,就是孤食就對了。

  • 很明顯地,因為便宜、美味,所以年輕人在外面吃,家庭主婦也越來越少買菜了,早餐給錢,孩子在外面吃早餐,晚餐買便當回來,製造更多的一次性垃圾,也不會一家人圍在桌上吃便當吧!也是拿了便當就回房間或者是看電視。

  • 因為便當最方便了。

  • 你在家也是製造同樣的問題,而且是孤食。

  • 另外一個是健康的老人,走得動就出來吃,前兩天我刻意早一點去外面吃自助餐,那個時候是老人出來吃晚飯的時候,他們吃一個、帶一個,第二天就不出來了,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外食族人口,因此買菜的人越來越少。

  • 我們在這個地方創生、種有機,青年回鄉種有機,買的人越來越少,兩個是不配套的,因此種的人要自己賣,賣得很辛苦,如果送到通路的話,當成菜價在買,如果不買帳、不願意付有機的價錢的話。

  • 也是有一些有機綜合性的通路,像我禮拜一才到天和鮮物,他們在大直有一個可以吃有機的,同時是超市跟餐廳,那個餐廳當然是比較歐式的料理,所以讓人覺得值得那麼多錢,但是用的都是有機的。

  • 如你所講的,吃完之後也許會想要帶一些,但是帶一些好比像電鍋可以用的料理,比較不是用這一種素食或者是你剛剛講的慣行法的方式,因為就是標榜有機,所以我覺得這個也是有一些人正在往這個方向去選擇,當然還是不是大部分。

  • 不是結果,從後面結果倒回來看。這兩個月,我看到、參觀的,或者是在市場上看到他們來擺攤的,都是自己賣,如果經過通路賣的話,他們可以賺到合理的利潤,他們覺得值得、可以養家活口,為何要自己賣?一定是沒有達到平衡點。

  • 應該是說如果從消費端,好比像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去的話,當然會介紹一些契作或者是比較穩定的農友,他們都是用有機,至少是用友善的方式在做。

  • 就像你剛剛講的更多小農沒有進入這個體系,因為他的量不夠。

  • 所以量多、量少都要。

  • 接著是一整代人的健康,像年輕人、家庭,老的、少的都有,我們現在在推長照2.0,希望老人能夠健康的時間長一點。

  • 不管是哪一個族群,都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多一、兩餐自己料理,少吃一、兩餐,三餐可以減少到兩餐,兩餐減少到一餐的話,你的問題就縮小了很多。

  • 這個是我看到的問題。我聽了半年的講座,食農、有機及外食有關的政府部門辦的活動,聽完之後跟主管互動,都是正面的、都說該做,但是他們也只能答應或者只能配合那一個部分,如果這個是五個問題跟六個單位有關的話,他只能做1/6,沒有辦法一字翻轉。

  • 跨部會的話,也許有可能,但是原先我看到都沒有辦法。

  • 我的想法是,我用我的經驗及我的這一份熱心,我全部都做出來,做出來之後你看得到,它能夠work,而且可以翻轉這一些問題的話,看政府能夠怎麼樣接手或者是配合。

  • 把它放大,讓更多人知道有這一種創新?

  • 對,大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幫助最多的老百姓。我剛剛說過這三個族群,我剛剛想到藍海的做法,完全不走傳統的通路,完全都不一樣,我不用去找客戶,他們在哪、我就去哪,而且要一群一群的,所以這三群裡面,我當然優先照顧最大群、收入很有限的小資族群,我去他們工作的地方,我去他們住的地方。

  • 我會這樣開始,他們是外食族,怎麼講都是一樣,但是先跟你分享,你如何可以聰明吃外食,也就是你應該吃什麼東西、你在外面吃的時候就有一個guideline,你可以吃得好一點,你有主動權,而不是吃飽肚子,等一下有機會還可以分享一下,事實上我辦了五場,每一場都讓我學到經驗,要講到它的痛點,覺得可以來試試看。

  • 再來,我要用的工具,事實上就有這個東西,這個是我可以找到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料理,這個是悶燒罐,不光是保溫,而且可以悶燒,是雙層的不銹鋼,可以把東西從生的悶到熟的。

  • 如果你一頓飯,能夠吃一顆維他命就可以滿足你所有的營養,其實真的很省事。我今天要做的方式是,你沒有廚房,尤其那一些租房子的人根本沒有廚房,房東全部打通十個單位,廚房、客廳都沒有了,所以沒有廚房的情況之下,也沒有冰箱,你怎麼樣讓它自己料理簡單的早餐跟中餐?早餐、中餐可以輕食,不用吃大魚、大肉,晚餐也可以在外面吃,可以拿著罐子去裝,裝得熱騰騰的回來。

  • 所以不會有一次性的塑膠,該知道怎麼吃會選擇性地吃,簡單的自己料理,想吃豐富一點、口感好一點的去外面買,或者是拿著這個坐在店裡吃,當然大餐廳就不用帶了,大部分是吃小吃,就可以帶這個去。

  • 我買的也是差不多這兩個加起來的容量。

  • 這個是保溫,而且有附上湯匙。所以早餐弄完,來不及吃,就可以帶回去吃,女生都還願意做這一種事,但是男生不習慣,所以就設計成垂直的,放在裡面。

  • 看起來像水瓶。

  • 而且看起來很有質感,聖誕節才剛出來,出來之後就趕上舊曆年了,這個專案一開始就不要斷掉,假要放10天,我辦法、廠商都想好、找到了。所以工作坊完了之後,我事實上也有兩個group,我在Impact Group、Kafnu,Kafnu是一個新加坡的旅館集團,他們體制內創業,他想來做co-working,又把旅館經營融入在內,因此在林森東路跟復興南路的角落上,13層樓。

  • 我看到了,還不像一般的共同空間。

  • 空間有四層,中間有兩層不能算是背包客棧,也有一個房間。然後那一層就有客廳、廚房。

  • 樓上還有一層是gym,然後最上面一層是私人會所,可以辦大型活動,然後樓下是餐廳,而且因為很高檔,所以租金是最貴的,我想要從最高檔的開始,因為top down,那邊已經有一個group了,Impact Hub也是一個。

  • 加入會員之後,我每一個禮拜會開始教他們認識食材,這個禮拜是要教你蕎麥麵、芽菜,是適合用這個東西來料理,也就是每一次都會學到幾種食材,今天為何吃這一種東西,會告訴他道理及營養成分在哪裡。

  • 會根據廠商提供的食材,不管是乾的或者是新鮮的來設計成五餐或者是十餐的package,因為我想是五天,一次改一餐,然後再來改兩餐就是十餐。早餐配一次給你、中餐配一次給你,這些材料是互用的,因為一個東西不可能一次用完,但是每一次餐都一定會有平均的營養,會有蛋白質、蔬菜,以及看什麼樣的油。

  • 都可以常溫保存一個禮拜。

  • 對,像這樣的東西,我2/3是不需要冰箱,你要吃的時候泡水,知道這個是開水料理,這個難度最高,因為要溫度、冷藏,所以事實上這麼多的有機商店,包括全聯跟家樂福已經把有機菜帶到大街小巷了,就看這個點到復興南路,去那邊的有機店,我們這個group的都跟那一家店拿新鮮的食材。

  • 可以團購?

  • 對,所以團購的東西可以拿到7折的價錢。然後fresh produce,也就是要出菜那一天,每一週食譜出來之後,就請他們來,因為我們是團購,而且每一樣都有量,不一定給我折扣,但是給我點數,這樣子可以回饋給我們的member,我們下一次再買的時候,可以拿到更便宜的價錢,也就是就近,大概是1/3,2/3是我來handle。

  • 所以食譜出來了,菜也搞定了之後,我會把每一個食譜錄1分鐘的錄影帶傳到LINE群組或者是手機裡面,他們每個禮拜快閃拿菜之後有了食材、工具、食譜,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做,因為每個人三餐的吃飯時間是不一樣的,portable、flexible是他們可以handle的方式,基本上是這樣的專案,所以我會把它帶到co-working去,我會帶到社會住宅,我會把它帶到大公司,說不定我們在這一方面會有一些交集的。

  • 這樣的做法是符合SDG 13,事實上還有,但是這兩個是最直接的,其他還有間接的。這個是消費者這一端我要幫助的年輕人、外食族,我們在採購這一端,因為用團購的方式,所以我會優先考慮,有很多的選擇,但是我會優先考慮,它本身也是一個社會企業,像米會考慮用東豐的,事實上慈心做驗證的,他們的員工都吃這一家米,我也試過,是最好吃的,他們的東西除了東西好之外,他們自己做有機堆肥。

  • 不是那麼熟悉。

  • 這個我講一講,因為太特別了。整個東部他們要做有機的,他們是有機的農場變成合作社,如果他們要種的話,用的有機肥是從西部買,然後再運過去,他們是一個leader,所以很早就看到這個問題,每一家農夫,他們種完稻米打出來的糠本來都是燒掉或者是丟掉的,他們菌種發酵,然後變成有機堆肥,還有動物性的糞便在裡面,變成有機肥之後再賣回去,他們現在是60幾個小農在做大的合作社,他們自己也種,叫做東豐米,東豐是全部的,他們自己也有田種,他們也是碾米廠,其他的老農種完之後把米交給他,然後打下來的殼就拿來做堆肥。

  • 做好的肥料就送到田邊,自己來拿都不用,到這一季收成以後,米再送來,我再把這個肥料的錢扣掉。

  • 這個非常好。

  • 這絕對是永續。而且他們的碾米廠,人家只做一道,他們做四道,打的比方,但是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因此會那麼好跟碾米的技術有關係。

  • 你把所有的東西都解決,他就乖乖種就好了,你就賣給我,我來賣,所以大家叫做動豐米,所以我要選的廠商是像這樣子的。

  • 我再舉一個例子,因為我要提供有機豆漿、豆腐,你知道禾乃川嗎?

  • 你們有沒有聽過中都合農?

  • 是「中都農合」。(笑)

  • 你知道他的故事嗎?

  • 這個是很好的社會企業。他們的醬油還不夠好吃、麵條還不夠Q,但是要幫,還有改進的空間。

  • 他們的啤酒不錯。請繼續(笑)。

  • 他們也賣黃豆。我們要吃有機的素,一定要吃芽菜,這個就是肉,而且要不同顏色的芽菜,所以我會用綠藤生機的芽菜。

  • 舉一個例子來說,他們全部都是臺灣種的,因為臺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多,所以我一定要選,除了有機的社會企業,還是用本地種的小麥、黃豆,我們進口99%是最多的,進口量是最大的。

  • 同時,我們的米是百分之百自給自足,所以我要提倡米食文化,我們的菜單要儘量用米粉、板條來做的東西來設計菜單,也就是提倡米的用量,這個是我會優先考慮的。

  • 另外,這個是SDGs的,也就是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因此已經有三個了。

  • 每個禮拜出菜的菜單我就跳過。

  • 帶了工作坊,每個禮拜出菜、給他菜單還不夠,他自己過日子,所以我每個月會有一堂永續生活的小聚,一方面是一起煮一餐不一樣的,也就是共煮了,然後每一次會有一個主題,會讓你得癌症就是塑膠袋、殺蟲劑、微波爐、鹽、油及糖。

  • 再來,這個讓你知道,你自己就會看了,看這一些很好的罐子,如何再來使用,我在Impact Hub已經做了,看如何發芽菜,這個是可以重複使用,並不是只發一次,發了芽菜又可以吃,就是少花一點錢買菜,在整個過程中又很療癒。

  • 另外,我也會教他們怎麼樣用我們做出來的廚餘,拿來做堆肥土,在桌上就可以做了,因為他們就是一個人,還有很多不同的課程,可以是活動、講座,同時也可以帶到農地去參訪,幫農夫參與他的農事或者參訪。

  • 目前我現在還是在試營運階段,我希望在不同的場域可以做圓型出來,會自己來經營這樣子的場域,因為我要碰到最多的年輕人,現在在co-working也會去健身房,所以我希望這整個推廣的進度是從點到線到面,台北市12個區,我希望將來12個區都有自己的點、base在那邊。

  • 每一個區會有很多企業、社會住宅,所以我有一個點的話,不一定每一次都要到co-working去,尤其我現在是在Impact Hub,這畢竟不是我的場次,如果要辦活動的話,是要付錢,或者擔心會用我的水、電了,所以做了之後就還是要有自己的點,因此我們希望台北市有12個點,這12個點可以有這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是每一個人都會用得到的,不一定在自己的點,可以去別的點、不同的空間,然後在每一個空間都可以做這個事情。

  • 可以在健身房做完以後就可以在那邊吃他的東西了,咖啡店喝完咖啡也可以在那邊吃,這個是我們空間營造的特色,共同工作空間當然是可以。這三個空間因為性質跟大小不同,所以共享空間除了自主之外,還有講座之外,我們還可以辦工作坊,這個是很自然的。

  • 像coffee shop的話,我們可以辦一些餐會,因為希望在很特別的場域或者是我們自己的member要聚餐的話,可以在coffee shop或者是獨立書店,這個是開在一起的。

  • 第三個,健身房的話,場域空間比較大,我們可以辦展覽或者是活動。

  • 所以都是多元的,每一個人都想要有這樣的空間。

  • 你在美國待的時候,有沒有聽過在舊金山聽過826 Valencia?

  • 就是教一些寫作技巧,給一些弱勢失學或者是教育程度比較……

  • 所以都是作家?

  • 你知道他們第一個點怎麼開起來的?

  • 826 Valencia是在大街上,所以你一定要開店,但是明明是自願的教孩子唸書,因此一個店要做成店面,他們賣什麼你知道嗎?他們賣海盜的東西,這個很吸引孩子。

  • 一個主題。

  • 對。他們自2002年開始,後來做開來之後,全國八個城市都有,也就是826 Valencia。接著有各種主題,其實是吸引孩子為主,但是他們太有名了,所以可以自負盈虧了,因為賣的東西可以維持他們的開銷,所以我也是用這樣的idea來經營這樣的空間,並給他們方便。

  • 主要是你給他一個定點、有伴跟族群,大家都會變成自願者來加入這個專案。所以像剛剛講的十二區及雙北六都。

  • 我不知道你聽起來的感覺怎麼樣,至少我覺得他是投資很少的,一開始我在哪都可以開始,他們都在那等我了,不用找客人,你要找一個新的創業或者是任何的銷售行業,最難的是找客戶,所以投資很少,很容易達到損益平衡點,只要你出菜,我們收一部分的手續費,我們就打平了,很容易永續經營。

  • 這個是照顧城市外食年輕人,那頭是照顧返鄉的農青。

  • 這個到今年1月7日為止,全臺灣所有的社會住宅的專案,這一些城市在規劃、興建、完工總共會蓋5萬多個單位,已經完工的,台北市有這三個,這是正在興建中,規劃了很多。

  • 所以我剛剛說要先做原型的話,我的co-working,社會住宅優先考慮的是健康公共住宅,那一位掌門人是做景觀設計公司的,也都打過照面,在都更會議的時候都見過,看是不是可以幫我們牽線,看能不能有這樣的媒合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也就是正式地介紹一下,帶到健康公共住宅,他們有507個單位,那個地方都去過了,左邊一棟是老人日照中心,右邊是托兒所,樓上都是公寓,起碼2/3都是年輕人在住,這樣更方便了,他們也有公共空間讓我辦講座、活動,因此第一個是健康公共住宅。

  • 這個這個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 都已經完工也住進去了,在南京三民那一站。

  • 我比較有接觸到的,是林口世大運選手村。

  • 那個我也有興趣。那個已經開始入住了嗎?怎麼沒有在新北市裡面呢?

  • 那應該是跟中央合作的一個計畫。

  • 屬於新北或者是桃園?

  • 在新北裡面沒有它,好大喔!我去過了,30幾棟。

  • 我會這樣講是裡面比較像新創的氣氛,因為夠大,所以有一部分其實是提供給想要運用那個地方來做一些實驗性質的,不管是數位方面的或者是做一些物聯網方面等等,因為夠大,所以裡面還附設了類似像新創基地的東西,所以你的兩個考慮要一起滿足。

  • 因為那個專案太大了,我有考慮把office弄到那邊去。

  • 我覺得這個是滿有趣的情況,並不是從社宅切入,而是比較高端的co-working space切入,但是因為又坐落在社會住宅裡面,所以等於會自己輻射出去。

  • 我要從裡面找我的團隊,我如果需要太多的人來找我這樣的工作,台北有12個區要有人在那邊,像還要有雙北跟六都,要從年輕人找我的團隊,事實上已經開始了,Impact Hub越來越有人興趣。

  • 你知道嗎?年輕人吃最不夠的是水果跟蔬菜,所以很多人便秘,有一個女孩子,一個禮拜都出不來,那一天上完我的「聰明吃外食」的課試了,按照那個比例來試,然後就出來了,開始正常了,因此她很用力在幫我介紹,不管是她認識的或者是她的客戶,說不定她將來也是我的團隊,因為她是在做branding,所以新北跟台北市的社會住宅,看有怎麼樣的機會可以連結。

  • 像12個區裡面有什麼樣的企業可以帶進去?我知道大公司有自己的餐廳,我今天可以跟他們的經理講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一個空間,也就是你們的員工可以大部分的時間去餐廳吃,也可以到這一間用這個東西自己料理,學著自己照顧自己,不要只是離開這個建築物之後就吃完,而且一個人將來會變成兩個人,兩個人會變成一個家庭,自己先改好生活習慣,將來他的家跟後代才會吃得很健康,這個是很長期的。

  • 像我剛剛講的那幾個年輕人都是從澳門出來的,他們說可以幫我介紹到澳門辦一個工作坊,他覺得他們每個人都很需要,因為都是外食族,都是在新光三越的美食街吃飯,因此看看這一方面有什麼樣的聯想,我希望不同的產業都能夠有一家,因為這個產業進去一家的話,其他就靠口碑傳了,都是在12區裡面,因此3個場域結合在一起,如果又定點的話又更容易做了。

  • 你是先找這一些種子的推廣者嗎?而不是要自己跑每一種行業,因為每一個打入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 現在先把原型做出來,我的團隊要開始了,我那個感覺出來了,我希望co-working一個場域,社會住宅一個場域,然後企業一個場域,我先各做一個出來,所以這樣就有一個可以show,然後每一個裡面再深耕,還有企業當中不同的做,但是每一個場域,我先做一個原型出來。如果要我hire來做的話,他們將來也會變成我的團隊,同時也會用實習生開始,然後有了收入之後,再請其他的人。

  • 我們這邊其實是有一個專案,就是專門跟這一些各大企業,尤其是本來就已經有對社會企業採購(有興趣),因為我們每一年都會辦buying power的獎,去年是1.6億,反正誰買到100萬,我就出來頒獎。

  • 今年很像很熱烈,所以要買到500萬我才出來頒獎。

  • 這個可以算採購嗎?

  • 這當然是。因為是他的企業裡面,本來就有像員工的福利社,或者是員工本來就有一個自己組織起來消費的行動,只要在他的那個場域,不一定要跟你批貨,他還是可以算是這個企業的行動。

  • 是員工自己買單、自己買菜、自己做。

  • 這個我理解,就是要某種MOU的方式去進行。

  • 我要講的是即使暫時還是員工個別的行動,如果有他的老闆支持,好比像他老闆自己看了媒合會之後,他覺得很有意思,等於就分享給他的企業員工,這樣的話,至少一開始幫你導入的那個團隊,比較容易找得到,比起個別的人去串聯來講,他是比較快的。

  • 我們在這邊有一個專案,我們叫做「社創中心」,也就是這個地方有一個進駐團隊的program,也就是到2月18日截止,你可以來,當然不保證會上,但是如果有的話,等於從現在到年底,一方面我們這邊是共同公共空間,主要是有廚房,這個廚房是滿好用的。

  • 第二,我們做的事情其實是跟之前已經有打過這一些關係的,去介紹你的理念,就是我們會有跟企業的媒合會,我覺得這個可能比起co-working space或者是廚房更重要,尤其是你要打入企業端的話,是在一個感覺上至少政府有一定正當性的場域。

  •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apply,如果有的話,我們來媒合這一些東西是有一個既定的常軌,就不會現在想到誰、那個想到誰,由這邊的團隊按照這樣的情況去挑適合的企業去媒合。

  • 林口那邊的話,我現在……

  • 我現在來這邊辦活動,你覺得呢?

  • 你有apply林口那邊的……

  • 我覺得多送件也不會怎麼樣,因為這邊也有所謂的虛擬進駐,就是可以用這邊媒合的資源跟空間,但是不需要把這邊當辦公室,這個是一個可能性,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子,但是至少當你在講這部分媒合的時候,這個部分是我們這邊輔導本來就會做的事情,就比起單點要來的有正當性。

  • 所以你們上一期已經快要結束了?

  • 我們現在正在apply,到2月18日。

  • 上期已經結業了。這一次當然主要包含銀髮、長照、環保、食農等等的這一些。

  • 我屬於哪一個?

  • 都是。我們只要講到SDGs扣合越多就越有機會,因為我們希望在每一個團隊裡面都解決超過一項的永續發展目標,這樣子的話,我們比較容易搭配綜效。

  • 如果是來十個,但是每一個專注在一項,但又不重疊,反而很難去做媒合,所以像你這樣子同時解決三個的,其實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樣子我們可以在這三個上面分別去找不同的媒合資源。

  • 瞭解,這樣機會更多。

  • 到什麼時候?

  • 所以有虛擬進駐?

  • 其實我還沒有看簡章,但是負責的同仁在這裡,就坐在我們隔壁。(笑)

  • 我現在趕快來看一下。

  • 最後一章是,我的短、中、長期目標,就是幫年輕人重新建立正確的觀念,不管你自己弄或者是在外面吃,你可以吃到該吃的東西,幫他們上路。我的短、中、長都是結合在一起的,短期先幫年輕人;第二階段是家庭;然後是健康老人,因為健康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技巧。

  • 同時,短、中、長期先是外食族,我第一次就跟你提說將來是不是可以建立地方創生的共享平台,因為我們要買、那邊要賣,然後能夠把它媒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平台,就不要個別去找了,他們不要個別出來講,我也不要個別去找廠商的這樣平台,特別是給這個目的的。

  • 我希望將來每一個點都會變成一站式的永續生活基地,只有發展成一個生活型態,就這樣發展。

  • 我剛剛查了一下,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分虛擬,就是都不在這邊,跟實體每週、每一天都在這邊,我們是按照實際的需求,是以每週至少有兩天來這邊,不管你是使用這邊的空間辦活動或者怎麼樣,至少每一週有兩天看得到你的情況,不一定是全天。

  • 公司登記可以在這邊?

  • 你目前公司登記在?

  • 我現在是在Impact Hub。

  • 你放在那邊有什麼問題嗎?

  • 我那邊是要付房租,要付錢的。

  • 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登記公司,我記得還不行,因為這邊的使照等等還在處理。

  • 但是我想這個是比較ok,因為臺灣也有很多這一種也可以借用的地方,這個還好,反正線上簡章大概都有。

  • 所以這一期是六個月嗎?

  • 這一期到年底,好像比六個月長一些。

  • 網上可以看到嗎?

  • 就找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從網站也好、臉書也好,都可以連到這個地方,試試看。但是我覺得這個概念本身是很有延伸性的,你現在是按照這個的特性,以及你剛開始機構的特性,但是只要有聽過這個idea,然後認同的,其實之後我覺得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會出現,我覺得那個就是看到每一個地方種子的團隊自己要怎麼樣發展它。

  • 所以我會覺得現在重點倒比較是先讓大家看到即使小規模,但是真的對於團結這一些都是自己吃東西的人是有力量的,這個故事出去之後,我覺得其他這一個部分很可能是早期參與者會幫你想辦法的,倒不需要現在就去想說之後到六都會怎麼樣,因為一定會不一樣。

  • 就是一個goal,就看怎麼走到那。我的團隊都是我的會員,他們已經體會過了,他們的人生、身體被翻轉了,再加上這個團隊,進來之後知道該怎麼做,就是每一天不斷地分享他的故事就好了。

  • 對,沒錯,很棒。

  • 門檻不高,但是做法不一樣,所以我不覺得這個是很容易被複製的。

  • 而且就算用不同的方式被複製,那也是對環境有好處。

  • 我們要拿菜,也不會charge 人家40%或30%,我們可能就是15%。

  • 我理解。其實是靠成本的減少來達到模式的擴散。

  • 因為團購,所以消費者也受惠,我可以永續,就幫到農夫了。

  • 真的很棒。

  • 所以這個現在還不能買嗎?

  • 你上次跟我說你來這邊中午都吃Pizza。

  • 周三晚上是吃Pizza。中午是叫Uber Eats,也是有一些一次性的……

  • 你們這一梯次的人都還在這裡對不對?

  • 我不確定這一梯次什麼時候結案。

  • 他們還在這邊進出?

  • 當然,還有辦活動。

  • 我可以來這邊辦一場?

  • 可以,你就直接申請。

  • 這邊辦公的人?

  • 主要是有這個廚房?

  • 對,主要是有廚房。

  • 沒有廚房也沒有關係,我們本來就不靠爐子的,但是要有飲水機,開水就好了。

  • 我們都有。

  • 我可以跟誰安排這個事情?

  • 這裡的辦公室同仁,你打電話來就是他們在接,也有場地審核流程,還有專線電話。

  • 我的對象是這裡面進出的人。

  • 你也可以是對外部,都沒有問題的。

  • 我目前是私人的部分。對外沒有辦法供菜,一定要彼此綁在一起的。

  • 這邊的也快要結束了,所以倒不一定之後都會在這邊出入,所以有一個可能性是,不管你來這邊與否,反正這邊的新一期開始的時候,至少這一組人會在這邊10個月,不如等揭曉的時候,可能3月左右,就幫新的一批的人,不管是不是團隊的一部分,就做一次說明,我覺得這樣子比較好。

  • 而且10個月真的滿長的,可以反覆說明。

  • 陪著他們走,太多的不方便,也沒有辦法克服。

  • 沒錯,謝謝。

  • 所以至少還有一件事要拜託政委,就是我剛剛所說的社會企業,我知道對象,也知道公司,但是能夠幫我們牽一個線嗎?因為他們人都已經進駐進去了,那個是準備好的,健康國宅。

  • 我不認識健康國宅的人,我當然可以看一下,但是以我所知,那個是地方政府的專案,其實我並沒有那麼深的連結,我剛剛稍微找了一下,但是我跟他們之前並沒有共同做過任何活動。

  • 沒關係,我找台北市的話,應該找哪一個單位?不是都更吧!

  • 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真的像3月在這邊辦說明會或者是對這邊團隊的,然後你就邀你想要擴散的人來,等於是你的目標是對這裡或者你的目標是對某個剛剛講的,像你可以邀想要擴散關鍵決策者來參加。

  • 即使他不來,他派下屬來,至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至少有看到同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這樣子他的說服力比較高,如果一個比較抽象的,就是完全靠簡報之類的話,比較難想像那個影響力長的樣子。

  • 所以我的建議並不是去用簡報說,那不一定有太好的印象,反而他來,然後自己吃過一頓,發現真的什麼是很好的,即使不太記得你的理念,東西好吃總會記得,這個是滿重要的。

  • 如果他不知道東西好吃的話,其實理念講再多,也不一定記得,好不好?

  • 試試看,我們這個廚房歡迎使用。

  • 好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