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們今天一樣準時開始,因為現在已經10月了,已經進入選舉前兩個月,所以正式進入「Join」沒有連署案的月份,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今天沒有任何要投票的部分,但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國發會有非常多個報告案,我們等一下可以稍微拿今天的時間檢視一下之前包含參與式預算的想法或是回應參採情形的功能,又或者是青年團隊對於介面優化想法等等的部分,國發會大概都會提出一些報告案,當然這些都是報告案,所以意思是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丟到sli.do上、可以匿名丟,或者之後有隨時想到什麼,可以在email或者是PO.chat提出都可以。

  • 今天的sli.do是「1071001」,一開始在歷次協作會議報告之前,PDIS有兩個簡單的報告案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就請致翔先。

  • 我先就上次的月會狀況(報告),上次有請各位報名加拿大工作坊的行程,目前先簡單說一下已知的狀況,那一天的行程會在11月5日至11月9日,就是週一至五的時間,前面應該是工作坊,後面是另外一個FWD50的活動。

  • 曾私訊表示有興趣的包含農委會、陸委會、國防部三個部會,如果還有任何同仁有興趣的話,請告訴我,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會在這三個部會當中選適合的PO出席這一場的會議,到時比較詳細的時間、地點及議程都出來的時候,我們再用mail的方式寄給大家。

  • 接下來再請蔡琬梅幫我們報告一下,她陪同唐鳳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說明我國是全球落實SDGs重要夥伴的情況。

  • 大家好,我是琬梅,政委辦公室的同事,這個標題我用了兩個「#」,分別是「UN SDGs」、「TaiwanCanHelp」,這一次唐委員其實是配合外交部去推案,我們在聯合國大會開議期間——這個星期是聯合國大會——在全球盛會要發生之前,我們到紐約去幫外交部宣傳一個主要的訊息,就是臺灣可以作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目標」一個很重要、很值得信賴的夥伴,所以兩個很重要的「#」,我們這次把它定調成「TaiwanCanHelp」,是幫忙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

  • 其實這一次去聯合國總部紐約做的事很多、很多,在短短的五天四夜,政委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話,因為政委的東西非常新穎,也非常引人目光及焦點,所以大家聽了政委的演講及介紹臺灣在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社會創新、開放政府數位治理及公民參與,甚至是在座各位親身經歷過的公民審議式民主,如何在討論及協作的過程中產出理性、而不會傷害到任何一個領域的公共政策形成過程,政委都有詳細地說明。

  • 主要的對象及目標如同PPT所說的,是紐約各界及聯合國相關社群,各界包含了學界、僑界,甚至是社會創新的夥伴們、商界,聯合國相關社群,比如像經濟社會理事會,甚至是聯合國邀請過來當作現身說法社創的模範青年,甚至是友邦的代表,我們都有接觸,重要的訊息是「臺灣可以作為全球落實SDGs重要夥伴」,包含政委到哥倫比亞大學、也到紐約大學演講,還有一個滿具有代表性的是「Asia Society」,在紐約是一個很重鎮之外的傳統智庫。

  • 在亞洲協會演講的時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會晤是跟美國前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Daniel Russel見面及會談,這樣的拜會像聯合國記者協會、Freedom House、紐約社創公司、大紐約地區第二代、第三代的華裔僑界,甚至是主流青年都有接觸,也有接受媒體專訪。公開的部分,政委都非常努力,而且即時就會做成逐字稿,都放在網站上,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PDIS的網站上看或者是閱讀。

  • 接下來是照片的分享,像這一場是在紐約大學,跟政委合照的這一位是歐巴馬前總統的首席,應該是副資訊長,提出要推動「開放政府」四個字的最重要靈魂幕僚,叫做Beth Noveck,她現在在紐約大學任教,邀請唐政委去演講。接著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照片,跟data science的博士對談,所以紐約兩個很重要的大學我們都去了。

  • 接著是在紐約辦事處大廳所辦並跟青年的對談,現場也有四位委員,包含徐永明委員、林靜儀委員、陳曼麗委員及李麗芬委員,政委身上穿的是這一次主軸要推的訊息,她身上的圓圈是SDGs 十七個顏色串成一圈,下面是「TaiwanCanHelp」,就是這一次外交部推案的主軸,其實「TaiwanCanHelp」是很簡單的口號,也許大家會覺得不是很catch,但其實它的概念就是要成為永續發展目標的夥伴,我們真的可以幫忙。

  • 接著是一些活動的照片,外交部這一次也派了一個小編隨行,每一場公開的活動都透過網路直播出去,可以讓不在紐約或者是對於政委活動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即時收看。

  • 政委也是一樣,把SDG的衣服穿在身上,我們有特別訂作一件彩色的、一件黑白的,還有接受「美國之音」的專訪。這是在紐約的亞洲智庫,右下角跟政委所照的是美國國務院前東亞助理國務卿Daniel Russel。

  • 很簡短跟大家介紹一下紐約之行,其實有一些比較實質、臺灣在外交上推動永續發展目標到底可以做什麼的例子及發想,像很多人都會詬病說錢都不知道花在什麼地方,像區塊鏈或者是背後的技術是分帳式帳本,雖然不是辦公室或是現在討論的主要要點,但臺灣在這一方面其實討論滿蓬勃發展的,技術、人才及經驗也都有,所以如果援外的資源花在什麼地方,可以透過分散式技術帳本記錄起來,而不會遭人篡改,對於援贈及受援的國家都是一個方式。這是其中一個有關於臺灣如何作為永續發展目標可以做的一個貢獻之一的例子,這一次我們去紐約有收到一些建議與需求。

  • 接著,這一次PO月會或者是PO月會都在討論的案子,甚至是兩年來的經驗,其實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股大家對我們的肯定跟小流行,已經有人來邀約把我們的經驗編入教材,所以大家的辛苦是有被肯定,透過政委每一次的出國,我們都有把大家的經驗分享帶出去,有遇到重要的朋友告訴我們是不是可以寫入教材,這個是滿令人值得雀躍的事情。

  • 大家可以想像寫入教材是可以用這一種方式走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雖然是聯合國提出來的,這麼龐大的機構其實方方面面底下很多專業的人士,甚至是民間參與的人士並不是對於SDG有非常深入及廣泛地瞭解,所以教材下一步最重要的還是對於推廣我們要怎麼樣去認知永續發展及社會中的意識。

  • 公民參與政策跟PO的經驗,與永續發展有什麼關係?大家可以想一想,因為我們把每一個人都當作stakeholders,我們彼此合作、產出共識的過程中,其實是不會傷害到任何一方的利益,就跟SDGs 17目標象徵的意義是一樣的,不會傷害環境、以人為本的精神,是一個和諧的概念,所以大家每一天生活中實踐的公民討論、公民政策參與制定,其實都是跟SDGs相關。

  • 以上跟各位分享。

  • 上一次跟大家分享開放政府聯盟,因為他們是區域全球會議放在韓國首爾,我們也很高興,雖然我們還不是正式的會員,但是亞太區的負責人有來邀請我們去首爾演講,時間是11月5日、6日,題材是希望我們可以跟他們分享「Deliberative Decision-Making」,如果大家有興趣,會後可以來找我們,如果你有這個勇氣、熱情想要分享臺灣的經驗,從亞太地區散播到全球的話,這個是很好的場域,OGP是11月5日、6日在首爾的區域會議。

  • 謝謝琬梅。

  • 剛剛簡報裡面有一張是我有show三個SDG 17的分項目表,也就是右上角這一張,因為Beth現在除了是教授之外,她還是紐澤西州所謂的「創新長」,她才擔任這個位置不久,不過也是要推行類似現在在做這一套的事情,所以簡單來講,合作這一個教材,第一個用戶是紐澤西州的公務員,第二個才會是國會圖書館對於美國各個議員跟助理的訓練課程,第三個才是剛剛提到的各種國際組織的具體合作案。

  • 這個都是在永續發展的脈絡底下,那三個icon是17.18項,也就是確保資料品質的一致性,17.17項是確保我們跟公民社會是對等合作技術,17.6項是把我們釋出來一些價值的方法,發展中的國家不需要每一年付很高昂的授權費給我們,可以在本地運用這樣的創新,因為這一次國合會的負責人有去,我們會把接下來的東西把國合會變成對外提供的東西之一,以上是補充到這裡。

  • 看有沒有想要詢問或者是討論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都還好的話,我們就往下。

  • 接下來照著議程走,有關於PO報告接下來協作會議的歷次報告,先請法務部報告「司法警察案」。

  • 法務部報告,9月21日雖然開議,但是這個案還是沒有列為優先法案,我們還在觀察,以上報告,謝謝。

  • 接下來請序號37,有關於衛福部「新一代國家健保憑證」。

  • 這一個案子已經走到第三次的協作會議,明天會是政委跟健保署副署長定期的會議,所以目前還在進行中,正在準備第三次的協作會議。

  • 謝謝衛福部。

  • 第二個報告案是之前有發過電子郵件給各位,接下來的預定可能召開的三場協作會議,在信中有帶到因為過去參與協作會議的形式是請各位旁聽或者是進一步擔任參與分組討論的成員,我們接下來希望更進一步一點。

  • 如果各位PO願意的話,我們可以讓各位PO試著當小桌長,並不會讓任何PO都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當小桌長,還是會有人員陪同,我們會一起處理當時分組討論的狀況;另外一個部分是,擔任小桌長除了例行的協作會議必須召開兩次的正式會議,分別是會前會跟當天的協作會議之外,小桌長可能還要再出席其他兩個場合,一個是議題手冊編撰的成果確認,因為會議上會發放議題手冊,所以小桌長對於議題手冊要比較瞭解,比較方便在分組討論的時候帶領大家一起來做。

  • 另外,在正式會議之前我們會有沙盤推演,這個沙盤推演也希望小桌長在場,如果有任何的突發狀況,我們也比較知道怎麼做因應,以上說明。

  • 有沒有什麼想要討論或者是提出的?

  • 我們今天應該沒有討論及投票的部分。

  • 請大家當作沒有看到。

  • 本來投票的這一段時間,國發會看起來有三個報告案,我們就不要耽擱太多時間,等一下進行的方式是,如果國發會在報告的時候,先稍微講一下希望聽到什麼東西,有沒有什麼想要提到具體的看法、意見之類的,每一個案報告完之後,大家稍微花費1、2分鐘想一下,再進入下一個報告案,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先到報告議題。

  • 政委、各位大家好,報告一是「人別驗證功能及參與式預算提供服務」。我們當初會提這個報告案是跟各部會宣達,在參與平台有增加這兩個功能,其實在107年年初就已經完成了,我大概先說明一下人別驗證功能,這個功能主要是透過戶政系統來進行人別驗證,當初我們預計在今年初就可以提供使用,因為整個測試及相關作業流程,一直到今年年初才完成,戶政司這邊也在9月18日行文給各機關開放申請戶政系統的資料驗證服務。

  • 關於這部分的進度,國發會已經著手研擬使用戶政系統的作業規範,完整之後我們會給戶政司進行申請。

  • 有關於人別驗證功能,是可以提供參與平台上「提點子」的提案及附議,還有「眾開講」上面的議題徵詢意向調查,還有參與式預算的應用,如果各部會未來有想要使用這兩項功能的話,歡迎洽國發會,我們會協助各機關來辦理。

  • 第二,參與平台上的參與預算功能,這項功能在去年已經完成,我們已經推動各縣市政府導入使用,現在已經有新北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導入了,如新北市政府在9月17日召開記者會已經正式實施參與式預算的線上投票,但是他們現在認證方式是用批次的,也就是投票完之後再把資料轉給新北市政府,他們再自行做驗證。台南市政府是介接是民卡資料驗證,以上報告。

  • 所以有沒有什麼哪一些問題?

  • 中央部會在推參與式預算是只有文化部,我不知道其他部會有沒有類似參與式預算?文化部主要是跟社區發展協會那一塊相關,因為長久以來文化部負責推動這個,他們從105年、106年就結合基層鄉鎮市區公所,他們有提到未來會使用此參與式預算服務。

  • 有關於特定議定調查這一塊,那個是談滿久,主要地方政府的需求,中央部會還沒有聽過這個聲音,主要的需一開始的發想,是從高雄市的大林蒲遷村調查開始,因為大林埔遷村意向調查,受限於實體、現場投標沒有辦法接觸到設籍當地的投票人,因為不在當地居住,所以他們一開始有在找是不是可以做網路投票的,應該是在105年底的事情,後面才有作為參與式預算輔助功能(網路投票)的規劃。

  • 人別驗證這一塊主要是搭配戶政司的計畫,剛有提到9月中戶政司已開放申請,把後台那邊有開放各部會提供申請,實際上我們當然是希望透過這一些系統,以參與式預算來講,民眾使用身分證及出生年月日的資料來驗證,因為參與式預算會涉及到特定地區的人才能投票。

  • 目前在eID的基礎建設沒有完成以前,除了健保卡以外,其他完全做不到人別驗證,但是這個實際上還是比較偏向變通的方式,如通過自然人憑證驗證,因僅有5百萬餘人有自然人憑證,實際應用上有局限性,如果要推上去還是有問題。做參與式投票驗證,因為目前基礎環境尚未完備及普及性,因此才會有透過戶政系統的驗證的設計。

  • 各位可以發想,像特定議題、特定的地區可以做特定的調查都歡迎,也就是線上的系統調查。像衛福部在做衛生福利試辦都從離島開始,像以前健保就從澎湖縣開始,特定議題要當試辦做意向調查或者是示範性的時候,希望透過這個機制做意向調查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服務。

  • 未來有eID可以上線的時候,當然可以更精準掌握到任何人投票的意向行為,以上說明。

  • 簡單來講兩點:

  • 一個是想問各部會除了文化部之外,有沒有其他這一種不管是參與式預算或者是特定地方性的意見徵集,當然這個徵集是綁預算、政策的這一些東西,如果覺得這個平台提供這樣的功能可以成為其中一個環節的話,很歡迎提出來,平台功能是可以改的。

  • 第二,如果看了這個之後,不一定是參與式預算,而是任何新的想像,也歡迎隨時提出來,因此歡迎大家在sli.do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想一下可以怎麼用。

  • 以我所知,教育部其實是有一個學生會的參與式預算培訓,一直培養有能力run參與式預算的人才,目前還是各地方縣市用得比較多,比較沒有中央部會在run,如果有興趣的話,其實我們也可以參考很多,最近滿多有創意的參與式預算,像桃園是讓在那邊的移工,像四個不同國家的移工來討論要用什麼樣的方式讓移工過得比較開心,最後第一年是泰拳比賽還是什麼之類的,所以他們分桌討論的時候,就有非常多翻譯的人員,不然大家都講本國的語言,其實無形之中也讓他們覺得政府不是把他們當作外人一樣,而是當作市政的參與者,所以我覺得那是滿好的例子,當然有關地方施政的話,議員一定會說為什麼讓外地人來投,這個就是國發會為何要建立這樣的平台,大家如果有什麼想法都很歡迎提出來。

  • 有人問說是不是這個人的人別確認之後,好比有五歲以下的小孩,這種比較是身分,也就是串他的家族,你知道我的意思嗎?像現在要問公拖或是什麼政策。

  • 這是技術問題,可調查地區特定的人,只能再往下續問,我們第一個是先驗證身分,是不是特定的身分,也就是戶籍上某一個地區的人,後面才會往下續問,那個可以用搭配問卷的方式來處理,但是沒有辦法一開始綁定這個人是有醫生資格,因為現在目前是連結到戶政機關的系統。

  • 戶政機關的系統沒有職業別,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的,但是可以進去以後來問他的行為。

  • 如果亂寫的話,你沒有辦法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對不對?

  • sli.do上問是不是醫生,不管是不是衛福部的醫事人員或者是國稅局那邊才能知道他的實際職業別,有沒有五歲以下,那個戶役政可以處理的,只是要不要接及是否給接而已,之前有討論過嗎?

  • 沒有。因為我們參與式預算,一般是十六歲或特定的年齡層以上,剛好比較特殊,有提到五歲以下。但是這一個部分還是屬於個人,變成是親屬關聯,也不在當初驗證的範圍底下。

  • 是不是可以反過來問,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其實有這一些人的名冊或者是這一些人的資料,可以用後台介接的方式,好比像現在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本來就有這樣的人的名冊,這一些人不管是用居住地價姓名,我這邊給一個API,讓你在徵詢的時候串回來,這樣有可能嗎?

  • 可以。目前內政部戶政司那邊的介接還沒有上,主要是時程關係,目前兩個縣市,一個是桃園、另外一個是台南,台南跟桃園實際上都要介接市民卡,因為是從他們的戶政那邊轉到市民卡,整個機制是ok,因此介接由連結戶政資料就轉到市民卡資料。

  • 聽起來只要你提供接口,目前都是批次?

  • 你即時給資料,然後確認是否有身分別,只要確認是否有身分別的資料庫,只要網址給國發會,然後就機器對機器?

  • 我們不想保留太多的個資。

  • 理論上都沒有給你?

  • 基本上是給一個代碼。

  • 就回答這一位朋友的問題,民眾也許還是會懷疑做問問卷之後,身分會外洩,在身分驗證的欄位去講說身分判斷是由什麼單位去做成,這個平台本身不會儲存任何的資料,事實上平台本來就會有隱私權聲明,你們改了嗎?也就是有關於人別驗證的部分。

  • 目前都是照舊。

  • 我想這個也許可以稍微檢視一下,你們隱私權保護及資安政策裡面,本來好像沒有提到任何人別驗證的部分,所以也許如果不太麻煩的話,也許隱私權及資安政策裡面可以加一個專章,這樣的好處是,如果大家有疑慮的話,至少那個徵詢的單位可以引用這一頁,說明「個資不會存在國發會的電腦裡面,也不會有外洩的問題」,這樣大家會比較放心一點,謝謝。

  • 看大家有沒有其他想要提出來或者是詢問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都還好的話,就報告案。

  • 政委、各位PO、先進大家好,報告案第二個配合教育部青年署107年青年團隊政策好點子競賽,本會以深化公共策政網路參與為題,請青年團隊就平臺改善提出建議。

  • 主要是希望青年團隊就平臺民眾「提點子」提議情形,還有「眾開講」機關跟民眾互動的部分,提供相關的建議,本次有七組的青年團隊參加,經過初審、複審及決算之後,由「嘿嘿嘿嘿」青年團隊的「大眾普利思」獲得優勝,青年團隊之簡報如附件,另需於10月12日前回覆青年署,我們針對青年團隊所提建議之參採情形,請切到簡報的部分。

  • 會針對簡報建議項目,對參採、不參採的部分來說明,先從機關面的部分來說,機關面的部分是希望「提點子」的內容之後續執行情形移到「來監督」之功能頁面,因「來監督」是行政院之各項列管計畫,考量民眾「提點子」之建議將難以直接對應到行政院之各項列管計畫,因此本項將回應青年團隊不建議納入修正,但是仍希望由機關「提點子」回應改善的部分來著手。

  • 有關於宣傳成效的部分,希望設立LINE跟APP的功能,或配合各地設展來作宣傳,目前已有臉書的之推廣,且因用LINE跟APP之建置將有人力及預算面的考量,故暫時沒有納入考量。

  • 在機關使用意願低的部份,建議開設網路平臺教學的部分,因目前已有開辦工作坊,這個部分將以工作坊調整來思考。在機關評核部份,因為每個部會的案件量不同,考量部會業務差異,比較難有效且公平的進行評核,因此會再詢問青年團隊之修正建議或其他的想法後,再決定是否納入施政參考。

  • 在回應民眾接受度低的部分,簡報提出是希望可以增加一些法規的補充,因為在機關回應的部分有分檢核沒有進入附議及成案後機關回應的部分,想請教部會對於機關回應格式的調整是不是有相關的建議。而在增設專家解說部分,因為團隊建議對於沒有進入檢核的部分邀請專家來說明,或是不進入檢核的回應來列點說明。因為大部分沒有進入檢核的案件,有些是非行政院的權責,有些是重複提案,這部份將會詢問青年團隊後,再決定是否納入施政參考。

  • 對於民眾「提點子」的部分,青年團隊發現民眾提案過於簡略或者是對部份民眾具網路操作使用門檻,又或者是沒有誘因,因此導致民眾提案意願比較低落,青年團隊建議可於提案增加標示說明範例,或者是提供輔導或問卷的方式來改善民眾的提案品質。

  • 就青年團隊的建議中,目前可以直接納入的有首頁簡圖的超連結,還有改善填答方式,可以標示增加文字說明或提供優良案例來讓民眾參考。另外青年團隊提供智慧查找建議,但因智慧查找功能之實際操作是以法條的案例來回推可以找到哪些相關的機關,然而大部分的民眾提案是從生活不便利或是請求補助方面來撰寫,若此一部分要與智慧查找相互對應的話,將請青年團隊來進行相關的補充。

  • 青年團隊希望設紙本問卷及機關輔導給想法的建議,在紙本問卷的部分,因為平臺其實是網路參與平臺,且機關其實已經有很多跟民眾互動的方式,像公聽會、說明會等等,而平臺成立之初是希望可以觸及到網路上的使用群眾,考量機關在實體與民眾互動面,已經許多原本管道與途徑,而且使用紙本跟網路參與的立意宗旨不太符合,所以這一項我們基本上不納入。

  • 給想法的部分是,目前平臺已經有協作討論,民眾希望進入檢核提議,機關應該要成立專責團隊給予輔導,因為這部分會有人力、預算的考量,所以暫時沒有納入,以上是整個民眾在「提點子」、「眾開講」改善建議當中提的建議的說明。

  • 因為10月12日要回應教育部青年署,所以如果各部會的PO有相關的建議,麻煩各位在10月5日以前email給我,謝謝。

  • 所以聽起來有納入的部分,主要是介面及動線上的一些排列,所有跟各部會有關係的、有改變到各部會PO相關流程的都沒有參採,聽起來是這個意思(笑),應該沒有錯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意見,這個是年輕人用類似服務設計的模式,用他們自己的習慣去做。

  • 我聽起來沒有參採改變使用習慣之外,還有一個是LINE幫助機器人,還有一個是等於用裝在手機上,類似像把網頁包裝變成APP,這個並不是因為流程會改,而是因為花錢,這兩個是因為預算的關係,並不是不好的主意,所以希望團隊看到逐字稿的時候可以安慰一點。

  • 大家有沒有其他想法,或者是覺得剛才提的可以再補充?

  • 我沒有要針對原本的提案回覆,但是已經講到介面,我可以順帶一體,剛好我們家暑假的時候有跟幾個署、PO有在討論一件事,一樣是針對部會正式回應格式的部分,有沒有打算做一些調整?

  • 初衷是我們嘗試把過去的案例、完全沒有看過的,給署的同仁看完之後,大家最大的心得是太長了,都沒有看到三排情形就沒有耐心,氣憤的情緒就高漲了,有一個想法是,目前看下去會沒有耐心,也跟目前的欄位,大家都很熟悉我們的順序是四個,第一個是研商辦理情形、參採辦理情形、第四個是後續推動規劃,大部分的情況都會開始從法規有這個、幾年開始這個,一路到參採情形,後面有一些單位是20頁,到第10頁以後才會有參採情形。

  • 一個大方向的想法,並不是那麼精確,但是提出來給大家討論,我們有在思考,如果不動這四個欄位的順序之下,你去把參採情況放在最前面,這個是一個改法,是不是可以在最前面有一個類似摘要的欄位,但是這個欄位,我覺得可以看各單位習慣的做法,有一種方式是不做強制的選擇,前面也不要再安一個名字,也就是在前面有一個空白的欄位,也就是在前面寫一段話,把最重要的參採情形放在最前面,然後再講遠古時代的分析說明。

  • 這個是我們幾個署、部PO在討論時有討論這一件事,我們有提出來給大家參考,我們希望有這樣的功能。

  • 大家最不花力氣,而且可以回溯既往的做法其實等於是Peggy所說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到機關回應時,其實會有一個按下去才展開全部的部分,最便宜的做法,我覺得是在這邊就不要show分析說明,這邊就show參採情形,但是當你按閱讀之後就從「分析說明」看起,這樣大家最不需要有任何作業的做法,而且從國發會的角度來看,其實也不困難,因為只要找到「參採情形」那一段就好了。

  • 前面還要加一段快速摘要的話,作業量會增加,那一段沒有寫好的話,記者就只抄那一段,我這邊的具體建議是,是不是回應日期、回應機關,然後就是參採情形,當然可以在視覺上,也許前面「…」,後面「…」,前面折紙、後面折紙,也就是一大段文章先給你看,然後再上下展開,這個是CSS的東西,不需要動到後端的程式。

  • 我覺得參採情形先看到,大家比較有耐心,就可以先把分析說明看完。

  • sli.do上有兩個問題,有一個朋友表達「集點換獎品的做法,這恐怕會吸引到很奇怪的部分,會造成奇怪的連署結果」。

  • 其實有各種利誘來達成連署的目標,我們之前接近快兩年前有開過一次會議,也就是各位PO出席第一次會議,也就是用廣告或者是送東西的方式,連署是不是不算?

  • (眾人皆無意見)

  • 當時的結論是,根本沒有辦法確定哪一些人是看廣告來的,所以就算了。

  • 但如果平台自己去獎勵特定連署案的話,這個意義比較說不過去,大家會覺得有樣學樣,我也覺得不一定需要這樣子,就看大家覺得怎麼樣。

  • 另外一位應該……是上一個題目,也就是人別確認或者是yes or no,國發會有沒有一套說明書?如果我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我可以拿OAS3(OpenAPI Spec)的說明拿給我的廠商,說只要實作長這樣子的API,國發會就可以介接,就不用一個個打電話call你們?

  • 跟戶政的介接其實比較嚴謹,因為要申請VPN。

  • 跟桃園的?

  • 跟台南市目前也是這個模式,但是不是走VPN。

  • 瞭解,是走HTTPS。至於這一段通訊的API可以記下來,可以用OAS3的方式,等於一個技術文件發布,各位PO們真的回去要用的話,不用打電話來問,至少可以拿給廠商說「實作這個就可以了」,可以嗎?

  • 看有沒有其他要提出來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還有報告三。

  • 有關於參與平台成案回應參採情形功能調整。依2月28日PO的會議結論「成案議題權責部會於Join平臺回應為「將民眾提議納入研究」等,經一定時程始有具體成果者,請國發會建立管考機制,於回應後每半年追蹤處理進程,並提本會議報告。」目前功能的規劃說明如下。

  • 本會先就成案已回應的案件,區分參採、部分參採及納入研議並列入後續追蹤等樣態,詳細列表如附件,請部會參閱。

  • 在參採、不參採的部分比較明確,就是回應的時候,是不是全案參採或全案不參採,而在部分參採的部分,因為有的案件,民眾的訴求可能有兩、三項,有一部分是參採、一部分是不參採,或是機關在回應的時候,有的是納入研議、有的已經現有法規規範,如果整體回應部份涵蓋各種情形,列為部分參採。

  • 但有另一部份的機關的回應,是將提案內容列為未來後續規劃考量或審慎評估,這一個部分就會納入研議進行後續追蹤,請各位參閱附件4,並確認初步勾選的內容是否正確,若需修正,請於10月15日前提出。

  • 目前平臺功能正在修正,爾後有新增之機關回應時,麻煩機關於回應時一併於平臺勾選是參採情形。另外,有些政策一開始的時候是納入研議,但是經研議或調整後,為參採之案例,平臺亦開放修改,像教育部之前有一個案子有關於教師費的,在106年11月9日時之回應是需報行政院核定後實施,回應時會勾選「納入後續追蹤」,而在107年7月16日已納入參採,機關在更新回應時,便可在平臺調整參採情形之選取,以上報告。

  • sli.do上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有具體成果,像本來的研議,現在變成參採了,這個是要追蹤多久或者是多少次,不過我的理解是你們的功能是把本來有的,也就是有進度來回應的這個功能有一個很明確的標示,也就是這個進度的意思是什麼,干涉或者是影響到本來的題目要追蹤多少次的這一件事,還是有的?請跟我們說明一下。

  • 2月提到的是,如果是研議中,政策當中如果是參採跟完全不參採是很明確的東西,研議中是不是會有一個研議的進度到哪裡,當初就有提到半年瞭解一下進度,有一點類似追蹤目前的辦理情形。

  • 當初在實施要點規定當中,是比較具體的東西出來,讓民眾瞭解政府實際上在推動或研議的進度,並不是像以前在回民意信箱說會納入參採,但是實際上後續研議結果有參採、沒有參採並不會再回信給民眾。當時是比較明確說上次(2月)有決議,因此就瞭解一下,看目前研議的進度是到哪裡,在網路上回應民眾,當初的想法是這樣。

  • 有一些議題會涉及到四項或五項議題(訴求),跟民眾做一些釐清或者是訴求的時候,也就是有很多細項,同仁報告的是,以這個案子來講是參採或是部分參採,但是這樣就沒有辦法很精確,像四項訴求,這個是參採、那個是不參採,就針對某一項訴求後面的處理程序。

  • 以前這邊提的是整合案子來看待這一件事,如果要以各訴求管理,就要麻煩各位,你們在回應的時候,就要拉出來看那一項是參採或者是不參採。

  • 簡單來講有三個訴求,我們經過六十天之後,參採了兩個,另外一個回應中,因此你會希望這一個部會回兩次,等於第一個是參採,然後他說:「我參採了訴求一跟訴求二,另外一個是研議中」,也就是參採的部分打一包、不參採的部分打一包,研議中的打一包,參採是回應三個。

  • 這樣「部分參採」還有意義嗎?嗯,我覺得這樣還是有意義,像只有一個訴求,也就是要1塊只給5毛,這就是部分參採?

  • 這四種都是針對裡面各項獨立的具體訴求,有些訴求有參採,打一包回應,有一些不參採的打一包回應,1元給5毛的,所有其他都用研議中來回應,大部分的提案其實只有一項訴求的話,就跟現在的做法是完全相同的,是這樣嗎?

  • 裡面如果是持續追蹤,然後就研議中,過了半年,只要有新的進度,不一定是參採或者是不參採,希望半年之後再回來一次,也就是做了哪一些是去擴大研議,當然這半年來事實上事情沒有發生,像司法警察那一案的話,大概也不用特別再回來回應,因為一次說這半年都沒有做,好像也沒有對。

  • 也就是有發生事情,這五千人都不知道再回來,到最後決定再參採或不參採,然後就結束了,所以並不會沒有重點。

  • 有一位朋友說「已經有相關政策、民眾可以逕行運用,跟『不參採』好像有點距離」,這個有沒有什麼想法?好像現在已經提了一個,但是這個並不用提,因為事情就是這樣,這個不是不參採才對嗎?

  • 民眾提的訴求跟政府的政策事實上是一致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要用參採或者是不參採。像機車改裝的時候,事實上交通部是用目前的法規跟民眾說明,實際上這一題在成案滿意調查是相對低的。

  • 我提的意思是,交通部認為你提的訴求,現有的法規實際上是可以執行的,但是民眾認為你的法規執行跟落實到地方,因為改裝的過程中,常常被抓,落實是有很大的距離,因此他認為不應該用法條來回應目前我的訴求,中間一方面認為現有已經有規定了,但是民眾認為縱使有規定,但是做法實際上並沒有這麼開放,因此是不是只有參採、不參採,也就是跟政策方向一致、已在推了。

  • 另外一個是有一點像釐清,比如民眾誤解,不知道政府在推行,像衛福部就認為都可進入附議,因為民眾有關於政策的時候,希望部會成案的過程,讓民眾瞭解政府實際上的作為跟民眾的訴求是一致的。

  • 我不知道兩位PO有沒有處理到這一案,以我的理解,聯繫提案人之後是列了一堆要改裝的部分,目前的規則是不能改的,像周距改長的,有一些是不能改的,那個是部分參採嗎?我不知道交通部的想法。

  • 這個沒有特別的想法,本來有一些政策的規劃是有一些可行,其實也沒有禁止,可能在意的是實務執行上的問題。

  • 有些確實是一些研擬上來講,絕對還不適宜開放的,其實我個人覺得這一種分類是很困擾的,有沒有可能比較簡單化一點,因為分了好幾種,大家在想說講的這一句話到底算哪一種,看一看都不參採就不用追蹤,好像不是這樣子。

  • 如果都不參採,後面也不用追蹤。

  • 是不是有可能簡化一點,也就是覺得種類很多。

  • 我聽起來,確實要1元只給5毛的情況,我們也可以說只給5毛,之後也就是5毛了,這樣當然是部分參採,這樣沒有問題。如果後來變成1元,也可以變成「全部參採」。

  • 但並不是「勾部分參採,後來就一定要追蹤」,沒有這樣的問題。

  • 如果這邊的提案有既定立場,然後有某個程度重疊,那就是「部分參採」,也不用割成兩塊,一塊參採、一塊不參採,我覺得大家都省一點力氣。

  • 有一位協辦機關問,我們是交給主辦去回嗎?主辦去回幫我們勾,我們是作建議嗎?

  • 目前是以主辦機關來回應,彙整是主辦機關。

  • 各回一次,這個是大家都很有經驗了,協辦到底是否算參採,我們尊重主辦機關的裁量,但是協辦機關很明顯提供資料的話,其實也不需要告訴主辦機關這個算不算參採,但是如果有相關的建議還是建議主辦機關,不過最後還是他說了算,但是這個沒有什麼問題。

  • 有些朋友說「有些政策規劃是來來去去很難定」,如果現在回應不參採,現在兩個月回來參採,會不會有一點U-turn的狀況發生,我不知道國發會在規劃介面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本來不參採,後來參採了,有沒有比較不奇怪的方法?

  • 如果原來不參採,後來改參採,這個有政策上的轉折,我們是在談研擬中,如果不參採會不會改參採,實際上應該也可以,我們沒有強制部會來這邊作回應。

  • 我可不可以作一個具體的建議,好比像把不參採改成「暫不參採」之類的,要凹也比較好凹,你知道我的意思嗎?你講暫不參採,後來參採,大家覺得很奇怪,但是你現在改不參採,然後後來參採,所以是不是加一個「暫」,就說「暫時參採」,我覺得至少閱讀起來比較不會那麼不順。

  • 可是不參採還是需要的,像要退稅那一案就是「不參採」,而不是「暫不參採」。

  • 但我覺得不需要去寫「永不參採」,你知道我的意思嗎?我記得是退稅那一案,財政部的回應是「等真的稅入大於稅出、國債也還清的時候,再回來想這一件事」,是這樣吧!

  • 所以可見並不是永不參採,而是哪一天沒有赤字、國債還完了,那可以來考慮一下。

  • 有一些是跟學理及政府運作的方式是完全不相容?

  • 這樣檢核就不會過了,檢核讓他過的,當然理論上他不違憲、理論上我們做得到,他沒有違反物理定律。

  • 但確實好比像退稅案,對不起,我一直舉這一個案子,但是它就是要實際到變成國債還完了、有多的錢可以退稅。

  • 雖然可見的未來可能看不到,但是我們現在蓋一個「永不參採」有一點奇怪,好像不是這樣,所以可以有一個「暫不參採」。

  • 當如果稅收真的多出來,也就是多一個預算的話,並不是財政部去回應這個,整個以往的概念來講,就是國發會規劃消費卷,又或者是主計總處。

  • 確實,如果有稅出非常少、稅入非常多的那一天,這也不會是財政部來回應。

  • 但是沒有說永不參採的情況,也就是說這個前提永遠不會達成,我覺得反而也會衍生額外的爭議,所以我覺得如果可以用「暫不參採」的話,是不是先試試看。

  • 有人問暫不參採是不是不追蹤?對,就不用了,除非事情有一些變化,忽然變成部分或者是全部參採,才需要回來讓大家知道,不然就跟現在一樣,六十天回應暫不參採,就這樣子了,所以有變化才會回來。

  • 研議很久了怎麼辦?每半年有新進度就回來報告嗎?聽起來是這個意思,如果半年來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就算了。

  • 原則上是通知過來看一下,沒有就像剛剛講沒有就沒有。

  • 如果完全沒有,你發一封給五千人說都沒有發生,這大概沒有什麼好處,如果有任何相關的事情,就提醒一下,也有朋友說讓業務單位更認真看待,也有朋友說沒有辦法具體回應,我們就部分參採。

  • 有一位朋友問說「原不參採,但是政策改變,但是改變的時候還不確定參不參採」,也就是要擴大討論或者是怎麼樣,也就是u-turn正在右轉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先回應一次,對外表示重新「納入研議」,這個系統應該做得到,那就這樣,至少可以兩次右轉,感覺上稍微smooth一點。

  • 也有一位朋友在回應的時候考慮紅綠燈,也就是把具體訴求切成幾個小塊,有一些是參採,有一些沒有辦法,有一些是在研議中,如果可以很明確切成這三塊的話,甚至回應的時候就直接回三次,這個滿具體的一件事,這個是不是表示我們參採部分跟暫不參採要用顏色區分?我想這個交給專業的網站團隊來規劃這一件事。

  • 我想確認一下,因為事前有先問一下國發會,就是這個分類是我們自己內部追蹤用的分類,或者是前台民眾也看得到的分類?

  • 政委也有提到參採與否是不是要用顏色來區分,我先講一下這個是我個人的想法,大家可以知道光是討論什麼,什麼是參採、不參採及部分參採,其實大家的定義就不一樣,我會比較傾向這個分類是留在內部的追蹤,而不是留給外部的民眾看,這個爭議 上比較小一點。

  • 第二,剛剛高分有提到,我想再確認一次社會影響跟業務單位如何看待這一件事,所謂研議中半年的追蹤一次,具體的方式是像剛剛所說的,是用email的形式嗎?是用email寄給PO,這個清單可以請你們確認一下,大概具體的流程,目前已經有一些想法可以比較明確的話,也可以讓我們知道一下,我們比較有心理準備。

  • 第三,還是要繞回一些很無聊的細節,以下的例子我不知道該如何分類。舉例來講:有一些情況是當初希望立法的方式來處理,標題就是要訂法,但是談完之後,我們覺得比較希望用行政命令來處理,跟原本的想法有沒有落差?反而強度比較大,但是最後以個人來講是免為接受,以方法的部分來處理問題,像這樣的部分是部分參採嗎?對我來講,區分上有一點困難。

  • 再者,有一些情況是提案本身,像高分提到認知是錯的,所以提了一個無法真正落實的東西,因為他的認知就是錯的,所以後來跟他溝通完之後,我們提了一個另外比較想要的方案,提案人個人已經接受了,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訴求本身錯誤的情況下,我要怎麼樣分類到這幾個分類?這是會碰到一些實務操作的問題。

  • 半年追蹤通知方法是技術問題,是不是可以先回答?

  • 我們還是用電子郵件通知,因為通知PO跟通知機關,因為有時機關回應不見得是PO,原來上面回應是用通知。

  • 另外我們回應的,不管現在標成什麼,我們是完全只有後台看到吧?

  • 或者是前台的參採情形在展開之前,我們剛剛說會show參採情形,你要押一個戳印上去,或者是把參採情形那一欄要加一個小標記,或是目前是什麼情況?

  • 機關在回應的參採情形,比如上面都標示,比如訴求一什麼、訴求二是什麼,事實上都很明確,只是在後台裡面所謂剛才提到參採、部分參採那一塊,事實上是只有機關在後台看到,並不會在前台顯示。

  •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你標了一個「暫不參採」,媒體就報導「○○部:暫不參採」的這一個問題,我們講的都是後台的設定。

  • 我想,要留一個「暫不參採」和「研議中」的區別,是因為每案的窗口不像PO這麼穩定,可能已經過了半年是不同的人了,如果是完整的紀錄,我想大家在措詞上也會比較容易一點。

  • 前台唯一的改變,也就是參採的情形比較醒目,然後按了之後再展開到分析說明,其他的是前台不變。

  • 看大家有沒有要提出來的?

  • 所以我們就在後台自己分類?

  • 對。這個不可能分到很細,如果真的要分到很細的話,就是用純文字說明,會變成和現在一樣。

  • 我們來這邊有討論,就會變成PO自己會把關,因為其實大家都討論到,一些部分參採的情況,要列為「研議中」才會繼續追蹤,列為「部分參採」就不會被追蹤,這到底要不要繼續追蹤,其實掌握在PO自己的手上。

  • 沒錯,就是看你要不要追蹤,來決定標成「部分/全部/暫不參採」或是標成「研議中」。

  • 所以「研議中」的意思是半年之後還想聽到它,標成「部分/全部/暫不參採」的話,半年之後可能就不用特別追蹤了。

  • 看大家有沒有要提出來討論或者是分享的部分?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差不多一個小時結束會議……

  • ……還有討論案。

  • 那進討論案。

  • 這個是提請討論的,提點子驗證在7月2日有調整為類實名制的做法,以前驗證確認是用手機或電子郵件擇一回傳,像手機就回傳驗證碼,用電子郵件就要按一個按鍵回傳,就等於附議成功。

  • 主要是從去年時區案開始,2個對立的提案,爭議性很大,有一點類似雙方不同立場的動員,然後就衍生到質疑對方有多重附議的情形。今年4月11日實施要點修訂公告,提議及附議要先用手機跟電子郵件登錄,一次性認證後才能提議及附議。

  • 驗證的方式,是用open ID或者是自己的電子郵件,那個實際上是綁帳號,但是後面一定要做兩個驗證,要確認電子郵件是不是正確的,另外一個是要用手機驗證,因為手機為類實名制,所以可以找得到人。

  • 目前驗證到現在,已完成的門號是8萬4,000名,也就是7月4日到9月20日,部分重複驗證的情形,因為主要後面手機是單一的,電子郵件實際上是開放,只是綁手機驗證,但是電子郵件是多重的,而且有部分的議題是涉及到學生,高中生幾乎都有手機,但是國中以下的那一個階段,其實部分學生是有手機的。考量一個是弱勢家戶及學生,還有一個是資深公民,當初沒有綁那麼緊,也就是一個手機連結一個電子郵件,變成一個手機可以連結到多個電子郵件,就會有剛才談的一個手機有多重電子郵件的情形。

  • 我們內部討論說未來是不是單一個議題,如果這個議題是以手機計算附議,但是最多一個手機有六個附議人,因此在附議時,就提醒已經超過這一則有多次議題情形。這個又不方便對外說明平台允許一個人投六次,就像改版前可以用三個Open ID用的時候,提議者或附議者在做串聯附議的時候,就曾說平台允許一個人附議三次云云。今年因選舉因素,11月26日提點子重新上線的時候,看看是不是要一個手機帳號最多連結六個或者是三個電子郵件帳號。

  • 使用手機登錄驗證會有一些反彈,也收過幾次客服信件,表示真的沒有手機的現象,因此想聽聽各位的意見,看看未來是不是一個手機綁六個?因為全國家戶平均人口數是2.7人,依照戶政司的統計資料裡面,全國家戶平均是2.7人,因此是直接用6人,看看有沒有要調整的,以上。

  • 我想一個手機綁七百五十八個帳號當然不行,不能讓這樣的情況繼續存在。

  • 至於實際綁定的戶數,我想問客服收到的,是他自己沒有手機,又或者是連他的家人都沒有手機?這個是兩個不同情況。

  • 他沒有手機。

  • 但是他可以找有手機的朋友?

  • 一定可以找得到,除非他沒有朋友。

  • 本日金句是「要有手機,就找朋友」。(笑)

  • 有人問說是不是要去「眾開講」徵詢意見,國發會的立場是不想把這一件事搞大,如果大家都知道可以綁定五個電郵的話,每個人就都來註冊五個帳號。

  • 因為我剛剛看這個附件,其實大部分都是一對一,一對二的情況,其實已經不到5%,也就是已經非常少了,一對三、一對四已經可以快要不計的情況,目前一對一是7萬個左右,也就是6萬9,000個,一對二是2,200,接下來幾百個而已,感覺上不管是開放三個或者是四個或者是到六個,其實影響的人沒有很多了。

  • 就看大家有沒有特別的意見?因為剛剛講到平均家戶人口數那個是很好的evidence,我們可以直接說綁定二點七個,也就是三個門號。

  • 因為這樣子有人問為什麼,就可以說確定家戶是二點七個,等以後人口方案有成效再來增加。(笑)

  • 有朋友認為1對1是實際一點,最多是三個,確實,我也覺得超過三個已經不好defense。

  • 有一位朋友突然打了一個廣告說g0v summit歡迎大家報名,PDIS有三個議程,Peggy會當主持人,從國發會的網站報名的話,國發會會幫大家出錢,也就是公務同仁可以免費參加,所以還不錯,事實上那個門票是滿貴的,感謝國發會。

  • 好像只有四十個國發會的名額,所以如果真的超過的話,我不知道會不會追加,但是目前已經三百多名報名了,所以還滿值得去的,一張去是2,000元,所以感謝國發會。

  • 有一位朋友問說我summit要講的主題是什麼,我剛剛講的是「邁向數位國家的想像」、「推動國家數位轉型想像」會跟加拿大也是類似加拿大政府裡面公共創新的人,還有跟法國的一個教授討論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跟其他國家,就是法國跟加拿大有什麼不一樣,大概是這樣子。但是我那一場比較無聊,比較有趣的是馬克、雨蒼、芳睿據說會當場吵架,去討論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挑戰與展望,我是第二天,Peggy會同時主持社群參政的那一軌,我覺得那一軌比較有趣,可以去聽。

  • 我們認為所有的人都會去政委那一場,所以在你一開始演講的那一句話就說「歡迎到隔壁」。

  • 這一軌上午是「你的明白並不是我的明白」,包含「vTaiwan」、芳睿、沃草,還有一個「Sense..tw」,也就是所有做這一種知情討論會有一個大亂鬥,下午的時候會有科技跟選舉相關的一些議題,我覺得這一些都滿有意思。

  • 再往下是Peggy主持的那一場,包含了做資料開放的王向榮、投票指南的駱勁成,以及臺灣公務力量的理事長MH。

  • 為什麼Peggy是主持人而不是講者,這我就不知道了(笑),但我覺得那一場會滿精彩的,我在數位國家那一場會說「請大家到隔壁去」。

  • 如果有朋友們想要去的話,請善用國發會四十幾張免費的票,盡可能善用資源。如果有非公務員的朋友,也可以線上報名。

  • 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意見的話,今天會議就到這裡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