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員,大家好,今天主要說明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在國際與國內的發展,也是台灣生醫科研的危機與契機。

  • 簡報分成五個部分,首先簡單介紹3R原則,其次說明臺灣使用實驗動物的狀況,第三是國際替代方案發展現況,第四是發展替代方案相關技術藍圖,第五是臺灣的危機與契機。

  • 動物實驗3R原則是1959年英國科學家所提出,就是「取代(Replace)」、「減量(Reduce)」、及實驗「精緻化(Refine)」。

  • 臺灣現有208間機構使用動物,最多的是專科以上學校,其次是試驗研究機構,其他包括醫院、生物藥廠、藥物工廠等。 不含胚胎,一年大概使用107萬隻活體動物,包含大小鼠、魚、雞、鴨、兔等。以研究計畫數量來看的話,醫學研究計畫最多,占65%,其次是藥物、疫苗類19%,像健康食品、農業研究及教學訓練等。

  • 國際上,自3R原則被提出之後,大概從1962年開始替代方案的研究就已逐漸成形,1986年歐盟規定動物實驗應以替代方案優先,真的沒有的話,才可以利用活體動物實驗。

  • 目前很多國家陸續成立替代方案研究推廣中心,都屬於國家級,像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巴西等。

  • 荷蘭則是從經濟發展、創新科技的角度在考量動物實驗這件事,2016年12月他們公布了一份報告,目標是要在2025年領先全球廢除動物實驗。

  • 加拿大認為動物模式已經不能再作為研究的黃金準則了,未來要轉變成以人體研究模式為黃金準則,目標是在2040年。

  • 美國NIH很心痛地發現一個新藥的研發,從一開始的篩選,通過層層篩檢,包括臨床前的動物試驗,到最後做人體試驗、上市,過程需要漫長十四年的時間,而且平均一個藥品要投入超過20億美金的研究成本,失敗率則是超過95%。

  • NIH指出,藥品研發進入臨床實驗後,大概有60%會因無效而被淘汰,也就是在動物實驗的時候發現有效,但是人體實驗沒有效。30%則是動物身上沒有毒性,在人類身上實驗卻發現有毒性,又被淘汰。

  • NIH因此發展Tissue Chip的研究,利用晶片上的人體細胞,模擬、了解藥物或化學毒物在人體器官的作用機制。並取代動物實驗。從2012年開始,初始經費是5年7,000萬美金,終級目標則是要建立晶片上的人類(human-on-a-chip)。

  • 世界生命科學動物利用與替代大會,簡稱「WC」,最早1993年是WC1,到去(2017)年是W10,大約每三年舉辦一次。每次都吸引世界各國發展替代方案的科學家與會。WC10已超過上千人參與,八百篇論文摘要、三百五十篇的壁報論文發表,六十多個討論或發表平台、九個研究主題。WC12會在2020年於荷蘭舉行。

  • 從WC10上千篇的摘要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有十幾個替代方案的核心技術,像人體細胞培養、3D人體細胞、器官晶片Organ on Chip、微流體、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還有其他的技術,像高速藥物篩選系統,是運用機械手臂跟電腦運算去篩選藥物的東西。還有電腦模擬及系統生物學等等的方法。

  • 回到台灣,2012年本會(EAST)首度倡議政府應設置「動物實驗非活體替代方案研發確效推廣中心」(3R中心),但政府並未重視。至今,台灣研究人員僅在WC9(2014)發表二篇口頭論文跟一篇壁報論文,在WC10(2017)也只有一篇口頭論文發表,跟韓國、日本、新加坡、大陸相比,我們遠遠落後。

  • 農委會其實意識到替代方案的重要性,去年動保科派員參加WC10後,也想促成設置3R中心,計畫提出後,卻被行政院科技會報打回票。

  • 臺灣其實不是沒有研發替代方案的潛力。例如科技部成立的iPSC,誘導型多功能幹細胞技術沒有問題。食工所也有幹細胞資料庫。

  • 中研院的基因體研究中心,有HTS,而且是超高速,目的是建立化合物資料庫。

  • 國衛院也有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應用電腦篩選合適藥物。

  • 3月底在生醫年會上,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曾發表壁報論文,利用人體皮膚細胞進行刺激性實驗。而人體皮膚的來源是工研院生醫醫材研究所的產品。

  • 國衛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引進美國或歐洲化合物毒性資料庫,也與高醫大共同發展出一套資料庫,研究化合物跟疾病之間的關聯。另外國衛院、中研院、清大、交大、成大共同研究大數據、系統生物學等。

  • 國外應用在研發替代方案的核心技術,臺灣幾乎都有。

  • 對,只是沒有用在替代。

  • 前陣子科技部公布了一個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請大家來提案。

  • 這個計畫其實是很適合的,因為要跨領域。我們想辦法鼓勵學者提案,得到的反應卻是,因為上面沒有寫「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研發」,提了也沒用,浪費時間。

  • 這個就是跨領域社會創新,我們現在講社會創新的意思是民間覺得新的技術,並不是只是為了產業服務,而是為了新的社會關係服務,新的社會關係有各種各樣,像空總這個地方,整天都有人在講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新的社會關係,但像這樣子動物是不是算在社會裡面,這其實是一個大家長期在倡議的事情,因為我們並沒有像德國的憲法,直接把生命權入憲,所以其實我們在講社會的時候,它的邊界每個人是不一樣的,因此才會變成在審查的時候,我們往往要特別加上「社會與自然」、「社會與環境」、「社會與生態系」,大家才會覺得動物在裡面。

  • 從我的角度來看,社會的關係也包含人與動物的關係,我要講這並不是在憲法或法律層次被肯認的一個見解,但你還是可以包裝成生技上的創新,所以即使是社會需求為核心不那麼穩固或人文並不是那麼穩固,而是以創新技術來衍生,這也可以做得到。

  • 就是因為沒有列出「動物實驗非活體替代方案」,他們覺得連提計畫的意願都沒有。

  • 自由時報最近報導,科技部五年補助25億,鼓勵大學做研究,要將人才留在台灣,其中包含了生醫領域、腦科學、精準醫學及新興病毒感染,都是現在生醫領域很夯的話題。

  • 其實我們有人才、技術,過去也做了一些零星的研究,但是整個看起來是散亂、無方向的,沒有人把它跟替代方案連在一起,沒有人用一個替代方案的角度把這一些東西全部連在一起。我們到底要繼續迷信、守舊的用animal based research,或是用創新的human based research,要不要跟國際看齊,或者是繼續停留在原地?

  • 我們的建議是,政府應該趕快成立一個跨部會的3R Center。科技部也應該增設「實驗動物學門」,來推動替代方案專題計畫,每年撥出一定比例生命科學相關研究經費來支持替代方案的研發。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協助爭取舉辦WC12或13。

  • 為何要成立3R中心?發展替代方案並不是單一領域,也不是單一部會的事情,牽涉到藥理、毒理、基礎醫學等各領域,甚至是牽涉到光電、生物工程的知識和技術。

  • 動物實驗並不只涉及農委會業務,而是牽涉到國衛院、食藥署、經濟部、環保署等部會。

  • 有效的替代方案會比傳統動物實驗更精準、快速與直接,因為直接用人的細胞或人體細胞晶片來做實驗,不用繞遠路,更有助於朝精準醫學的目標邁進。

  • 未來3R中心的任務,首先是要整合各領域的人才與資源,第二是協調各部會的法規與措施,第三是牽涉到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研究計畫,需要整合經費的申請及審核原則,第四是需要設置鼓勵發展替代方案的研究經費,第五是修改法規讓國際上已經採納的替代方案,我們也要採用,跟上國際。

  • 你要講的跨部會中心,像我們在「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BIIP)其實都已經差不多整合完了,包含我們跟國際的對接也有一個專門的網站,也就是「https://biomed.taiwan.gov.tw」,這個是英文的部分。

  • 中文的部分就是BIIP(https://www.most.gov.tw/biip/),你看網址還是放在科技部底下,但其實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已經把你剛剛講的這些部門都整合了,所以我想以目前的政治形式,大概不太可能為了3R再做一個新的橫向組織,事實上也沒有必要。

  • 因為生物研究、醫材、精準醫療,全部都已經在BIIP的範圍底下,我覺得政治上來講,只要肯認是生醫行動方案裡面的特色重點產業、完善生態體系的一部分,本來這一個中心就有跨部會的權限,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們的主訴求可能是達乘在BIIP上,會比你再弄一個BIIP弄得更容易。

  • 像要辦這一種大型的年會,我剛剛看了一下辦的這些單位,是不是都有公部門的支持?

  • 亞洲比較多。

  • 瞭解,在歐洲是民間團體主辦。

  • 你們有預估過要辦這個年會,差不多需要多少經費?

  • 差不多是5,000萬左右。

  • 如果公部門只能出一些的話,其他有可能從民間募到嗎?

  • 他們有一個推動的單位,會出一部分,也會協助募款。我記得只有亞洲,大概會比較需要政府,例如日本,在歐美則是由民間籌募經費,包括大學。

  • ……所以從公部門需要的經費是千萬級,但也不是非常多,可能是1,000萬上下。

  • 「5+2」產業創新,以生醫的經費來講,其實是不缺的,重點是如何與發展方向扣合。

  • 如果是農委會、國衛院、工研院各自做一點,其實是沒有辦法達成那樣的效果。

  • 所以跟執行中心達成一個一致……

  • ……BIIP是常設單位嗎?

  • 簡單來講,它是一個一站式的資源,讓所有想要做生醫的朋友們,不管在法律上、投資上、技術上,可以去引進國際的資源,所以他的目的是任何對臺灣生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臺灣這邊的一些創新,可能本來沒有英文介紹,或者是本來並沒有一個有效產業鏈的藍圖,可以跟國外不管是提供資金、技術或者是提供解決方案的朋友們去對接,而對接之後把臺灣這邊生技上下有的供應鏈結合起來,然後也讓科技部也好、其他法人也好,他們的研究方向比較切合產業這邊下一步的需求,因此是對內跟對外整合都有任務,比較像是一個任務編組。

  • 比方我們怎麼去切入呢?像我們主張臺灣有這麼多的研究替代方案的技術,可是沒有人去整合、也沒有人導向真的要發展出替代方案出來,這個事情,是要誰去說哪一件事應該做、優先做?

  • 我覺得這個還是在院核定的行動方案裡面,你要找到某一個共同的使命。

  • 像我們有另外一個方案是叫做「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方案,發展的是數位方面的一些工作,後來也有一些倡議者覺得,我們在去年公告這個方案時,裡面比較缺少了文化、設計的這個部分,等於講的都是經濟價值,而沒有講文化及社會價值。

  • 行政院的方案往往都有像民間諮詢委員會、推動大會,就可以把這一些意見帶進來,然後就做修訂,所以像今年版本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就加上了人文、美學等元素來當作依據,未來在做這一方面的朋友也是在做「數位國家」方案,我們事實上擴充了一年前數位國家方案的範圍。原因是民間覺得,如果數位國家只創造經濟價值、不創造社會價值,那是不work的。

  • 我們要提這個方案是要跟誰提?

  • 一個level是實際在院的level,要改動這一個方案的本文,這就會是負責生醫的政委,這個是top down。

  • 另外一個方向是不用擴充方案,可以扣合一個具體的目標,像促進產業、創造百大產品跟國際拓銷,不用找最上面,是找執行中心,也就是現在有一套技術、一套觀念,可以幫助你達成行政院已經核定的方案,這也是另外一條路。

  • 接著是在執行方案的個別法人或者是個別的執行者,你可以跟他說在這一個過程中導入這一個概念,可以更容易完成這一個方案當中的子項目,這個就是部會或者是廠商層級,這個是執行的層級。

  • Top down是由政委去整合這一些技術,變成是一個替代方案?

  • 而且甚至還要找到某一個產業園區,可以重點開發你剛剛所講的這一些替代技術,又或者找到某個替代技術的園區,告訴他們說這一件事是很重要的,所以研究資源要投下去。

  • 這個方案裡面並不是政府的推動,也包含了設置很多園區,然後讓已經在做生技的朋友們在這邊形成聚落,每一個聚落有不同的重點領域,而這一個重點領域就會進入這一個聚落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要進這個聚落,你要做這個題目,所以如果你找到某一個聚落或者是某一個方案的部分可以放的話,那直接跟那一個聚落的管理者講,也是一個方法,這個是目前生醫方案的現況。

  • 目前許多人會覺得要發展一個技術,可是沒有市場,不像國外有特定的市場,像化妝品的皮膚測試。

  • 像工研院的發展,因為已經商品化,除非外銷,但是還沒有。

  • 為什麼還沒有外銷?

  • 可能是沒有加入OECD,而OECD並沒有認可台灣研發的替代方案。

  • OECD還沒有verify,他們也不會來verify。

  • 其他地區有這樣的要求嗎?

  • 日本、韓國都在發展,工研院則是目前我們唯一看到發展成功的。

  • 問題是這樣,臺灣有一些技術可以去跟某一個現有的方案結合,但替代方案的概念,不在科技部或者是這整個生醫方案的領域中,也就是說,有iPSC的技術,但不會發展成「迷你腦」,應用腦神經科學、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就是這一個概念還沒有。

  • 做研究的人通常會認為動物實驗要先做,沒有先做的話,不可以做人體實驗,但是完全忽略到國外要慢慢淘汰動物實驗。

  • 不過我想是這樣,歐盟也不是忽然間就覺醒的,如果沒有記錯,是幾年前有100萬的人領銜連署給歐盟壓力說要先廢除,他們先從公民倡議談話開始,歐盟才感受到壓力,才訂某一個日程表,現在還是沒有辦法馬上進到動物實驗,讓各國的成員國看到一個時程表。

  • 開始給一些經費跟發展的替代方案,經過OECD接受,越來越多。

  • 對,但是我的概念或者是印象,如果沒有那幾波大的組織動員,其實歐盟也不是忽然良心發現。

  • 所以我的想法是像公投,看有沒有在動員社會力量的過程中去進行教育的方法,就像歐盟這樣。

  • 我知道,就像我們推動其他的議題一樣,那個部分是需要的,但我想,假如我們的政府,像農委會或者是一些科學家也都認知替代方案很好,可以推動,我們是否還需要像歐盟一樣,要來走一趟社會動員、給政府壓力的路?

  • 我想現在是在一個青黃不接的狀況,你說明天馬上都可以投入實驗室,也沒有;但是你說不值得投入研究嗎?看起來是值得投入。

  • 我們現在如果是完全出於經濟的理由,讓一個新藥的開發跳過動物實驗、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了,那不用特別說服,大家都會去用。

  • 但是現在這個技術並沒有成熟到可以馬上替代掉動物實驗的程度,比較像是在特定領域、像化妝品上可以小規模替代?

  • 藥物有分階段,如果你今天已經發展出來了,要臨床前,這個是很難避免的,即使是荷蘭。

  • 但是前期在發展、篩檢的時候,的確是可以替代,因為這個部分的確是可以跳過,你還繼續做動物實驗,那就浪費了。

  • 目前臺灣的科學家不瞭解這一點嗎?或者是不知道在前期可以有一些預篩檢的方法?

  • 不一定。像我們簡報提到的,既然都是前期研發,為何中研院有一個機器人協助藥物篩檢,政府還是花很多錢給生技中心、做很多動物實驗?臺灣這麼多年開發出多少新藥?其實非常少,這一些錢是不是都浪費了?真的就不需要了。

  • 所以應該怎麼走、走哪一個地方,我覺得這個東西並不是動保團體可以做得出來。

  • 所以我們分兩個層面:

  • 一個是現有的技術,讓現在的研究者知道已經存在的替代方案,並不是我們投入了額外的研究經費,而是今天就可以用的,像中研院已經有設備了,這個是一層。

  • 另外一層是比較未來性的,也就是臺灣在這一方面投入研究經費的話,有一點像射月計畫,有貢獻就參加國際社群,也不是馬上變成投資報酬率、外銷市場,但是在一波來的時候,不至於落伍,也就是用簡報後面的角度,但是我看起來並不是同一組技術,也就是還是倡議的兩件事,我覺得可能要分開講。

  • 這也就是開發階段跟研究階段的差別。

  • 我們這幾年下來看到的是,國外這一些所謂先進技術,臺灣也有,但臺灣是這邊用一點、那邊用一點,卻沒有發展成整個國家未來的生醫研發的主軸。卻一直迷信動物模式,即使無效、浪費很多錢,還是繼續無謂的耗費。

  •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至少可以像國際一樣,可以開始給一點經費,每一年鼓勵你研發。

  • 另外一個部分是現有的,大家都會做的,為何不整合起來?這個是要誰做?

  • 生醫方案是有一個執行中心。但是我們這邊一直在討論的是,在純粹經濟、效益的論點上,要如何進入目前生醫方案的效益計算公式裡面。

  • 其實我們這邊在推社會企業、社會創新,也一直都在處理類似的情況,好比像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好比像我們可以讓更生人不要再犯,或者是要提升某一個地方小孩的識字率,或者是輟學之後不要變成非行少年等等。

  • 這個很難進入國家方案的效益計算裡,主要是因為很難換算成新臺幣。我們在這邊正在開發的很多技術,是透過「社會影響力評估」的方法去算,如果只是捐錢解決當下一時性的問題,只能1元解決1元的問題,但都透過社會創新、社會研發等等,1元可以算得出來當3元、4元用,這個時候可以量化成新臺幣之後,就可以變成政策制定者的效益分析。

  • 如果要調動現有比較以投資為資金的話,這個是最快的一條路。也就是建立某種橋接的論述,並不是義務論的論述,它是效益論、而且是用對方KPI單位的論述,這個是我們目前一直在試著開發的東西。

  • 如果有這樣一套論述的話,你用的單位就會是生醫推動中心KPI的那個單位,不管是創新研發的家數、專利的數量,你看一下那個方案就可以看得到他們用的單位,如果不能橋接這一個的話,我覺得就很難……可能只能訴諸社會力量。

  • 沒錯。那個平台也是科技部的?

  • 對,實際維運的是在科技部,但是例行的會議,跨部會都會參加。

  • 所以那也是吳政委帶的?

  • 我們以數位國家為例,它是半年開一次會,但是中間的例會,也就是每個月的是跨部會自己開,大方案都是這樣子。

  • 我還是建議先看一下生醫方案,不管是對外的英文網站或者是核定院的推動方案的簡報,先看一下你們覺得能夠扣合得到哪裡去。

  • 如果最後的結論是,剛剛講的這一些執行層面在橋接上都做不到,那在簡報、逐字稿公開之後,我至少可以和吳政委的機要說一聲,讓他知道我跟你們有討論過這一件事,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 但是在方案執行的level,如果你們發現在開發某些方面,加入某些橋接的概念,其實某一個部分或聚落跟你們在做的,有一定的吻合,那這個階段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方案的更改像剛剛所講的,review周期比較長,但是每個禮拜都可以有新的執行進度,因此我通常都是往事務方面思考。

  • 像剛剛所提到,社會或者是人文的需求,就可以有一個依據。

  • 公務員在做這樣的工作,其實需要的就是一個依據而已。

  • 你的意思是這個方案找到就……

  • ……對,例如說這是在「藥物篩選」、「縮短preclinical開發時間」——以上是假設,我還沒仔細看——要發展的東西。

  • 如果能找得到依據,你就不是往3R中心去走,而是這一件本來就要做的事情,在執行上如果多引進這種觀念的話,可以投入更有效的概念進去,這個比較能夠對齊剛才科技部所說社會創新方案,事務官就比較有那個概念去提。

  • 其實我相信找得到,只是散落各地。

  • 最上層就有這一個idea,他們可能是這樣子,不過要經過一段歷史。

  • 是。但像我們現在連署平台,其實很容易過的是動保議題。

  • 你不是處理好幾個?

  • 我們才剛處理動保警察,警察怎麼樣受動檢員的訓練,動檢員怎麼樣穿起來像警察制服等等,這一些非常執行面的一些事情,但我覺得確實透過每次連署的效應,一個連署可能五千人,但在社群媒體上再散播出去是上萬人,我想這樣子討論系統性的東西,還是有公眾教育的意義。

  • 我覺得時間是站在這一邊的,會越來越有生命權的意識,而不是只當財產看。

  • 創新方案是跨部會的?

  • 當然,因為那個是總統政見,後來加了兩個,所以是「5+2」,因為是總統政見,本來的部會組織,如果不是最適合執行,現在都會在內部有任務編組,讓他執行這一個總統政見,所以其實「5+2」是總統對事務體系的一次重新編組。

  • 它是幾年計畫?

  • 我看一下;「數位國家‧計畫經濟」是八年。

  • 難道生醫創新方案跟現行做的事情是兩回事?

  • 四年是第一階段,KPI一路訂到2025年,從2017年到2021年檢討一次,檢討之後進入第二期,第二期又有四年,等於是「4+4」,大的目標包含2025年有二十項新藥、八十項高價值的醫材,這裡有很多資料,有空再看。

  • 這個餅會不會畫太大了一點?

  • 總之這個是部會在管考都要挑選,好比像扣合「5+2」的哪一個?所以能夠掛進生醫方案的,重點就是要達成這些……你覺得非常有ambition的這些KPI。

  • 所以如果這一套是可以加速臨床以前,那這樣顯然它就可以提早達標,像審查的時間,像審查程序的縮短,就是這一個方案很重要的一個KPI,所以為了這一個,還要設置國家藥物審查中心,也就是為了這個去推新的法令,然後讓審查階段可以縮短,也就是為了要在2025年,而不是2030年達成這一個標的。

  • 所以你如果把「加速實驗」當作你們主要突破口的話,或許有橋接的可能性。

  • 沒錯,審查中心都變成是一個手段,這個的確我們的確要研究。

  • 這是與行政體系對接比較快的方法,因為他們就不用再找新的依據。

  • 我們之後在「Join」平台,也就是連署的那一個平台中,也會有一個部分,這個月底就會上線的「來監督」,會讓大家很明確可以看到所有部會,包含自行列管的話,像科技部的可支用預算有多少,在可支用預算裡面提了哪一些計畫,而這一些計畫包含了哪一些部分,像南部的生醫聚落,而這一個聚落就是每一季會報一次,然後工作摘要是怎麼樣、開了哪一些標、做了哪一些事,這個是公開管考的系統,像這個是福衛7號——據說很重要的計畫——這些東西都可以讓公民社會當作討論的標的,在這裡可以留言,也可以監督有沒有對齊當年勾選的總統政見。

  • 因此我們在勾選的時候,這邊隸屬專案很明確看到,如果不是前瞻,那就是總統政見,而總統政見裡面是生醫,所以就可以一起把總統政見、生醫連在一起,這個還是我們測試機,這個月底就會上線,所以像這一些都是可以掛的關鍵字,這個都是可以ongoing的。

  • 像新藥研發是二十個新藥,可以少花多少錢?

  • 應該是說,以相同的預算,運用這個方法,你可以多開發哪些配套、加速哪些時程?這個是正面的說法。

  • 因為如果部會的經費已經爭取下來了,那重點就不是省錢,而是想要用相同的預算來達到更多的效益。

  • 我們試試看,有問題再跟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