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政委、羅署長、行政院幾位青諮會委員夥伴及署內各位同仁,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之前我跟羅署長交換意見,青年署的機關名稱就告訴我們,我們隨時要有一個想法,我們是臺灣整個政府當中被賦予唯一一個叫做「青年署」的機關,所以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包含早期青輔會的時候,到現在都有非常重要的任務,也就是整個國家政府,對於青年朋友一直希望有這樣專責的機關,能夠對應作相關青年事務的因應跟處理。

  • 經過組改後,青輔會轉為青年署,這一個定位也許不同,但我相信大家對青年署的期待仍然一樣,因此經過幾次跟幾位主管溝通、討論一些政策時,回過頭來我都會想到一件事,我們同仁一直都在這一個工作崗位上,可是對整個社會環境跟青年朋友在進行的一些思考,或者是相關公共事務的參與,以及他們參與的方式,我相信很多同仁或許也沒有那麼深入——連我自己都得這麼說——作為教育部或者是青年署,我一直覺得我們應該要與時俱進,至少要跟青年人是在同一個頻道或頻率的感覺,去探討青年相關事務。

  • 青年朋友關心的不會只是教育的事務,現在的年輕朋友,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參與度,其實是相較以往高很多,至少比我當年輕人的時候高很多,我想這是作為政府部門應該要有這樣的想法,因此當時就跟署長商量,唐政委是我在更早以前還沒到部裡,在國教院有請唐政委分享,分享的是她如何可以在很短、很有限的時間內,確實做了很多事務的引導跟改變,這個是我很早、很早的經驗。

  • 後來我就跟署長說,希望有機會找政委跟青年署交流,尤其政委跟年輕朋友在互動的方式上,我覺得真的是有更接軌的一些想法跟做法,所以一定要請政委撥一些時間給我們,包含同仁跟次長,希望大家能夠對青年未來公共事務及我們署在推動的相關政策方案,能夠讓我們跟現在的年輕朋友說得上話,我們推動的一些事務,並不只侷限在有限具體的參與人數及活動中,而其餘的青年朋友也不知道我們在推動一些什麼,這是當時的發想,沒想到政委非常爽快就願意指導我們,讓我們一起熱烈掌聲,謝謝及歡迎政委。政委,接下來就交給您了。

  • 既然交給我,就換一下座位,剛剛跟同仁討論一下,我坐這邊的話,大家脖子可能兩個小時之後有充分運動也有抽筋的可能性,所以我直接坐到這邊。

  • 這樣大家應該脖子比較不會扭到(笑)。

  • 先講一下今天的空間,如果大家有手機的話,可以先連到這一個網站,也就是slido.com,進去之後會要你出現要輸入數字的介面,也就是輸入今天的日期是「523」,這個是大家可以匿名提任何問題、想法、意見,想要聽我講什麼就丟上去的頻道,也可以在上面跟大家打招呼,說聲hi。

  • 特性是可以設定成具名或者是匿名,但以前設定成具名的時候,都是收到一些很八股的問題,而匿名反而可以收到很具體的意見。

  • 馬上看到有人提到「523」,如果提了想要優先討論麻煩按讚,按讚數高的會浮到上面,我們會由高到低來討論,具體討論之後我就會收起來,在兩個小時結束之後,我們會再把所有大家問過的問題放回來,所以這樣子就包含了逐字紀錄及中間開過的網站等等都會有完整的紀錄,大家如果要回來看的話,也可以隨時回來看,我們會把逐字放在「pdis.tw」這一個網站上。

  • 我們現在看到是四位朋友,當然也可能是同一個人(笑)有留一些相關的想法,也有人說匿名這個方式很好,我也覺得(笑)。

  • 大家給的這一個題目是「新媒體及社群網站運用策略」,這個是相當大的題目,我想先講一下,其實我自己在社群網站上的一些使用方法,我在跟大家講一下新媒體從我的角度來看是怎麼回事,大家隨時在sli.do上打斷問我問題,其實可以起到打斷我的作用,我覺得滿好的,不然我會覺得一直講下去。

  • 有三位朋友肯定這個方法很棒,有一位朋友表達高興之意(笑),我們就停在這邊,我稍微講一下……有朋友說這個方法是不是我發明的(笑),這個不是我發明的,但是這個方式是網路跟實體結合,然後隨時被打斷,也就是無簡報演講,確實因為sli.do有朋友在台灣,我們也有討論各國演講者用法,我本來準備十分鐘的簡報,大家可以講完十分鐘的簡報之後,再回來問問題,可是後來我到各個學校,其實現在大學、高中,接下來小學都有排演講,我發現只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可能五至十分鐘提問題,其實不需要講簡報,大概到第2頁,這邊已經十幾個問題了,我乾脆放棄準備簡報這一件事,我今天也沒有簡報,就完全靠大家的提問來決定我要講什麼。

  • 這個我覺得是在跟任何人溝通,我覺得滿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們把議程的設定權分享出來,因為其實很多青年朋友在參加公部門相關活動的時候,第一個會挑戰的是議程,也就是今天為什麼只討論這一件事,為什麼不討論那一些事,而這一些事為何是用這一個順序討論,而不是用那一些順序討論,為什麼是這個人主持,而不是那個人主持,大家最會質疑的是這一件事。

  • 討論的形式而決定討論的結果,大家舉手輪流發問的話,最勇敢的人當然會先提問,可是往往討論就會變成是講話講得最冗長的人,就會把問問題的時間用掉,這個是非常常見的情況,或者是接續問問題的時候,大家會覺得一定要回應上一個提問題的人,而不是從頭想一些方法。

  • 這一個空間的好處是提的時候不需要受到別人的干擾,你不用看上面寫什麼還是可以提自己的問題,再者是我如果回答這一個問題的話,我同時回答三個人,至少三個人加上本來提的一個人是四個人提到這一個答案,這樣比較有效運用大家的時間,重複問問題的朋友,就不需要花重複的問題,而且如果要追問的話,就可以比較具體追問下去。

  • 今天的提問是不是可以變成會議紀錄,我從進行政院以來,我主持的每一場會議都是這樣記錄的,所以我包含現在講的字,都有一位一分鐘打三百五十字左右的朋友(記錄),我講話最快一分鐘也才三百字左右,所以我不管講得再快,她都打下來。

  • 在這樣的前提底下,我們通常會把這一個逐字稿寄給所有與會的這一些朋友們,大家可以一起在網路上編輯十個工作天的時間,然後都編輯完了,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出去給媒體看到也不會怎麼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就會把它公布到所有人看得到的網站上。

  • 這樣有什麼好處?這樣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我們在院內協調一些事務,像之前協調電競一些相關事務的時候,就會變成有三個不同的部會,都會覺得是另外兩個部會事情的情況,就會講清楚說三個部會各自管什麼事。但大部分來出席的朋友們回去跟承辦人講的時候,不一定會提其他部會的狀況,只會講自己部會被交辦的事務,這個在公務體系當中是常規。但承辦來處理就比較不會看到如何討論,因為有一些討論是逐字稿,有一些承辦跟我講說知道如何知道主席如何裁示,而那個也不是重要,也就是大家知道電競到底是怎麼回事的理解。

  • 第二個是,有一些媒體朋友有寫信來,監察院算不算媒體?也算是吧!會看我們媒體的監督的朋友們會說省了很多猜測,如果三家報紙訪問到三個不同的與會者,感覺到三個宇宙一樣,同一個會議而各自表述的情況,現在有逐字稿的情況下,媒體不用花很多時間去取得會議要做什麼,也就是放在找資料跟這一個政策相關的評析,我們也少花一些時間在澄清上,這個是雙方有利的事情,後來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作絕大部分的會議紀錄。

  • 既然提到電競,我們就看一下電競,也就是「pdis.tw」連進去,我們的網址是「pdis.tw」,會展開成「pdis.nat.gov.tw」,雖然是英文網站,但有中文,相關協調的政策會有課責這邊,如果自動打開翻譯會變成「了不起負責」(笑),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挑這個英文字。

  • 如果按進去的話就會看到QR cord,然後就會看到一個叫做「政策履歷」的編制。而這個完全是免費的自由軟體建置成的,這個東西就是我們先有一個基本認定,也就是電競的智力成分大於體力成分,是否叫運動,都是基於文化表演者,就是把三個不同部會的見解融合到雖不滿意、但都可接受的基本假設。

  • 我們會看公聽會的時候,選手們到底訴求是什麼。而這一些訴求也是從10月公聽會的時候,我們就具體把立法委員們的訴求、選手的訴求之各種各樣訴求盤點下來,就會釐清成三個不同的方向,可能需要三個不同的部會來幫忙。

  • 所以一開始都是紅燈,都不是綠燈,電競有一點三不管,圍棋能夠有的,他(電競)也沒有,訴求能夠有的,他(電競)也沒有,基本上都沒有。所以,我們就是一個不是讓它比別人多,而是至少要平權的想法。

  • 因此,我們接下來作各種各樣的協調,而每一種協調同樣也是把……這個是主席裁示,一般來講會議紀錄只有這個部分,但重點是我們如何到這個地方的所有紀錄都在這個上面,這樣的好處是選手們都可以看到他們的權利正在被怎麼樣討論,然後就會在自己的討論區,好比像PTT的LOL版就會開始討論或者是Mobile01或者是八卦版的朋友,他們會有一些很情緒性的發言,那一些不要理他就好了,當作不要看到,但因為沒有看到文章就發言了,到第五個文章的朋友都是看完文章來發言的人,表示他很專精,因為有一定的專業才能把文章看完,所以前四個看完就發言的人之外,第一個看完並且發言的人就叫做「專業的五樓」,也就是第五個人會提出專業的意見,我就會帶回會場,好像被某一個PTT的網友附身,就會跟下一次開會的其他部會說八卦版說有什麼前例,我們可以怎麼樣來調適,這個是不是合法的。

  • 我比較像一個管道,並不是我裁示什麼,而是把這一些「專業五樓們」的意見,在他們看得到的情況下,帶到協調的場域來;也把專業事務官的工作,也讓「專業五樓們」看到,雙方就可以尊重彼此的專業,而不是彼此污名化跟看不到的情況,這個是具體的做法。

  • 所以不管每一次的協調都有接續性,現在當然是協調完了,只是在協調中間的時候,有這樣紀錄的方式,就是讓民間知道我們正在做到哪裡,我們接下來需要大家幫什麼忙,願意幫忙的人能夠進來,即使沒有辦法幫忙,也不會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大家是自願的情況下,很快完成這樣的協調。

  • 我當然另外沒有講的是:只要被刊在這邊,基本上就是寫進歷史的感覺,所以在會議上大家就不會隨便講話,因為在會議上,因為最後只有主席的裁示才重要,所以大家會講一些可能跟實際情況有一些出入的話,但因為現在是逐字紀錄,所以大家講的時候都決定要做才會講。

  • 當然,實際的措詞上也許會被放大檢視的疑慮,因此才會讓大家編輯十個工作天之後才對外,不希望被斷章取義,這樣的做法也沒有辦法被斷章取義,因為每一句話不管是連結或者怎麼樣,其實都有上下文的,所以打進Google裡面,都會找到這個東西的上下文,所以想要被斷章取義很困難,因為這個東西散播比斷章取義取得來得快,如果今天的討論,不反對的話,我們就用相同的方式製作成逐字稿,也提供給大家。

  • sli.do:「請問您覺得開直播如何吸引青年? 是要同步有實體工作坊,或是直接只開直播? 如果只開線上直播,如何吸引青年關注?」

  • 我們很少為了開直播而開直播,我開會的時候有錄音或錄影,我會指著錄影機或錄音機來說代表沒有來的利益關係人,這並不是密室協商,其他人也有權利知道我們今天在這邊談了什麼的概念,當我開直播的時候,有些人不住在台北,來這邊開會很困難,我們是讓更多人進入這一個空間,並不是這一個空間裡面只有我,而大家只有來看我吃飯好棒棒的直播主的態度,那樣的態度也會有市場,我們畢竟是公共服務,做的事情還是要有公共性,我覺得這個是最基本的事情。

  • 好比像我的Facebook的帳號,當時為何為了入閣而做了一個數位政委帳號?我認為也是公共性,並不是我今天來政府服務,大家突然間對我個人有什麼follow或者是額外的追蹤,覺得下一個做同樣位置的人,是要有相同程度的追蹤者,也能夠用相同的訂閱的人讓大家能夠繼續接觸到關心接觸數位的資訊。

  • 這個是我po的一篇文章,這個不是我寫的,而是參加我們協作會議的朋友寫的,他叫做「施典志」,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運用直播的方法。首先我們會在直播的右上角有一個參與的連結,這個意思是什麼?大家看直播的原因,而不是看錄影的原因,我看直播有機會影響到正在發生的這一件事,如果不是有任何方式可以影響到我正在發生這一件事的話,這個跟看錄影其實是沒有差別的,而且直播畫質常常比較差。

  • 要說服不轉移你的注意力而盯著你看,他的意見或某種表情有進入場域的管道,如果沒有給他這樣的管道,其實基本上從青年的角度來看或者任何人的角度來看,只是把這一個東西存檔下來,明天再看錄影,所以沒有任何的差別。

  • 直播一開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大家可以如何影響這一個場域,大家的意見如何進來。

  • 另外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某種直接把這一個場域反應到這一個直播上的方法,不但是大家的意見可以進來,而且是越早讓大家知道自己的意見如何進來越好,所以通常方法就會把sli.do打開,直接唸大家的問題之類的,但不會花太多時間,只是兩、三分鐘,也就是證明你的意見真的有進來。

  • 這樣等於有一個無形中的契約,也就是我要求你的不中斷注意力,你的意見也會得到我的注意力,這個是注意力的對稱,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一直跟別人要注意力,但他給你的意見完全不注意,久而久之會覺得為什麼要我的注意力,下次就不來玩了。

  • 常常不成比例回應對方注意力的時候,他打一句話,你很認真回答他,那個回答的內容是常見問題集裡面有的,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對他來看會覺得很認真,會都揭露一些經驗跟感受。

  • 除了網友溝通一部分的原因是,每一個人的主觀經驗跟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就算聚集再多人,也沒有辦法取代另外一個新的人的主觀經驗或感受。如果要投票或者是公共決策這一些,代表決策性的這一些問題,如果我們要聽大家經驗跟感受的話,就沒有代表性跟拘束力的問題,本人的經驗跟感受代表他自己,這個是我一開始會講得很清楚。

  • 這個是有一些他們的主觀經驗,也就是關於報稅軟體這一件事,我覺得這一段值得稍微播一下,我們直接交給提案人。

  • (播放影片)

  • 具體來講並不是政府跟人民、青年的距離比以前遠,距離是一樣的,只是青年之間的聯繫方式變很多,他們的距離比以前近很多,不只是這樣子,包含公民社會、私部門、新創企業、社會企業或者是跟企業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運動團體全部學到這種方式來溝通,所以政府還是在做本來的事情,我們跟人民的距離並沒有比較遠,只是大家很習慣更近的溝通方式而已,因此會反過來有一些要求,好比報稅軟體如何這麼爛、這麼難用,只是大家的期待、標準是每一年都在水漲船高。

  • 所以這一次協作會議做的事情,很簡單來講:讓這一些不平則鳴的朋友們有一些貢獻,能夠收出一些往前走的方式,然後再跟財政部的朋友們說,然後再跟院長討論之後,我們再精進明年的報稅軟體。

  • 而這裡面的重點是,裡面的人不管是公務員或者是設計師或者是雜誌的總編,都是用利益關係人,也就是在報稅的人的態度來彼此協作,並不是誰要聽誰的,或者是誰一定要先發言或者後發言,這一場很簡單是做一個報稅的個人經驗跟感受如何加強的部分。

  • 踩在這一個位置上基本上不可能錯的,如果只是要大家的經驗跟感受的話,大家就會很願意分享經驗跟感受給你,如果這一個位置有一些偏移,好比少數人要替多數人決定,或者是大家進來的時候,一定要照著某個順序,或者是在這上面不小心如果不發言的話,就再也沒有發言機會的話,或者是給了很多注意力卻沒有辦法還給相應注意力情況等等,這樣的情況,大家就會慢慢喪失溝通意願,並不是原本的溝通方式不好,而是有更好的溝通方式可以選擇的,這一組織或連結的能力並不遜於公部門做公共服務所能夠給出來的能力。

  • 因此具體回答這一個問題,我覺得實體永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實體的時候可以高速處理意見,但是開直播收大家經驗或感受的時候,可以用同樣大家學過的一些組織方法可以讓線上的朋友也可以覺得好像在現場的感覺,但現場並沒有積極互動的感覺,並不會開了直播就魔法性的人讓線上的人覺得有互動的感覺,這個是做不到的。

  • sli.do:「政委覺得青年年齡界定在幾歲?」

  • 這個是陷阱題(笑),我今年三十六歲,就界定在三十五歲覺得不錯,因為這樣就不算青年了(笑)。

  • 我覺得這一個定義是可以自己調整的,我自己在入閣之後做了很多事,試著把年輕人的用詞翻譯成上一代聽得懂的,上一代的生活經驗翻譯成年輕人可以聽得懂,電競案一貫的主張是:圍棋是一種電競。

  • 為什麼這樣講?後面有一些理由,好比像圍棋大部分都是在線上來做,圍棋的訓練也是在線上做,競技、表演的性質越來越高,跟其他電競一樣,人類已經打不過電腦的情況,立論有一些基礎,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長一輩的朋友們有很多下圍棋的經驗,知道選手如何經過心路歷程及其文化意義等等,所以當我們說圍棋是電競的時候,是在主觀的體驗上,並不會在網咖或教壞小孩的無聊東西去打壞思考。

  • 所以幾歲是每個人可以決定的,我寧可在界定雙方都會覺得跟我還講得上的話的狀態。

  • sli.do:「從您的觀點來看,教育部青年署如何為青年做更多的服務,如何幫政府與青年的距離拉得更近。」

  • 有一個很基本的想法,要參與服務才能使用那一個服務,這個是什麼意思?抱歉,這個是英文,但解析度滿差的。

  • 當之前做電子化政府的時候,我們想的往往是如何很有效率透過各種服務,讓盡可能多的事情能夠在線上隨處都可以接取,就可以完成大家食衣住行相關的服務,用電子的服務去完成。

  • 我們也必須說台灣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每一年電子化政府評比非常高,能夠接取的服務非常非常多,但是不管做得再多,仍然是好像我們是家長,我們想小孩需要什麼東西,什麼東西都可以提供,然後提供的方式是非常方便的模型,而這一個模型上,台灣因為寬頻普及、政府電子化策略成功之類的,所以這一個部分真的是做得很好。

  • 但是我們比較沒有想的是,「Constituent Value」,這一個服務如何有價值,而是由使用服務的朋友來決定,有很多朋友覺得健保卡或者是自然人憑證,就取得所得資料的功能都很好,但是他們最在意的是,本來報稅心情不好,有沒有可能改變這一個報稅軟體變好之後心情就會變好,而不是變更差,而是用的人覺得有價值的事,跟我們在KPI上面檢查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在KPI檢查的東西是這個畫面勾了之後,能夠順利到下一個畫面,驗收的時候也全部都有驗過。

  • 但沒有驗到的是,這兩個步驟中間,有一些朋友要等半個小時,才能等軟體都安裝完,這個在驗收的時候,就看到兩個勾,而中間都沒有,從很多朋友角度來看讓他等半個小時這一件事,其實本來報稅時心情很差而變得更差,這個是「Constituent Value」。

  • 我們如何拉近使用者跟提供者的距離?我們要透過不是政府的管道去取得大家覺得什麼東西有價值的這一件事,所謂不是政府的管道,當然有非常多了,但基本上是有機會使用這一個服務的人即利益關係人,利益相關人平常群聚的管道是我們要用的管道。

  • 所以在網路上看到很多社群,但那個東西是冰山的一角,而且是最壞用網路的社群,沒有那麼多的社群是不會用網路,而且是存在的,我們這個時候常常是用滾動式的問卷,我們發現這一些社群的目的,不是為了推銷我們的服務給他們;相反的,我們是要問你們覺得什麼東西重要。

  • 所以這一件事是:只有那一個最熟悉的業務單位做,並不是上面的資訊長或者是科技長可以做的。

  • 而這一個業務單位必須在透明的前提底下去跟大家討論說我們現在有這一些服務,而這一些服務如何調整到更好,然後這一些更好的定義是由大家定義的,然後能夠讓他更好的來源是Multisourced,也就是政府裡面最懂法規或者是業務的朋友有其貢獻,但是外面會設計、服務體驗,做各種相關研究的,甚至會人類學、社會學的都可以貢獻的地方,這個就是並不是外包給一家廠商,然後想像有五十種不同的職能,但是我們可以眾包給社群,而眾包當中有各種各樣不同專長的人都有發揮的空間。

  • 所以我們說開放政府是這兩個中間搭橋梁,讓本來就已經很好的治理機器能夠接上大家覺得有價值的那一些事情,反過來也讓民間知道政府如何運作的,這個是雙向的橋梁,我們現在做開放政府的工作差不多就是這邊做的,因此我們能夠做的事,把自己看成平台,透過透明跟開放的方法,在這兩個當中進行轉譯,這個是我們目前具體做的工作。

  • sli.do:「現在青年最愛用或愛看的新媒體是什麼?最喜歡使用的社群網站有哪些?」

  • 這個的分眾其實FB跟LINE獨大,花最多時間是取決于他的朋友花多少時間在什麼網站上,像比較小眾的網站,像之前流行過的Plurk,或者是Dcard好像只有特定的學校在用的,但也有小眾的社群繞著Dcard在發展,還有很多的社群,我就不一一舉出。

  • 愛用或者是愛看新媒體的措詞,後面還有一點電視頻道的想法,也就是我們有七十個頻道,年輕人最常轉到的頻道是什麼,但如果事實上是用手機的話,其實使用行為完全不是這樣,使用行為是收到一個簡訊或者是LINE或者是email或者是剛好滑到一個東西,前一、兩秒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看就會分享出去了,這個跟以前是不同的態樣。

  • 以前是看一篇文章,攫取我們的注意力,花一些論證,然後再看平衡報導,也就是在紙張的時候,這個是大家的讀取模式。但是在社群網路的時代完全不是這樣,只要花十秒之內攫取到你的注意力,然後再花五秒轉出去,並不是請大家看什麼頻道而撥到這一個頻道,看完以前會先未看先轉的東西出現,然後大家一起看未看先轉,然後再快速交換意見,如果覺得很浪費大家的時間,或者是可以花很多的情況出去,才會出現所謂的二次創作,好比在臉書上分享的時候多加幾句話。

  •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的動作的能動性是高的、傳播性的,我看這一個東西、按讚並不是未來記得住這一篇文章,而是讓我的朋友知道我正在注意這一件事,而這個事情才是所謂社群媒體跟本來媒體差最多的地方。

  • 這樣子有幾個特性,我也不會說是問題,幾乎標題跟一開始的一張圖或者是影片,前幾秒就決定了所謂的感受,接下來你放在多的東西也不能扭轉這一個感受,而是在這一個感受底下理解到你的訊息。

  • 所以在做社群設定的時候,我們最關心的是,一進來的時候,帶著不同的感受進來,但是看到這一個訊息的時候,他的感受會起什麼樣的變化,在社群媒體上最容易傳播的感受是憤怒,這個是有study,可以轉化成很多東西,輕蔑或者是輕視或者是網路霸凌(酸)的東西,要往哪一個方向轉,要看議定的設定能力。

  • 如果看一片祥和來得強,如果覺得一片安詳不會分享出去,這個是演算法決定的輸出,不管標題鬆動也好或者是高張力的方法來寫也好,或者用任何的方式也好,好比像這一位朋友(火箭科技評論)的標題是「Mac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這個是憤怒的感覺,會讓沒有看下一句的人轉出去,接著是「以多方參與協作,解決政府相關軟體與服務的各種問題」,可能是轉型憤怒的運用方法,但沒有把冒號放在前面,直接「以多方參與協作」參與的標題就根本不是事實,不能運用憤怒或者是同仇敵愾的力量,注意要導流到什麼狀態,大概是這樣。

  • 而這個操作是跨社群網站,任何有分享能力都可以這樣操作。

  • sli.do:「政委好,想補充一下直播這問題,主要是青年署辦很多分享會,參與者可能會因地點太遠或時間等因素無法來,所以思考未來是否結合運用青年目前喜愛的直播方式進行經驗分享,一方面想聽分享的人可不受地點空間限制,一方面後續也能變成影片持續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看到,而非止於實體活動參與者」

  • 我剛剛有講說,如果願意投入兩小時看直播,原因通常是你覺得你的回應能夠影響到這兩小時中間的走向,但當這兩小時已經是錄影的時候,願意花兩小時看完的人變少了,除非能夠說服他說這兩小時裡面有非常重要的東西,非看不可。

  • 像之前我有幫忙參與製作的一個新媒體,我其實只是取中文名稱,沒有做太多別的事情,大部分是其他朋友做的,做法是確實是一個直播沒有錯,可是這個直播有事前、事中及事後的三個成分,我們就不投票大家想看誰了,我們直接用第一集好了,我們也可以下標題的方式,也就是憤怒型的「台灣醫療崩壞」開始講。

  • 為什麼大家想要看完?其實沒有人想要事後看完,所以做的事情是把這一位朋友(柯文哲)所講的重點都先整理在這邊,然後還有時間碼,也就是健保到底是什麼、健保核刪等所有的東西,所以大家一進來就馬上可以知道如果要花額外的時間,我的額外時間要花在哪一個分段上,然後就聽那一個而已,不會再花額外的時間。

  • 另外,為了要讓有參與中間互動的朋友們知道他們的意見也不是白費,我們就把所謂的pol.is列在節目重點旁邊,也就是等量齊觀,因此用互動式收到的意見是願意投入,因為到最後的意見會跟這一位朋友類似一樣重要的情況來顯示給大家看(笑)。

  • 當直播整理完之後,要變成一個大家可以分享的公共財時,後面的編輯工作其實沒有非常花時間,可是可以幫大家省很多時間,大家長期來看,總是覺得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就可以學到別人投入很多時間才累積的東西,他們才會願意繼續關注,不然每一次都要自己花兩小時,只為了看兩分鐘,其實大部分的朋友是沒有力氣來做這一件事。

  • 當然如果剪成精華,這個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如果一面在直播的時候一面下時間碼的時候,這個是比較容易的,尤其在現場做類似的事情。

  • 因此我們在處理很多公共議題時,其實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事前讓大家來設定讓這些人講什麼,中間講一些重點,然後事後把這一些重點跟網友們的意見放在一起併排顯示,大概是這樣子。

       對於內容有興趣的話,很推薦看上個禮拜「圖文不符×鞏大中」這集,圖文不符很擅長製作大家很省力氣就看懂的東西,

  • 我補充一下,如果大家有意見想要問,大沒有手機或者是連不上網路的話,可以找旁邊的朋友幫忙輸入,或者是桌上有小紙條也可以傳過來。

  • sli.do:「當政策有大眾參與時,有時大眾或多數主流聲音非有建設性,或非對整體長遠發展更有益,如何去衡量,去做出每一步的決策? Ps 唐鳳好棒!」

  • 這裡的重點是純粹感受性的,也就是尊重他的感受,而不需要一定回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要的是大家的主觀經驗,但如果不尊重大家的感受,也不會來分享主觀經驗,因此尊重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 因此在收的時候,每一次都會同時收到經驗或感受跟具體的問題跟感受,這個時候感受是尊重就好了,不要有任何感受性的東西就需要回應。

  • 我剛剛已經講了,像在FB上為何憤怒、復仇跟酸的東西最容易傳播,那個是演算法的輸出,不是衝著我來的,如果指名道姓提到我,也不能假裝不是在講我,但有時也是很酸、人生攻擊,我會當成是「精神上的按摩」,我看到有一些東西覺得不舒服,我會覺得酸痛,如果急著回應,其實下次碰到也會不舒服,如果深呼吸、聽音樂跟喝茶,之前哪一個經驗讓我有不舒服的聯想,我回應有建設性的部分,而忽略了不舒服的部分,對我就免疫了,我未來看到類似的字眼,再也不會不舒服,我會聯想到上次狀況很好的樣子,並不是之前狀況不好時的樣子。所以,這樣的好處是,慢慢玻璃心就會強化,就會變成「強化玻璃心」之類的。

  • 不管寫多少的人身攻擊對唐鳳都毫無影響,唐鳳就會回應有建設性回應的部分,如果要回應實體空間真的得不到一些擁抱之類的,只好到網路上有注意力的朋友,也發現只能有建設性的方法才可以有注意力,就會慢慢有改邪歸正,不然就算沒有的話,也不會在你這邊玩了。

  • 玻璃心可以打破,不然就是回應的部分,看建設性的回應再看,這個有自動化、半自動化幫忙,如果在敵人的留言板上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

  • sli.do:「政委好,我覺得青年署服務的青年都是菁英(大專校院)青年,包括那些在宮廟的青年,高中肄業的青年都無法進入...」

  • 作為一個國中肄業的青年,我記得當初也有收到一些關心的傳單,希望我可以去資策會學Excel之類的,不能說青年署沒有關心肄業的青年,具體還是有一些program。

  • 這一些朋友並不是講弱勢關懷式的關心,而是有不同第一手的生活經驗朋友們如何進入議程設定,他們可能沒有辦法那麼快速用sli.do上面發表意見,對於看直播這一件事也不是非常習慣,也不覺得這樣子真的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

  • 我們覺得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叫做「輔助性公民科技」,我以前在業界的時候,做了很多東西是叫做輔助式科技,就像大家如果有用蘋果手機的話,可以知道有一些東西是盲人,但是可以聽、講出來的,如果眼睛不是很好,他可以高對比、高亮度顯示,或者是語言並不是一些主流語言,而沒有你語言辭典的話,我們有開發一些東西,讓當地的朋友可以自己編族盧語等等,我們一直做的是輔助性科技的事。

  • 這個有一個前提:我們先知道他們的需求,然後把科技帶到他們的生活環境裡面去解決這一些需求,而不是我們做了一些科技、架一個網站,希望他們費盡千辛萬苦來這邊,輔助性科技像視障、聽障的不同需求朋友,他們看世界的方法是很寶貴的,是我們沒有的第一手經驗,我們如何轉譯他們的第一手經驗,到其他人都可以聽得懂的狀況。

  • 具體來講有非常多的技術可以用,同一個直播技術可以去宮廟開直播,拿360的相機放在宮廟的空地上,大家就可以坐下來商量;但重點是這個東西有直播出去,所以坐在這邊的朋友們,也可以戴VR——不一定需要戴VR——透過螢幕可以知道那個生活環境是什麼,大家知道那一個生活環境是什麼。

  • 這個做法有去馬德里的市議會討論過,很多地方的需求,如果是推派一個代表,如果沒有到市議會跟市政府來討論或者是要這一個訴求的時候,往往覺得很緊張,而且沒有辦法把第一手的生活經驗傳達到這一些議員身上,常常會比手劃腳,這一些市議員越露出你在講什麼,他們就越緊張,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 他們是跟一些人類種族智學家實際去那些地方,透過好的錄影器材、360器材,不一定直播,去把他們的生活情況攝錄下來,讓他們的訴求是在那一個生活情況裡面做出來,突然之間大家都非常能言善道,而且能夠真實反應那一個地方的訴求。

  • 我自己在台灣的經驗是,有一次協作會議的時候,我們討論機車的駕駛,在兩線道,為何需要兩段式左轉,為什麼不能左側進行左轉,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的配套。

  • 有人說在左邊很危險,有一個機車在安全帽上戴了攝影機,用第一手不同方法騎的各種各樣,像上快速道路或者是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在車陣中等等讓我們看到,我們就進入那個體驗當中就事論事討論。

  • 技術還是有幫助,但只是一個輔佐性的幫助,讓大家更能夠在自己的生活性裡面,記下不同生活經驗朋友們知道的部分,這個是我所比較瞭解的部分。

  • sli.do:「政委如何分配一日24小時?工作?進修?朋友?家庭?興趣?」

  • 有七位朋友想要知道這個答案,我其實完全看星期幾,我星期一、二、四上班,八點起來,我睡前一定都會把信都回掉,所以八點一醒來最多到八點半把睡覺這個過程中寄來的信都回掉再刷牙,然後再到行政院開會,我只有一、二、四開會,大家就抓緊時間,盡可能面對面對焦。

  • 星期三、五去進行黑客松、協作跟各個不同利益關係人討論形成政策,為什麼不在行政院裡面?大家一進入充滿威權感受大的……我也不知道叫什麼的建築裡面的時候,很多人的狀態都不在那個狀態裡面了,我也花了一陣子,很難對焦,所以我們盡可能約在院外的地方,大家就會學會用電子的方式來跑公務,我如果一直在院裡面的人,紙本太好跑了。

  • 所以工作的方式是三、五在院外協作的方式工作,一、二、四也是會有逐字稿、投影等即時白板的方式來開會,然後五點下班,絕對不會晚過六點,晚過七點很奇怪,基本上是絕對不加班的,我到院裡面發現有一個文化,我不下班,同仁也不能下班,我不知道這個文化是哪裡來的,但我在哪裡都可以工作,沒有差,所以我常常五點下班才開始工作,但重點是不要造成大家回不了家的氛圍。

  • 我不知道別的機關怎麼樣,總之我的工作時間是非常固定的。

  • 當然在回家的路上、車上或怎麼樣,我當然還是繼續工作,但是大概到七、八點工作會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時間是進修、跟朋友聊天跟興趣,我跟我媽、阿媽,每個禮拜至少視訊,然後每個月會回去陪四位老人家,這一些都是非常規律的時間結構。

  • 興趣就是在網路上輔導這一些很酸的白目朋友們改邪歸正(擁抱小白),這個真的是我的興趣,我常常要提醒自己不要花太多時間做這一種工作(笑),但因為真的很有成就感,所以有事沒事就會一直做。

  • 至少有做到指名道姓提到我的,我覺得能夠有建設性回應的,我就盡可能建設性回應,其他就隨緣了,但這真的是我的興趣。所以在有這一個興趣之外,我當然會翻譯、作一點音樂、寫詩之類的,這個是個人的興趣,跟公眾比較有興趣的是,輔導這一些白目的朋友們。

  • sli.do:「能否舉例說明,如何運用新媒體或網路,成功宣傳活動或讓年輕人認識及認同青年署?謝謝~」

  • 這個是非常好的問題,我們在線上投票,也就是網友們的投票,大家覺得鎖定年輕族群是最不重要的,只有1%的朋友們覺得這一個東西重要,因為其實對一個東西感興趣,在網路上根本看不到對面幾歲,所以看到對面幾歲的分眾行銷的意義是非常小。

  • 次不重要的是「把設計做好」,這個是基本功,只要大家看得懂,不需要做得非常精緻,大家就願意宣傳。

  • 其實第三個不重要的是「善於危機管理」,其實每一次發生危機的時候,也就是大家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的時候,這個注意力多麼寶貴,絕對不可以浪費掉,所以危機感覺的好處是當你好好處理一件事,大家覺得了不起負責,那不是嘲諷,那個是真的。

  • 「負責任」的意思是發生事情時你有回應的能力,那個才叫做負責任,所以我們在做一些活動的時候,不會作得很完美,甚至丟一些半成品,故意引戰,大家會說這個東西太醜了,怎麼不做更好看之類的?如果網路上好好問一個問題,這一件事如何解決會比較好,有很大的機率,如果交友圈沒有那麼廣闊的話,都回別的;但如果問這樣的問題,開一個分身的帳號,然後提供一個錯的答案,突然之間大家都來幫你(笑),就是來打臉,也就是這個真的太爛了。

  • 他們這樣的參與就可以獲得相對的地位,這個是相當有成就感的事情,這個是不怕丟臉的帳號,才能換取危機的危機管理,這個滿好用的,如果沒有一個有張力事件的話,其實說真的,為何大家要注意你?

  • 說穿了,這個是一門科學,多少人花多少注意力、注意力停留多久、注意力碰到什麼東西會轉換成長期注意力,如果各種不同的設計,給這個人看這個、給那個人看那個,這個都有非常嚴密的理論在後面,而且發展非常高端了。

  • 很多東西不需要憑感覺,而是有一個雛形,然後推出來,再按照實際的參與,不斷調整到大家感受最好的情況,所以我是很不希望「大數據」這三個字,我覺得只要放在一臺電腦的東西是「小數據」,所以不管是小數據或者是大數據,就是以資料為本來制訂為行銷策略,這個是最重要的,不管是架網站放一些遙距的軟體,或者是看一些社群軟體報告,都有一些科學可以運用。

  • 我們可以看到「打破同溫層」是最重要的,我假設大家都知道同溫層是什麼?(有人搖頭)這個是同溫層的概念,大家知道幾個字的意思,我們就會說這一些人都在同溫層裡面,我講的這一些關鍵字,你也瞭解到這一些關鍵子對應的概念什麼,所以在同溫層裡面,也就是同一個溫度還是會吵架,不表示不吵架,而是吵架的時候是用相同的概念在吵架,這個就是所謂的同溫層。

  • 因為社群媒體會不斷地鞏固同溫層,不會按讚、傳LINE給你,慢慢大家知道已經知道這一些字是什麼意思的人,就會形成越來越堅固的同溫層,從外面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不知道這一件事重要,這一件事值得生氣成這樣子嗎?不過就是兩個小說人物而已(笑),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很多同溫層裡會長成茶壺裡風暴的東西,從外面來看不懂也不知道有何意義。

  • 當設計做好、危機管理做好、或者是把大數據做好,做得再好是同一批分眾,只佔千分之一覺得做得很好,外面的千分之九十九也不知道。舉例來說,我用臉書都不看主頁,我裝了一個軟體是把那一頁拿掉,臉書永遠不可能給我一些我沒有預期到的東西,我想看什麼再連過去看,也就是不會有同溫層,乾脆以技術把它拿掉。

  • 我每次關心一件事,像青年發展之類的,我之前完全沒有預先假設是哪一些人才跟這個有關係,我就是到臉書或者是其他的搜尋引擎打這一些相關的關鍵字,任何人提到這一個關鍵字,就是我對話的對象。

  • 不管哪一些人轉出去,我就是去回應,所以其實這個東西就完全沒有同溫層的差別,我也不管這個人是誰,我對他的訊息在回應。

  • 這個是最早社群行銷的方式之一,好像有一個……這個是關於歷史,我就不亂講,有一個人叫做「KIBO」,就是在www發明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一個人,他所做的事情是,他在網路上的討論版,你可以想成BBS版,只要任何人提到這一個「KIBO」四個字就上去回應,即使從來不知道那一個版的存在。

  • 那就是我們所說打破同溫層的一個先驅,也就是1989年開始這樣的操作,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朋友,所以我很知道他的操作方法,他就是掌握了這四個英文字的詮釋權,任何人只要提到這四個英文字,不管在網路的任何角度提到就上去回,而且很認真回,有一點召喚獸的感覺,可以任意召喚他出現,你在籃球版召喚他,他就跟你聊籃球,到最後就會變成個人品牌。

  • 他用這一個方式操作的好處是,沒有人不知道「KIBO」的存在,即使沒有召喚過他,有一點像「五樓你怎麼說」,也就是變成一個傳播式、傳染式的概念,那麼你就不需要做行銷了,整個網路文化在幫你做行銷,這個是「KIBO」的操作方法,這個是我目前最能夠知道打破同溫層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發現一上任都這樣操作的,不管你在聊什麼,我就跟你聊什麼。

  • 我不知道青年署有沒有類似的關鍵字可以這樣子來操作(笑)?但是用任何方法打破同溫層都是重要的,不一定要用這麼極端的方法,重點是不只讓認識你的人聽得懂,對你有誤解的人也聽得懂,可能聽完之後更生氣或者是不舒服,重點是他看到你用這一些字的時候,他真的瞭解這一些字真的在講什麼,這個是重點,這個是對話的基礎,感受都可以轉變,但如果沒有共同經驗基礎的話,什麼都沒有辦法做。

  • sli.do:「可否請政委用青年署fb、官網當個案,會比報稅網站具體」

  • 我必須非常誠實說還沒有看過你們的網站(笑),(點開青年署網站) 我覺得主視覺很漂亮,顏色真的很棒,但是沒有很想要轉出去(笑),我想一下為什麼沒有很想轉出去(笑)。

  • 我覺得重點仍然是這一件事的關聯程度,我把它轉出去,我到底可以在我的同儕團體中間獲得什麼,這個是任何你要人轉出去之前要回答的一個問題,這個基本上轉出去可以營造一個我不確定「閃閃發光的未來」形象,可能關心領導力,可以知道這一個訊息是這樣。

  • 這個訊息尤其是對於會來報名的人來講是要的,但是從行銷的角度來看,我看不出來從這一個轉出去,可以看出來會有領導力或者是閃閃發光或者是更有未來性,這三個比較沒有辦法反應到轉出去的那一個人身上。

  • 另外一個活動是度假打工宣導站,這個就不錯啊!一進來就很清楚知道(網站不斷縮小),我不知道該講什麼,微笑就可以(笑)。我知道技術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iPad會用頁面裡面最寬的元素來決定縮放比例,如果當時寫樹葉放到螢幕外面的話,就會想要畫出螢幕外面的樹葉,我不知道說這個是什麼效果。

  • 這個可能在手機上會更浪漫(笑),這個截圖分享出去,至少目的非常出去,也就是分享出去的話,我會有一個善於國際參與的人,而且可以讓大家知道國際參與要去哪裡,這個訊息對於分享的人正向的程度當然高於剛剛閃閃發光正向的程度,因為能夠轉化為行動,永遠是加分的。

  • 但是這一個頁面上有一個明顯可以轉化為行動的方式,我覺得很好,但為了大家眼睛著想,我還是回到首頁好了(笑)。

  • 我想講的是,在實體現場來的人從某個定義上來講已經進了同溫層了,會到現場一定程度上知道你在辦的這個東西這幾個字後面的意思是什麼,不然乾脆不會來,但網路上,大家要面對的是看了同樣的字,但是想法完全不一樣的朋友,如果沒有給予足夠的方式,不管是加深它的理解或者是用一些非語言訊息有一些正確聯想的話,只好用他的想像力來補充,這個在網路上叫做「腦補」。

  • 但是補上的東西是你沒有辦法決定的,所以大部分補的時候,可能一點都不補——從你的角度來看——所以不管是用視覺訊息或者是用問答集,或者是用任何方式,讓它建立一個比較真的是很補的聯想,而不需要自己去腦補,我覺得這個永遠都很重要。

  • 這一個視覺焦點要放在轉得出去,而對他的人際是正向的,對收到的人來講是明確可作的事情的這幾個基本要求;我覺得都滿好的,但跨平台的網頁測試還是需要稍微測試一下。

  • 「壯遊」網站,人有不同的認知模型,對我來講是文字,對我來講是第一手的故事,我覺得非常吸引人,我覺得這個很棒。也有朋友不是以文字為主,是以圖像、互動為主,有不同的認知模式,我覺得這一個網頁對於不同認知模式的朋友可能沒有非常友善,這基本上是以給文字為主朋友們的設計,如果有閱讀障礙或者是看比較小的字或對比沒有那麼明顯的字有困難的話,這個網頁沒有給任何別的方式,不管是概念圖或者是不同顏色畫重點的字,也就是不是以文字為主的朋友的認知模式,而這一個文案我覺得很好。

  • 如果看得下去的話,我覺得是很棒的文案,這個是設計上的同溫層,既然能夠成為公務員,表示文字能力很好,所以有一個自我篩選的機制,也就是大家會覺得看那麼多字是每一天都在做的事情,每一天都看十萬字,但對很多網路朋友來講,認知模式不是這樣子,但即使是這樣,可能一面滑手機、搭捷運,可能要先引起一些他的興趣,所以不管是主視覺、色彩的反差,這一些都很重要,以上是一些具體的心得,我真的是第一次看。

  • sli.do:「支持你的堅持—不加班!我們其實也想…」

  • 其實院裡面有事情要處理,我也是工作到十點、十一點,我只是不會拖著同仁一起做而已,這個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工作是建置成遠端,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數位化丟到數位化平台或者是文件上,也就是非同步工作,我花一個小時休息,這個是可以接力的,大家一定只能在同一個地點,而同一個地點就會變成最需要加班的那個人加班,但是大家要陪著他加班的情況。

  • 但是因為我不督導貴部,所以沒有辦法介入貴部的人事,我們是在講基本的想法。

  • sli.do:「政府設青年署是功能考量或是相證意義?青年的服務編輯各部會,沒有青年署有差嗎?」

  • 這個是業務上的問題,這個是可以測試的,如果青年署休息一年(笑),大家去壯遊,回來看看台灣有什麼變化,大家會發現果然還是一定要有青年署,青年不知道何以為繼,大家不知道實質的功能可以用民間的方式來取代,不然這一個問題沒有操作性的方式來回答。

  • 在2014年3月有一些青年朋友占領國會的時候,當時也是同樣的想法,當時有一個討論案,也就是服務貿易協定,因為有一些立法委員,他們覺得憲法上,像北京是台灣的一部分,所以不願意討論議案,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占領青年朋友的想法是,我們並不是抗議,我們是讓大家來試試看我們如果用新一代的方法來討論案子的話會如何討論,因此比較是示範的概念,並不是未來所有的案子都是用五十萬人上街的方式討論,也不是說這一個案子不能用別的方式來討論,用那一個方式來討論會怎麼樣,當時討論了二十幾天。

  • 也是做資通訊架構的其中一個人,我當時的想法是,確實有的時候,政府有一些事如果突然間不管,或者是突然間失能了,只要一開始講清楚說我們現在是把路讓出來——當然不是把國會讓出來——我現在在行政院,不能隨便講隔壁院的事(笑);提出大家自己的創意並告訴我們可以如何做,這其實對大家都有幫助的。

  •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我最近有幫忙陳添枝老師審「金融創新實驗條例」法案,大家在做一些金融服務的時候,不管是區塊鏈或者是比特幣,都會碰到現有的法規有一點卡住,也就是在黑色地帶,政府以前是監管式的想法,政府允許提供的服務是特許服務,如果不允許的就是黑市,非黑即白。

  • 而新的法規是準備要違反幾個法規命令,先跟我們講,接下來要違反這幾個法規命令,這幾個朋友身上及符合安全性的前提下作實驗,大家一起來測試這個東西是不是好事,如果是的話,那麼就可以去募資,而政府就可以做法規調適,我們就多了一種新的金融業態。

  • 如果真的不是好主意,至少大家學到教訓,政府也不會這樣就被單邊施壓,是把壓力分散給所有參與者的方法。

  • 必須要金管會先說本來監管、指導性知道大家怎麼樣最好的角色先退一步,願意讓民間告訴我們說怎麼樣最好,不一定是真的,但我們跟大家一起做實驗看這個是不是更好服務的方法。

  • 這個在大陸法系是非常困難,目前在台灣跟泰國往這一個方向修正,我覺得是值得的啦!我們本來提供服務的方法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不一定只有我們或者是我們的廠商能夠提供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把一些空間空出來,讓民間試著用民間的方法來做。

  • 等到民間來做,下了廚房也知道廚房也沒有那麼容易;再者是這一些材料真的可以變出不同的菜色來,這個是有可能的。

  • 因此我覺得這一個問題不一定大家都去壯遊,而是有一些空間讓一些有創意的團隊來作眾包的策劃,來說這個是策劃,有成、有敗,並不會全部都是用相同的方法。

  • sli.do:「slido匿名就真的不能被起底嗎?」

  • 他是一家商業公司,而且機器全部不在台灣,以目前的司法警察互助,對於主機沒有設在台灣的公司,能做的事真的非常有限,我們真的沒辦法來起底。

  • 但我們也不是說sli.do就是有百分之百的資安。它並不是像一些通訊軟體,像Telegram,把資料分散儲存在不同的幾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司法系統幾乎不可能加在一起來起底使用者,設計上相對更安全。因此很多做網路犯罪的朋友們,也很喜歡用Telegram,sli.do是單一公司的掌控,那一個公司所在地的政府硬要的話,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被起底。

  • 因此我們運用sli.do,一般是在最後是無論如何會公開的東西上,並不是用在完全內部討論。內部討論我們自己有架另外一個系統,叫做「sandstorm」,這個是資安處找外面的廠商、技服都有測試過的團體協作網站,如果對這個有興趣的話可以找「Sandstorm 引導手冊」,這個可以一步步帶大家使用。

  • 最常用的一些共筆文件或者是共享資料夾、LINE、共筆試算表,幾乎把Google的功能在院裡面的方式自己架了一個,這個是我們平常的工作平台,所以任何只要是帳號是上「gov.tw」結尾的朋友都歡迎使用,在那樣的情況下,更沒有資安或sli.do所在國家的政府監聽的問題。

  • 總之,在無論如何都要公開的情況下運用sli.do,從我的角度,真的不知道每一個匿名的人是誰。

  • sli.do:「請問政委覺得新政府的政策對青年友善嗎?」

  • 當時競選的時候,不是用「友善」,而是用「世代正義」,而是充滿了一種正義感的想法,本來有世代間的不理解、不正義,或者是難以溝通的一些東西,當時在競選的時候,具體希望不同世代能夠互相瞭解之外,也把世代間的一些分配性的東西能夠做得更公平等等。

  • 其實剛才雖然介紹的時候,我說我是關於青年事務,其實我真的有關的是青年諮詢委員會,其他的青年政策,像相關的發展法還是萬億老師在負責,我沒有跟他詳細討論過目前政策落實的情況;但是我知道在520時,台少盟的朋友自己在公民社會有統計過他們覺得重要的事情及目前兌現的情況。

  • 好像在二十五至三十五歲間大家最肯定的部分是青年諮詢委員會提到院這一級,好像相關青年政策落實的速度好像並沒有因此而加快多少。我覺得公民社會的各種想法,我覺得我們都予以接納,因為最後如果公民社會如果沒有感受的話,所有政策都是白做;但同樣反過來覺得,這個東西並不是所謂新政府的政策這幾個字就可以落實的,因為畢竟是關聯到青年政策執行到什麼狀況,還有結構性的東西,好比立法院先通過一些東西,也就是加速時代正義實現之類的。

  • 凡是立法院在處理的,我都沒有意見,凡是還沒有送到立法院處理的,確實可以透過青年諮詢委員會試著盤點青年的需求整理成具體可行的東西。

  • 就像我上任常常講的,最有意願溝通的政府跟離最會溝通的政府有一段距離,但仍有學習的動力,有一天就會變成最會溝通,而且比起之前是整體的溝通能力是有提升,但民間社會自己組織的能力相對比較快,因此相對上會覺得政府溝通比較慢,我們覺得按部就班的溝通能力是在提升的。

  • sli.do:「目前業界有很多行銷很好的社群,但政府部門常常是看別人什麼有什麼就要一窩風跟著做,卻又無法提供如業界般的資源或人才,或是真的願意放下政府機關的八股內容或形式,請問政委能否提供建議改變政府機關現在這種陳舊耗時卻效益不大的行銷宣傳方式,謝謝!」

  • 這裡面有很多問題,這個有一點作弊,這個是三個合成一個來問(笑),但我們一個個來處理。

  • 我覺得政府部門看到別人有什麼就一窩蜂來做,不限於部門,或者是蛋塔之類的,如果大家沒有第一手的經驗,也沒有把好的、壞的加以比較,也不知道這個比較困難或者覺得滿好做的,我不覺得一窩蜂的壞事。

  • 但是我覺得是要透明檢討的程序,我看外面是什麼,也做看看,做的反應跟外面做的反應有一些差別,這個是不是不只是感覺,能不能用一些邏輯、有數據的,即使沒有辦法量化,即使做一些研究跟民族智識的研究來看大家的感受等等,用匿名跟半匿名的方式來收意見,跟風跟人家專業做什麼差了什麼。

  • 我還是鼓勵跟風,不管是跟廠商討論或者是招標或者是任何合作關係的時候,你跟他並不在同一個同溫層裡面,真的要自己做過,才知道講這幾個字眼是什麼意思,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 另外,「業界般的資源或人才」,我在入閣前也常常在想,為什麼公務員都不太願意冒險,或者冒險之後還是有一種八股的感覺,盡可能壓低風險,誰沒有得罪、也沒有討好誰的情況,也就是非常安全。

  • 我進了政府之後,我覺得每一次協作會議的時候,其實大家都非常有創意,提出非常好的點子,而且也沒有什麼只是因為他是公務員,然後就怕風險的情況,後來我們辦公室的同仁有去貼身採訪一些開放政府聯絡人,我們規劃出一些想法,其實想法是怕得並不是風險,而是無限大的風險。像圖利罪或者是起底、肉搜之類的,這一種無限大風險的意思是碰到一次,接下來什麼事都不用做的意思。

  • 即使再小的風險,但是乘以的不利益值都是無限大,什麼乘以無限大都是無限大,因此就不做。我們在事前會議的時候,都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則,也就是大家提出來的任何想法,如果到最後真的執行的話,那個風險造成的不利益,基本上都是唐鳳的錯,不會是大家的錯,這個是一件事。

  • 另外一件事,如果回到部會,而部會做出一些成績,絕對是部會先開記者會,不會被我收割。也就是把傳統風險效益的矩陣反轉,有效益就是大家的效益,風險就不會是大家的風險。這個很明顯地反轉,大家逐漸知道我並不是亂講,而且之前幾次都是這樣的時候,慢慢都會產生出一種大家就來狂想的文化,因為出了什麼事情不會是大家倒楣,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不會被不當究責的情況下,我覺得公務員的創意不亞於我在業界看到任何做創意的設計公司,或者是這一些尖端的矽谷朋友們。

  • 我覺得重點在於:有沒有一個讓大家不要有不當究責、不要擔負無限風險的情況。如果能設計出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公務員是非常勇於創新,而且非常能夠創造思考的。

  • 當然也有一個可能性是我一直活在同溫層裡面,和我協作過的數百位、接近千位的公務員都是非常特殊的。但我覺得應該不是這樣,我覺得應該是風險效益比的環境裡面造成的。換成是我,在那樣的情況下,我也會盡可能不做不錯。我覺得跟個人的關係不是那麼大,總之我們慢慢在推廣這一種文化。

  • sli.do:「青年署早期的on light計畫和轉型的未升學未就業青年關懷扶助計畫,對象都是國中中輟、國中畢業未升學就業及高中中離的青少年喔~這些青少年更需要政府投入資源關注,而且是需跨部會協調(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及警政單位等),行政院要不要設一個專責組織來協助這些青少年,從協尋、輔導及追蹤一條龍幫助這些未定向的孩子就學或就業?」

  • 這個是很好的問題,而且有十位朋友想要知道。我進來的一個體會是,不管我在處理什麼案子,從電競開始,外面大家的訴求永遠都是成立專責組織,如果沒有一個專責組織的話,感覺上這一件事就沒有固定的人管,當政委的興趣轉變了,這一件事就沒有了。

  • 大家對專責組織有一個想像,這個是為什麼之前常常成立很多會報、辦公室或者是其他組織的情況,不過這一屆的政府有一點不一樣,我進來之後明確被告知說,我們沒有要再多開辦公室或者會報,數量就這樣子了,而且一直在院級開這樣子的辦公室或者是會報,也會有弱化部會主動性的可能。

  • 所以,我自己是覺得,我在電競案的體會是:這三個部會之前不願意當主責部會,是因為誰當了主責部會只能擔全部的風險,但只能盡1/3的責任,所以誰都不願意當。

  • 但如果協調到每一個部會的主責角色很清楚,也有很好資訊流通的管道,像我們現在做協作平台,也就是固定的窗口發生什麼問題的時候,誰看過才能出去的最基本流程性的東西,只要這個東西一建立,只要沒有專責組織或者是沒有專責組織的差別,基本上就是有一個固定的流程。

  • 所以,我一直覺得有一個流程的這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不然就會變成第一個出頭說這一件事很值得做的那一位承辦要負責建立一條龍,到最後他就會是那一條龍(笑),其他都跑掉了,他就是那一條龍,這個就是剛剛講不當究責的情況會發生,所以我覺得還是需要跨部會先去釐清各自能做的事、各自簽署如果有這一個輸入就有這一個輸出的東西,而這一個東西是相對透明的,也就是所有相關的部會都知道,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來協作。

  • 這裡面又包含發生像部會間的資料沒有辦法直接那麼容易互通,也沒有資料庫,也就是大家的Excel表及大家欄位的名字不一樣,比較屬於行政數位化的工作,如果有行政數位化需要相關協助的話,歡迎寫email給我,很多東西也是行政數位化後面的流程需要解決,才能大家對這一個有新的想像,不然每多接一個新的部會進來,可能九點下班變成十點下班,這個東西不會有人長期做的。

  • 如果長期做就變成那一條龍了,對這一件事的品質長期來看不一定有好處,短期來看是非常願意承擔,但長期來看並不是很容易持續下去。這一件事本身很重要,但是照顧這一件事實,如何讓大家把大家的流程銜接起來,我覺得更重要。

  • 最近行政院也在討論別的案子,也是在做這一種流程對接的工作。

  • sli.do:「iYouth除了是匯集各部會提供國際參與資訊的平臺外,也同步蒐集各單位(社教館所、民間組織)的國際交流講座或實習等資訊,即時提供青年參考利用。而且為符應青年使用方式,也設置粉絲專頁唷 https://www.facebook.com/iyouth.taiwan/ 可以請政委幫忙我們宣傳給青年朋友嗎~謝謝您」

  • 逐字稿這一段絕對可以highlight起來,旁邊就會有唐鳳的截圖,就可以隨便用(笑),有人來拜訪我,希望我能夠做類似的宣傳,這一位朋友非常有意思,他甚至希望我具體來講說我們在PDIS做開放政府的工作跟這一位朋友做的工作到底有什麼關聯,但是預期在做什麼,他就說「你再講清楚一句對於這個東西推薦,好不好?我們至少有一句要引」,我說:「你們希望我說什麼?」,他們說:「你很會說,你自己講。」,我就說:「我們PDIS的任務是促進民主數位,這一位朋友也在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非常接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他們就可以把這句話裱框,然後直接放到他們網站上去。

  • 所以逐字稿有非常多種用法,這個是其中的一種用法(笑),我也沒有花額外的時間,所以非常歡迎大家這樣使用。

  • sli.do:「政委好:請問您認為政府公部門未來有可能會有數位機關嗎?現在的青年多透過媒體或社群與政府溝通,如果有一個機關人員於上班期間完全使用新媒體與青年溝通互動,是不是更能貼近青年,傾聽青年的聲音?但會不會又造成民眾誤解公家單位人員上班期間只會上網不辦公呢,謝謝。」

  • 這個是非常好的問題,其實我們在各部會都有所謂的「開放政府聯絡人(PO)」,這一位朋友並不是整天上網,而是要知道不特定的群眾,像國會聯絡人要知道立法委員想要什麼資料,又或者像新聞聯絡人覺得各大媒體想要什麼資料,開放政府聯絡人在每一次發生不特定群眾,透過連署、動員跟組織,對政府有一些具體要求,像報稅軟體不一定要那麼難用的時候,就有主動回應的授權,這個是我們還在試著培養的文化,不一定要經過層層簽核,只要在聊天室拋出來,然後就直接去回應了,是一個協作的態度。

  • 這個問題非常好,其實人事總處有一個函,為了因應媒體網路社群,各機關裡面的人員,如果工作內容就是要在網路上互動的話,上班時間可以不按照一般的打卡時間,如果首長同意的話,上班地點都可以在網咖等適當處所上班,函裡面沒有寫網咖,這個是我援引的函,為了避免各位在看逐字稿的朋友們誤以為是公務員才有的福利,其實在勞工朋友在勞動場所之外的遠距原則之前就有通過的,如果比較彈性需要網路溝通的話,就有法令可許,絕對不會影響到民眾的誤解,如果有誤解的話,就貼那個函就好了,目前還滿靈光的,有人說政委為什麼你上班又再上臉書了,我就會貼那個函出來,大家就會知道這個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 sli.do:「有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青年署這個機關,請問除了臉書宣傳,有何更聰明或特別的方式來有效宣傳,提高知名度呢?謝謝」

  • 這個是大家自行發揮的部分,不管既有的限制,可以設計一些創意的文案,像「青發署」可以是一隻老鼠(笑)。

  • 總是要有梗,就是要把正經八百的印象連到沒有正經八百的印象,我們就會呈現網路上的「反差萌」的概念,也就是承載訊息的載體和訊息有很高的反差,就會全場爆笑。

  • 這個絕對不是政策建議,請不要看成政委裁示。總之,越有反差,越會記得。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相信各位的創意是更接地氣的。

  • sli.do:「如何練習打字一個字300字?」

  • 這個是給我旁邊這位朋友的問題(笑),首先要先換一個鍵盤(笑),因為她的鍵盤有一點像鋼琴的鍵盤,她的左、右手各輸入一個字,然後左、右兩隻手輸入兩字詞,所以並不是像注音要按四個鍵,有點像四個鍵一起按,而且還只是一隻手。兩隻手一起按,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加倍我們一般的速度,我們如果是用這一種順序輸入的輸入法,基本上一分鐘一百五十字幾乎是極限,但是她這個輸入方式是速錄法,是兩隻手一起輸入,目前我還不知道有不換鍵盤就可以達到速錄速度的輸入法,大概是這樣子。

  • sli.do:「請問政委有什麼建議能讓我們在你4點離開後依然這樣暢所欲言嗎?」

  • 那個sli.do是免費的,網際網路也是無限寬闊的,只要這邊的朋友們願意安排這樣的時間,我不管在不在,大家都可以這樣匿名來處理,還是要有人願意,不管大家寫什麼都唸出來,這個真的需要強化一些玻璃心。

  • 我一開始在各地學校試著這樣演講的時候,甚至真的有同學把校務會議各種各樣的問題,車管會會拖吊他們的機車,就要我唸給他們的校長聽,因為推到最高票了,還有一位同學是寫了程式,然後就把這個東西推到最高票,也就是搶票程式的做法,然後開了很多電腦一起來推sli.do。

  • 如果我用任何方式來審查這上面的言論,這整套東西會失效,很像是要當面對他們校長很不友善的東西唸出來,他們很和平、和善對這一個東西的建議,對通識課程的建議都有繼續涵融下來,他們也辦了線上與實體討論的方式來討論要怎樣處理銅像。

  • 我覺得這一個文化是可以傳播的,這個是免費的工具,歡迎儘量用。

  • sli.do:「政委覺得政府單位能像您剛說的,在非單位內工作嗎?確實在單位內很讓人腦死啊」

  • 這個我不知道要講什麼(笑),腦的活躍按照2010年左右的研究顯示,即使成人腦的連結也會一直長,不會像青春期那麼快,因為臉有被曝露在之前曝露沒有過的刺激裡面,就會刺激在腦裡面新突出的連結產生,也就是要跨出舒適圈的意思,也就是要做一些不擅長的事情,腦才會一直長,而是這一個單位一直處理類似的事情,所以以至於大家看到一些新事情的時候,想都不用想就處理,那大腦就沒有成長的機會,有一些比較刺激性的,或者也不刺激,只是隔壁部門從來沒有做過的事,大家可以用協作的方式做,這個就是對於不需要我花那麼多的時間來做完全一樣的事情,對於預防早發性老年癡呆或者是腦疾病都有幫助的,這個都是有科學證據,並不是亂講的,這個是具體的回應(笑)。

  • sli.do:「你贊成公務機關下班時間還在用line或其他遠距方式處理公事嗎?還是能算加班嗎?」

  • 我覺得政務跟事務還是不一樣,政務官並沒有下班可言,不管在幾點鐘發生事情都要發生處理,我自己沒有LINE的帳號,因為之前LINE還沒有點對點加密的時候,我對他的資通安全有所疑慮,但是前兩年加了點對點加密之後,我沒有理由不用它的了,但是我用自己別的,包含Rocket.chat或Tellgram,我處理就是我處理,我並不是要同仁處理,我下班之後確實還是在處理的公事,但丟到同仁看到的文件夾裡面,除了很可憐的機要秘書是沒有人假日被我要求進行公事上的處理,所以這個是可以分開來看,遠距處理是有效率的,共筆或者是協作的文件,大家可以想一下公共的事務,也不一定是壞處。

  • 如果是限期回應,像主管對於下屬的訊息已讀不回,不管是不是下班時間,那個構成加班,這個沒有什麼好講的,當時討論勞工遠距工作的時候,我們也是以這個來判定,也就是是否有拘束時數,這個法有明文,我就不多講了,我還是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方式來做,我不會因為我這樣做,就搞得大家非這樣做不可。

  • sli.do:「現在好的青年內容直播的頻道已經那麼多了,有台灣吧 囧星人...等,青年署有必要砸預算再辦嗎?怎麼想青年署的直播收視人數都不會比民間的多吧!」

  • 這個就不一定了,這一些品牌也是最近幾年才出來的,也不是歷史,像青年署或者是青年署的前身那麼悠久,大家還是有一些死忠的支持者,不管是參加活動的朋友們或者是留email的朋友或者是或多或少保持聯繫的朋友們,或許不是透過直播或者是暢所欲言的協作方法,如果我覺得一動員起來的話,不要認為比新媒體少,是有沒有運用他們的注意力跟浪費他們的注意力,浪費了兩、三次是不會回來的,所以這個是動員以前要想清楚的一件事。

  • 「台灣吧」可以動員這麼多的注意力,主要是可以幫大家省時間,可以花五分鐘、十分鐘看,不用看那麼多的課本或者是文史工作的東西,還可以自己感覺好棒棒的感受,可以有看完了很多現代史的感受,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看現代史,是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

  • 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它的核心價值,大家對作節目有這樣類似的定位,雖然花了大家的時間,但幫大家省時間,如果把這個定位做出來的話,我覺得大家會買單的,不一定都要覺得一定是「台灣吧」比較好。

  • sli.do:「資訊步調變換快速,除了給予(在學)青年學生穩定教育資源外,我們還需要在學校教育外的哪些面向、領域或青年需求(國際交流、公共參與、職涯發展外...),加強提升給予青年的資源或支持,以接軌教育體制內的青年學習和離開學校後青年的社會適應?」

  • 這個有非常多的事情,不管是公共交流、國際交流等,有很多公部門及私部門的很多互動,公部門可以做的事情是讓大家充分瞭解有哪一些資源可以運用,即使不是公部門的,現在充分的瞭解,大家要勇於承認,也就是青年本身取得這一些相關資訊管道的方式,可能還比大家來得多,或者至少來得多樣,所以如何做群眾外包,如何讓社群裡面知道這一件事的人也進來當作訊息提供者或者是編輯的角色,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凡是好的社群經營到最後都是把留言的人或者是跟他們一起在討論的這一些外部社群,早期就注意到他們存在的人一起納入變成工作團隊的一部分,我覺得這個是最主要的。

  • 如果沒有這樣的話,大家不可能跟得上資訊的步調,而這個其實沒有加快多少,這一個同仁知道是變換的速度加快了,也就是新管道的頻率增加了,所以沒有一個階梯,就是這一些人認識更多為這一些管道提出一些具體訊息的人,當訊息來的時候,就可以回到知道自己位置、訊息網絡的話,就很難跟得上步調。

  • 如何建立這一個訊息網絡,有就是讓每一層付出時間參與的人,也就是攤提下來是省了更多的時間,至少幫整個社會省下更多社會的時間,這個是滿重要的。

  • sli.do:「也想去政委的團隊工作+1」

  • 我們沒有辦法一次借調到十五位朋友工作,而且大家今天也是匿名的……

  • 這樣的文化我們盡可能在PDIS上加以揭露,也歡迎隨時大家來聊天,有一些時候的文化不一定要在特定的地點才能發生的,是任何願意協作文化發生……人數是在迅速增加(笑),我今天真的不是來這裡挖角大家的。

  • sli.do:「憤怒行銷、創意行銷、或用老鼠代表青年署,簽核時長官不會同意怎麼辦?」

  • 為什麼要先預先假設長官不同意呢(笑)?有時長官不是完全不同意,只是擔心有一些不利益的外部效益,好比像如果被攻擊了怎麼辦、被酸了怎麼辦?在單位裡面可能有一種兵棋推演,就把事先可能攻擊或者是讓人不舒服的東西整理出來,自己先攻防一下,然後就講說如何好好回應這樣的東西。

  • 其實當外面想得出不一樣的東西,其實都演練過了,長官會覺得好好討論過了,即使長官也是公務員,也不願意為沒有辦法無限大的責任不當究責,大家將心比心一下,每一步的風險看得出來固定、比較小的,或者是先期測試過的,我覺得在簽核過程之中就會比較容易。

  • sli.do:「政委覺得青年署的核心職能應該是什麼?比起體育署跟國教署真的定位不明?青年就業在勞動部、創業在經濟部…,如果您是署長,要推什麼政策才能真正幫到更多青年呢?」

  • 這個問題是不是要請正牌的署長來回答?我是來院裡處理青年諮詢委員會才比較認識青年署,我知道青年署前身有辦一些討論活動,因為文獻上是有的,我看文獻是會看到的,但是除此之外……還有輟學的時候會寄一些希望我輔導就業的廣告之外,跟我實際接觸到的地方真的不多。

  • 這是我不懂的事務,因為我真的不懂,所以我如果是署長的話,我會說我不太適合擔任這一個位置,因為我真的不太懂這些相關的事情。

  • 很重要的是找到核心職能是沒有錯,這裡面包含了每一個不同相關的職能其他該管部會其他比較透明、平等,雙方不會被不當究責,攤提下來也是可以早一點工作流程上,如果交給我不懂業務設計的人,一定會爛掉。

  • sli.do:「網路上時常有些團體,當他們的訴求與現行政策不相同時,習慣煽動群眾訴諸媒體,也因為那些訴求有新聞爆點,所以媒體也喜歡大肆分享轉載,相對來說公部門似乎缺少可以實質讓民眾了解的管道,請問該如何讓青年更願意深入了解,而不是被風向帶著跑?」

  • 這個是非常好的問題,我覺得簽核的層級是最大的因素,也就是如果要製造一個爆點,但是要簽七層,只要有一層有礙觀瞻就不會出去了,這個是很大的問題。

  • 所以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想法是簽到次長,就是要把簽核流程縮短,這個是跟網友要如何見面,也就是對事的方法,如何進入協作,也就是一起做出一些事,這個是公部門的強項,任何煽動性的團體,能夠蒐集經驗、感受、想法,但很少能夠有這麼高的拘束力化為行動,畢竟真的去占領真的比較少,所以收完之後,能夠做的是煽風點火這一些之外,能夠對政策產生影響,對參與者來講,參與的拘束力沒有那麼充分。

  • 對於公部門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承認拘束力,如果提出來的點子比我們好,簽一簽就可以用,這個是可以給的,缺的是一開始把經驗跟感受銜接到拘束力的習慣,但一旦有這一個習慣,我們最後給的注意力或者是拘束力,並不遜於任何民間特定的跨國公司之外的一些團體,因此我覺得這一件事滿重要的,不一定要看表面的煽動,而是要看實際上用我們有的政策的議程設定權,把它分享出去,然後靠分享出去跟大家有一些具體的交流。

  • sli.do:「政府的政策有時候硬梆梆,很難吸引青年的注意,政府應該如何加強政策宣導」

  • 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是讓實際利益關係人讓告訴我們他們如何被宣導,除此之外你靠腦補,不可能腦補到實際使用的狀況,像報稅軟體案,如果全部簽核的朋友都是用Windows,那就不可能想到Mac的經驗,因此我覺得還是要利益關係人來跟我們講。

  • sli.do:「你認為下一個取代臉書的社群網站是什麼?」

  • 其實嚴格來說,臉書也沒有取代Myspace。也就是,使用者曲線本來就有起落,其實已經改變了非常多次,是四種或者是五種不同的社群網站,還在開心農場那時候的臉書跟直播360是不一樣的,沒有跟其他不一樣的地方,也是不斷重新發明自己,重點是那一個牌子還被保存。

  • 一發現可能威脅他的,像Instagram就整家公司買過來,因此就變成臉書的一部分,因此我自己覺得這一個品牌或者是宗教好了,還在更新意義跟回應社會上的需求,這個想法就會一直存在。

  • 除非是我們現在要一些東西是透過網站或者是技術給不出來的,這一個東西臉書就沒有辦法進入;現在的重點是大家是不是越來越把生活的意義放在這一種東西上,而沒有放在一些它給不出來的東西上,如果大家多放在一些給不出來的東西上,臉書就不會再給大家有這麼大的制約。

  • sli.do:「政府機構都習慣向外去尋求青年的意見,往往乎略了機關內部也有很多有想法的青年,這些青年可能是最了解機關內部問題的團體,您覺得如何改善機關長官常會捨近求遠不聽取轄內青年意見的現況呢?」

  • 我覺得跨部門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在PDIS其實沒有特別管大家的年紀,但是大家不同的專業,大家都會互相提醒,好比講程式專業,就冒一下程式名詞、法律專業的人就會說法律名詞,重點是在說人話,很多青年的朋友們其實說人話的能力其實高過很多有專業訓練的朋友們,可能已經忘記怎麼樣說人話,只是在同溫層裡面溝通更有效率,確實專業詞溝通是有效率的,如果跨直系或者是跨部門來溝通,我覺得對青年或者跨部門都很好的。

  • sli.do:「為何要用slido玩直播,不用臉書玩直播? 這樣青年不是還要另外連網址嗎? Slido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 首先臉書就不能匿名發表意見,這個對我來講是決定性的,如果全部都要實名制的話,不要說意見,可能一半的問題都不會跑到這裡,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之所以不來現場,除了不住台北之外,很不方便之外,不覺得夠安全,覺得人到現場說不定會覺得查水錶、請喝咖啡或怎麼樣,隔著網路用剛開的帳號或者是匿名的方式,其實是在人民還不信任人民的時候,表示出政府信任人民的方法,到人民覺得被信任的一部分,大家就會慢慢開始參與,像臉書是具名又朋友都知道在參加政府的活動,一大部分的人就不會來了,因此我覺得這個是滿重要的、有一個匿名的安全空間。

  • 我非常幸運,時間就到這裡,接下來的問題、討論就歡迎大家自行參閱。Slido有一個好處,也就是0票的意見我是連看都看不到的,所以能比較有效利用大家的時間,不像臉書會一直打斷,而是大家真的比較想聽的問題,我回過頭來才會看得到。

  • 如果不用sli.do,別的軟體都可以做到類似的方法,總之運用的方式是省很多人時間、分享拘束力,讓大家不會覺得浪費大家時間的人獲得不成比例的注意力,這個是社群行銷比較能夠走長久的方法,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賠下去的是自己的注意力,這個是消耗戰。大概如此,謝謝大家。

  • 感謝政委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分享,在開放、沒有壓力之下,讓我們了解如何與青年溝通,知道如何運用新媒體及社群網站的運用,我想今天就是很好的實踐,我剛看到了很多的問題,是青年署行政工作當中,很多需要主管們需要多跟青年署的同仁溝通的地方,藉著這樣的機會及主題,我相信這兩個小時當中,同仁們也知道在一個新媒體、網路的時代下,我們的溝通,要理解的並不單是從表面上,可能還有更多主題,又或者是從一些主觀的議題中來探索。

  • 在這兩個小時當中,也學到政委的高EQ,在處理各項緊急議題時,可以讓我們學習、效法的部分真的很多。當然在探討過程中,我相信我們還有很多想要跟政委溝通的,相信未來還是有機會;也感謝政委會將今天所有的資料、資訊放在網路上,如果同仁們在很短的時間沒有抓到政委所談到、所分享的重點,我相信在網路上還是可以繼續研讀,讓我們推動各項的工作或者處理行政事務,又或者處理一些人際的事務,可以有很好的借鏡機會。想再一次感謝政委,也要感謝來到的幾位青諮委員,我也藉此機會向青年署的夥伴們介紹一下:

  • 第一位是敬峰,第二位是從高雄來的彥孝,第三位是偉翔,也謝謝政委辦公室所有的夥伴,謝謝所有青年署的夥伴,也謝謝政委的分享!我們再一次熱烈掌聲謝謝政委!